天天看點

春日48小時|小女兒聽說醒來媽媽不去上班笑了,生活一切如常

我仿佛被一個小小的氣泡包裹着,然後又被投入到一個更大的氣泡裡。盡管看見那個大氣泡裡有一些不确定的緊張因素,但是在小氣泡裡,我又覺得日子還好,一切如常。

春日48小時|小女兒聽說醒來媽媽不去上班笑了,生活一切如常

進入三月,盡管很多人分不清梅花、李花、櫻花、梨花的差別,小區裡十幾棵高高的樹上,花兒已經開得燦爛豐厚。太陽升起落下,風起風停,這些樹早就習慣了待在一旁,間或有車或人路過,被看上一眼、評論一句:春天來了,真美。

這是一個在疫情期間被定義為“非風險區域”的小區。3月18日,許多業主的手機裡都可以收到這樣的消息:上海昨日新增本土57+203,而政府将在今明兩天對非風險區域進行免費核酸檢測,部分小區封閉式控制。

前幾天,保安搬來了2年前曾經使用過的鐵架子,快遞、外賣員将物品放在門口,等業主自行來取。今天,鐵架子上空空如也,因為周圍的商鋪都歇業了,外賣員、快遞員們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區中等待核酸檢測。

小區裡也幾乎看不到人,跳舞的老阿姨們早放假了,提前錄好音頻,在家裡練習。住在靠近門口的幾幢房子裡的頑童們不見了蹤影,前幾天他們還踩着溜冰鞋,撅着屁股背着手跌跌撞撞地在樹下練習,不過你現在要是路過他們的房子,仍然能從半敞的門外隐隐約約聽見笑聲、叫聲和父母們的呵斥聲:他們把練習場地挪到了自家的後院裡。

除此外,安靜極了。沒有了汽車發動的聲音,沒有了送貨的摩托聲,沒有音樂聲,沒有吵鬧聲,沒有了按響某家門鈴的聲音。安靜到讓人差點忘記這是一個距離機場3公裡的小區,偶然想起,擡起頭,才發現很難找到飛機的身影。

人少,路幹淨,風是屬于春天的,大家都在家卻又閉門不出,讓人一時分不清這是周末還是平時。

通過電視、手機,每個人都知道,在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有人異常繁忙。關于上海疫情的釋出會一場接着一場,而基層醫務人員在各個小區穿行,将小小的棉簽伸進一個一個嘴巴裡,以辨識哪些人可能是病毒攜帶者。事實上,小區的每一戶都在等待着下午的檢測。昨天,我們收到了一張粉色的通知單:3月18日、3月19日将進行兩輪核酸檢測,在此期間小區封閉,待檢測結果出來後再開放,請大家儲備好食物,有問題有需要可與相關人員聯系。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我仿佛被一個小小的氣泡包裹着,然後又被投入到一個更大的氣泡裡。盡管看見那個大氣泡裡有一些不确定的緊張因素,但是在小氣泡裡,我又覺得日子還好,一切如常。

偶爾,我們會被手機的小小螢幕上傳來的消息繃緊神經:57+203,這天釋出的人數比前一天大有增加;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會放下那些惱人的事情,遵循着日常的生活節奏。

上午,我在卧室裡收拾雜物,等着下午的核酸檢測。手機裡跳出親朋好友的問候:“情況還好嗎?”“48小時封控,生活一切如常。”互報了平安,繼續做手頭的事情。

擴音喇叭模模糊糊傳出一句男人的聲音,聽不太清楚,然後迅速消失。我從窗戶伸出頭,是那個穿制服的腼腆青年保安,他拿着擴音喇叭在樓間穿梭,大概是提醒可以做核酸了。人們的窗戶緊閉,沒有人影閃現。他局促得仿佛自己不得不登台表演,面對空無一人的台下,話還沒說完,腳已經往回收,隻留下語焉不詳的渣渣聲。

喇叭聲之後,一切又回歸安靜。

在上海的非重點區域,疫情似乎發生在遙遠的另一個世界。人們關心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也關心自己的生活:午飯吃什麼、孩子網課上得如何,要不要給陽台上的花草施肥剪枝?諸如此類。

大孩子在上網課,她已經習慣了這個節奏。一會兒坐在牆角,露出背後精挑細選的日本漫畫牆紙,這是為網課時視訊連麥做的準備——終于有機會展示給别人看;一會兒趴在床上,兩條腿翹起來,來回晃悠,手忙着撕開零食袋,往嘴裡抖落碎屑。

小女兒也喜歡這樣的日子。她還不夠了解封閉小區背後的意義和緊迫感。昨天晚上她問我:“封閉的意思是,醒來你不會去上班?”“對,我不上班,但是我還是要完成工作。”今天早上她又重複了這個問題。答案讓她很高興,她露出超過8顆的牙齒,眼眉笑得彎彎的。她喜歡待在家裡,有家人陪着,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她還惦記着小區裡的另一個好朋友,一起長大的4歲女孩慧慧。兩人上了不同的幼稚園,而這次放假或許意味着,可以重新回到沒上學的時光。

現在,她一個人在玩遊戲,綠色的點讀筆教她學習數字、形狀和比較,她眼睛亮亮地對我說:“我都答對了,媽媽!”

快到中午的時候,70歲的老母親去菜園裡摘新長出來的花菜。她很滿意今年春天的收成,尤其是在疫情形勢下:“綠葉菜不用操心,你看菜苔、胡蘿蔔、花菜都有。”

春日48小時|小女兒聽說醒來媽媽不去上班笑了,生活一切如常

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她最近又念叨起小時候餓肚子的情形,雖然我們多次跟她說,上海政府已經說了不需要囤糧,一切都能很快恢複。不過,前幾天她還是在附近的家樂福、華聯超市采購了足夠兩周吃的米、面、油、肉。正式的封閉小區指令下達了,她反而淡定下來,靜靜心心地侍弄着田裡給她帶來安甯感的蔬菜。

孩子的爸爸打着電話:工程不得不推遲收尾,現在疫情比天大,再焦慮也得先忍着,48小時後再說——确定48小時後就能解封吧?他回頭問我,我也不知道。但是大家都對上海有信心。我們聊了聊各自了解的情況:衣食住幾乎不會受到影響,孩子的網課要多關注,運動也得加強,于是就各忙自己的事情了。

我的老父親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鍛煉好身體才能抵抗風險。他是少有的仍然出現在小區河邊的健身達人。拍打全身,用後背撞樹幹,在地上爬行,拉伸,順着河道走一圈,然後帶着打完卡的滿意勁頭回家。除了少見幾個同好,生活似乎對他沒有太大影響:鋪紙研磨練習書法,然後等着吃午飯。

下午,小區裡又響起了擴音喇叭的提醒聲,一輪是走路過來的居委會從業人員,一輪是騎電瓶車的保安:請戴上口罩、手機、身份證,到小區門口排隊做核酸檢測,截止時間是下午5點。

人被召喚出來了。這個小區不算大,100來号人家,三三兩兩地走出房門。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用繩子圍出一條蜿蜒的小道,以區分出登記、排隊、張嘴檢測、結束離開等功能。大家都脫去了厚厚的冬裝,穿着輕薄的春裝,顔色絢爛多彩,沖淡了檢測工作帶來的凝重和緊張。

排隊的人話都很少,站得遠,互相點頭微笑:哦,都還好?出來啦?仿佛這是一場特别的聚會。

這不是今年第一次在小區中做核酸,上周已經做過一次,大家都不緊張了。“我們是5點結束,明天繼續這個時間過來噢。”從業人員發放核酸檢測完成的憑據,站在1米外交代明天的事宜。人們接過憑據,點點頭,不慌不忙地回家。

春日48小時|小女兒聽說醒來媽媽不去上班笑了,生活一切如常

天氣和前兩天還是不一樣了,因為下了一場雨。風一過,路上留着零落的花瓣,分不清是梅花、李花、櫻花、梨花,地面很幹淨,是以半透明的顔色仍然很好地保留着。走過的人隐隐約約飄來一兩句話:“春天來了,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