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不得不說,長安UNI-V擁有了年輕人想去浪的一切所需要素。

從價格上看,長安UNI-V推出的4款配置車型,官方售價隻有10.89-13.19萬元,這對于多數年輕消費者不會構成嚴重的經濟負擔;

從使用者權益上看,長安UNI-V車主享有V·享品質、V·享金融、V·享煥新權益,還能加入UNI星球計劃,無縫銜接購車維保、社互動動、價值變現等線上線下全場景車生活服務;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從産品上看,長安UNI-V是全新平台技術的集大成者,完美诠釋了方舟架構的未來科技前置化、人車合一基因化、體驗設計多樣化、品質體驗越級化的核心價值;

可以說,正是長安UNI-V自身有實力和定力,才能成為年輕使用者的“心之所向”。

講到這裡,必須要清晰認知到長安UNI-V能帶給年輕人去浪的資本。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首先是高顔值設計,畢竟當年輕人出去浪時,第一需求是“眼”中愉悅,而長安UNI-V作為一款五門掀背轎跑,本就擁有十分優美的體态,一撇驚鴻的背部線條、靈動的車身曲面、更加緊湊的機艙布局設計,行業領先的0.78高寬比和0.59軸長比,塑造出更低趴、更運動的體态,不僅提升了視覺上的運動感,也賦予了長安UNI-V更優異的運動潛能。

對了,多說一句,長安UNI-V還配備同級獨有的電動升降式尾翼,尾翼可随駕駛速度自動升降,使用者也可手動控制,開啟後,尾翼将提供25kg極限下壓力,減少0.007風阻系數,保證車身穩定性并降低油耗。僅是這個設計本身的出街高光效果就足夠讓一部分消費者心甘情願為之買單。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其次是人車合一的性能感,正如年輕人對轎跑的了解,瞬間迸發的能力才符合他們的需求,當長安UNI-V以方舟架構優異的運動學設計和機械素質去充分發揮藍鲸新一代NE1.5T高壓直噴發動機的強大潛能時,再比對首次采用瞬态扭矩控制技術的藍鲸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這種加速線性感和瞬态響應的駕駛感就展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年輕使用者更加輕松過彎,感受真正“人車合一”的境界,長安UNI-V還采用了DTV動态轉矩矢量控制技術,在進行較為激烈的彎道駕駛時,控制器能夠通對刹車力大小的控制,智能配置設定内外側車輪的驅動力,按照駕駛者意圖精準控制行駛軌迹,讓每次過彎都快感十足。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最後就是高階智能與全場景服務能力,這是屬于年輕人對于未來的向往。得益于方舟架構前置化的高階智能駕駛布局,APA6.0遠端智能泊車系統在長安UNI-V上實作了首發量産。而長安UNI-V搭載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不僅具有全速域自适應巡航功能,還具備了觸發換道功能及智慧推薦換道功能。

可見,長安UNI-V的打造,可謂是非常大膽。在沒有人可以精準預測未來的汽車市場到底什麼才是主流時,長安UNI-V深度诠釋了“未來科技量産者”的定位。

這建構起年輕人主動消費長安UNI-V的前提。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當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技術性解決方案日益月異的今天,他們能夠接受很多新潮的事物,也希望汽車制造商們能為汽車産品賦予更多科技的力量。此時的長安UNI-V,就滿足了他們的想象。

毫無疑問,長安UNI-V一面是舒适度高、空間闊綽的家用車,另一面是激情澎湃、年輕奔放的運動車,換句話說,無論哪一類人群,都能從UNI-V上找到契合點,這也證明UNI序列和方舟架構确實擁有為使用者對美好生活的能力。

但這些就代表長安UNI-V無懈可擊了嗎?并不是。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在長安UNI-T上市兩年之後,有一位網友的留言獲得高贊:“如果我想要一台家用汽車,我會選長安CS75PLUS,如果我想要一台個人用車,我一定會選長安UNI-T。”

可能有點偏頗,但也顯示出長安CS序列和UNI序列的差别——UNI能讓個人需求得到最大滿足。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是,該網友也指出了,“我想要一台彰顯個性的UNI産品,但懸挂在車後的長安V标,讓我無法顯示出與其他長安車主的不同。”

長安UNI-V,還可以再“浪”一點|汽智

這也是如今長安UNI-V面臨的阻礙。随着長安UNI-V的上市,UNI序列的“KTV”組合已經集結完畢,但作為全新産品,年輕人自然全新産品的價值要由一個新品牌來承載。

個性化、獨特性永遠是年輕人的追求,在長安UNI-V上,已經內建了十分個性的産品套件,那麼剩下唯一能改的,就隻有那個普通的長安V标了。

還是那句話,年輕使用者願意接受UNI序列這樣與衆不同的産品,但是年輕使用者不希望這份獨特性因為“V标”而變得和長安汽車一樣普通。

既然如此,那包括長安UNI-V在内的UNI産品,何不再“浪”一點,大膽改進一下懸挂車标,給年輕人一個充分去浪的理由。

采寫| 水淼

編輯| 敬遠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