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詩經》裡說: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這句話的意思是,可憐的父母,撫養我長大太勞累,我卻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真讓人感到羞恥。

生養之恩,是人世間最大的恩情。

每一個人,真正長大的那一刻,是懂得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付出。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網上有一句話說:

“親情是一場倒計時的愛,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有限的時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父母不留遺憾。”

其實,在絕大多數子女心中,對父母是心懷感恩的。隻是,現實生活有太多的牽絆,讓他們無法從容盡孝。

電視劇《人世間》裡,周秉義是周家最優秀的孩子,他的一生看似成功,但他内心深處卻藏着許多難以言表的痛苦。

他身居高位,卻讓父母直到去世,都還住在破破爛爛的棚戶區——光字片;他身為周家長子,卻從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的義務和孝心。

父母的離去,讓無法從容盡孝的周秉義,心中充滿愧疚。

遺憾和痛苦的情緒,一直壓在周秉義的心底,遲遲得不到纾解,這也是他最後身患重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01.無法從容盡孝

網友林瑞(化名)的内心,同樣因為無法從容盡孝,而充滿焦慮、悲憤,甚至還是以和妻子發生沖突,導緻夫妻分居。

林瑞是從普通小城鎮家庭出來的大學生,家裡條件很一般。他是家中長子,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作為西北地區211大學本碩連讀的研究所學生,他是父母乃至整個家族的驕傲。

可是,他也是以背負沉重的壓力,原本可以留在高校當老師的他,為了多賺錢,進入一家大企業工作。

這世界上,事與願違是人生常态。一心想賺錢回報原生家庭的他,在事業上并不順利,接連換了幾份工作,都因“水土不服”而辭職。

他曾經躊躇滿志,經過現實的拷打之後,決定另辟蹊徑,他參加了考公,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考取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

他的工作很安穩,也很體面,但收入依舊不盡如人意,可以讓他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卻無法讓他将原生家庭,從匮乏的環境中帶出來。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林瑞30歲時,相親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妻子葉穎(化名)與他同齡,本地獨生子女家庭出身,嶽父嶽母都有正式工作,家境還算可以。

嶽父名下有兩套房子,在他們結婚時,又買了一套,作為他們的婚房。

02.門不當戶不對

林瑞很清楚,他和葉穎能走到一起,其實都是在現實壓力下的各取所需,彼此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兩人成長環境不同,價值觀念也有諸多不同。

葉穎接受的是現代文化教育,性格獨立,邊界感很強;他從小深受傳統文化熏陶,比較注重親情的聯結。

兩人在交往時,三觀的差異已現端倪,好在他的性格比較隐忍,對葉穎的包容和遷就多一些,彼此相處還算融洽。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剛結婚時,兩人相安無事。

婚後半年多,嶽父生病,腿腳有些不便。葉穎考慮到嶽父居住的房子是樓梯房,而他們的婚房是電梯房,便提出和嶽父換房。

雖說嶽父的房子也在市中心,但林瑞内心是不願意的,畢竟那是女方的房子,一個大男人婚後住女方家,這讓他情何以堪。

當然,婚房也是女方買的,但婚房在新小區,住戶之間都不熟悉……他心裡很憋屈,卻也無可奈何。

葉穎在金融行業上班,精明能幹,見他悶悶不樂,趁機把他工資卡收走,并向他許諾,5年之内買一套屬于兩人自己的房。

葉穎的收入比他高,也确實善于理财,實際上隻花了4年時間,便用他的公積金貸款又買了一套房子。

可是,他并沒有是以感到開心,反而更加郁悶。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03.價值觀不合

林瑞如今的生活品質,與以前相比是天壤之别。

但他沒辦法像别人一樣去享受生活,隻要一想到在老家生活窘迫的父母、弟弟,内心就有一種負罪感。

如今家裡的經濟大權被葉穎掌控,他對原生家庭的幫助有限,這讓他心裡充滿愧疚。

葉穎卻說他是讨好型性格,對父母親戚的要求,無論合理不合理,全都不懂得拒絕;說他之是以不快樂,是因為他陷入親人的情感勒索中。

葉穎還說他缺乏邊界感,才會導緻生活中煩惱不斷。

他無法苟同,如果親人間一分一毫都分得清清楚楚,那是冷漠疏遠、不近人情……

有一次,堂叔急需用錢,開口借5萬,葉穎隻給了3萬,還要求寫下條子,并約定還款時間。

他氣壞了,自己之是以能讀到研究所學生畢業,堂叔幫了不少忙,但葉穎全然不顧,還反反複複和他說邊界感。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他徹底和葉穎翻臉,是為了弟弟。

他平時經常幫襯弟弟,葉穎很反感,經常告誡道:“你看似在幫他,實際上是在害他,你會讓他産生依賴,變得懶惰,無法獨立。

還會讓他覺得自己無能,覺得自己低你一等,最後大恩成大仇。教他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做一個有擔當的男人,才是對他真正的幫助。”

其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林瑞也明白,隻是弟弟資質實在平庸,根本扶不起來,他隻能盡力而為……

不久前,馬上要30歲的弟弟,好不容易要結婚了,但沒有婚房,女方不同意。父母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忙解決。

04.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林瑞明白父母的意思。他之前住的那套房子,已經被葉穎還給嶽父,用于出租。

那套房子是嶽父08年買的,99平三房間,當時入手價格56萬,現在的價格差不多在120萬左右。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他和父母弟弟商量後,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他打算讓弟弟出70萬把房子買下,先支付20萬,剩下50萬,每年還5萬。

葉穎聽了之後,馬上質問道:“120萬的房子,70萬賣給你弟,還要分10年還清?”

林瑞也很無奈,父母已經60多歲了,為了弟弟的婚事,現在還在四處打工,作為家中長子,他心中有愧。

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葉穎能夠體諒他:“我爸媽一把年紀了,我隻是想盡點孝心……”

葉穎依舊不樂意,說:“那房子是我爸媽辛苦半生,積攢下來的,要留着養老用的,你弟要結婚,你要盡孝,盯着我爸媽的房子幹啥?”

他也生氣了,怒怼道:“沒有人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我不能放任原生家庭不管,我家的條件就是這樣,當初結婚時,又沒有對你隐瞞。如果你覺得我的原生家庭負擔重,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嫁給我。

但是,你既然選擇嫁給我,就必須和我一起分擔,你不能隻要别人家院子裡的菜,卻不管别人家院子裡的土。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夫妻倆互不相讓,争執起來。

最後,林瑞一氣之下搬到機關宿舍去住,隻丢下一句話:“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林瑞覺得自己沒有錯,他受夠了這種憋屈的生活。他在網上發帖問道:

“結婚成家和盡孝父母,什麼時候變成對立的?邊界感什麼時候變成了六親不認?是不是現在結婚,男人就必須要和原生家庭切割得幹幹淨淨?”

有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是價值觀不同。”

價值觀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資訊,産生的感覺、判斷,也截然不同。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隻有合适與否。

林瑞和葉穎之間誰對誰錯?我覺得最大的錯,是門不當戶不對導緻的價值觀不合。

你覺得林瑞錯了嗎?

“我爸媽勞碌奔波,你父母卻可舒坦養老,我怎能安心陪你過日子”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