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手機廠商們想吃下“消費降級”的紅利?

國産手機廠商們想吃下“消費降級”的紅利?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黴趣

Redmi K系列,又一次背刺了小米的數字系列。

中原標準時間2022年3月17日晚,Redmi(紅米)召開了K50/K50 Pro新品釋出會。在配置上,Redmi K50在2399元起售價的前提下,擁有天玑8100晶片、2K+120Hz螢幕和OIS光學防抖等豪華配置,進一步貫徹極緻成本效益的産品發展理念。

國産手機廠商們想吃下“消費降級”的紅利?

釋出會當晚,Redmi K50系列登上了微網誌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一億,大概是最近最受網友們關注的手機。

Redmi K50系列釋出後網友們熱鬧的讨論場景,不得不讓人将其與消費降級聯系在一起,最近許多使用者在購買智能手機時,似乎也更傾向于購買成本效益較高的中價位機型,而非旗艦手機。Counterpoint的資料就顯示,在2021第四季度5G手機出貨量增速最快的是主打成本效益機型的realme,增速高達165%,小米則排名第三。

那麼問題來了,今年的智能手機的“綜合定價”會變得更親民嗎?消費降級又是否真的存在?

今年的國産智能手機定價将更親民?

去年,在國産主流手機品牌奮力沖高端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一波漲價潮流。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稱,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行業批發收益和平均售價分别同比增長了6%和9%,這其中自然也有物料上漲和晶片短缺的原因,讓手機廠商們或主動或被動地漲價。

反應到産品上,去年的國産主流手機品牌似乎都将手機發展重心放到了中高價位市場,讓不少網友直呼手機變貴了,再貴下去就要買不起國産旗艦了。與此同時,傳統的千元機和2-3K價位機型的“配置待遇”變低了,以往“米魅耀”三強争霸的熱鬧的千元機市場也一去不複返。

不過今年的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卻出現了一些新狀況,在三月末的時間節點上,已釋出的許多新機型産品起售價變得沒那麼貴了,并且出現了數款在外觀設計和配置上都較為出彩的3K檔旗艦機型。

在去年年末,首發骁龍8 Gen 1的摩托羅拉 edge X30首發嘗鮮價為2999元,直接将新骁龍旗艦手機的售價拉到三千元檔位,發售三個多月後又将起售價調整為2799元。另一邊,搭載相同SoC的realme GT2 Pro也是類似的情況,發售沒多久在第三方電商平台上已降價了幾百元。

更狠的是想重回主流手機市場的努比亞,其新機型Z40 Pro直接将起售價定在了3399元,許多在網上看釋出會的網友都驚呆了,紛紛發送“買買買”、“牛啊”等表示意想不到的彈幕。

國産手機廠商們想吃下“消費降級”的紅利?

不僅如此,小米12、一加10 Pro和榮耀Magic 4的定價相比去年的同系機型也有所降低。顯然,經曆過去年的手機提價風潮後,許多國産手機廠商也明白需要靠更實惠的手機定價穩住市場,再想方法沖高端,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

其一,在市場層面,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指出,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增速僅為5%,而國内市場的出貨量增速甚至還下滑了2%。為進一步刺激使用者換機,許多國産手機廠商不得不适當改變産品發展政策,推出價格更實惠的産品。

其二,在國内的高端機競争層面,華為手機業務發展受阻後,其他國産手機廠商并未如願地獲得華為的高端機市場,原來的高端機雙雄争霸變成了蘋果的獨角戲,高端機份額猛增至75%。許多國産手機廠商也在沖高端,但光靠供應鍊元器件堆料和漲價并不起太多作用,故而部分廠商開始在高端機上運用更多自研技術,并為了防止iPhone SE3和降價後的舊款iPhone“偷家”(4K以下市場),是以降低部分中高端機型的起售價。

比較有趣的是,網絡上不少使用者也對部分手機廠商“堆料漲價沖高端”的方式嗤之以鼻,也讓原來還處在市場邊緣的摩托羅拉和努比亞看到了切入市場的時機,前者憑借供應鍊優勢拿到了骁龍8 Gen 1的首發,後者主打影像的同時也把機型起售價壓在3.5K以下的區間内,試圖憑借成本效益吸引更多使用者。

從市場的回報來看,壓低起售價的方式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京東資料顯示努比亞Z40 Pro月銷量已突破兩萬,甚至有自稱在努比亞工作過兩年的員工用“活久見”來形容新款Z系列機型的銷量成績。

客觀上來說,玩起成本效益的摩托羅拉和努比亞,讓其他品牌不得不跟進,或降價或推出其它機型應對。猛堆配置Redmi K50/K50 Pro,意在繼續鞏固小米在2-3K手機市場地位,防止目标使用者被其它手機品牌分流。

不過,今年不少國産手機定價變得更親民了,并不能說明使用者是受消費降級的影響,去選擇定價更友好的手機。

手機廠商們想吃下消費降級的紅利?

誠然,不少國産手機廠商調整産品定價,與市場的大環境有關,迎合許多使用者對高成本效益手機的需求。但實際上,所謂的消費降級可能并不存在,相反,部分使用者對消費降級的關注,其實是對消費更新的一直期待。

受疫情的影響,近些年來許多人都在讨論消費降級相關的話題,有的甚至調整日常消費支出。從資料上分析,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提升了12.5%,具體到今年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累計增長了6.7%,而在限額以上企業(機關)商品零售類值的資料中,今年2月除了家具類商品比去年同期累計下跌了6% 以外,其他類型商品均為正增長。

不僅如此,去年年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兩年消費形勢往往會受到疫情的擾動,但從總體來看,消費更新的态勢在持續,我沒有看到消費降級的變化。”

也就是說,許多消費名額都在保持正增長,但受疫情的影響,使得許多消費者改變的消費政策,消費變得更謹慎。說回到智能手機上,使用者更謹慎的消費政策正好碰上了國産智能手機品牌的漲價潮,不少廠商沖高端的産品又拿不出足夠的新賣點刺激使用者消費,自然影響到産品的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Redmi K50/K50 Pro市場的火熱,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中端智能手機消費更新的期待。

在以往,2.5-3K價位段是許多國産手機廠商旗艦産品的主要定價區間,但随着廠商們紛紛沖高端,将旗艦産品提升至5K左右的價位,使得原有3K價位段産品的存在變得尴尬了起來,“配置上不及旗艦,成本效益上不如2K檔千元機。”

今年,許多廠商在增強2-3K價位段産品的競争力,側面也是在促進使用者的消費更新。以Redmi K50為例,起售價比上一代貴了四百,但多了天玑8100、2K屏、67W快充等一系列新賣點。同樣的,配置較為均衡的realme和努比亞旗艦放在去年估計要賣到4K以上,而實際産品起售價在3.5K左右,主動擁抱使用者。

這也引申出一個問題,在智能手機行業,所謂的消費更新不隻是靠提價和堆料的方式吸引使用者,更需要以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在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的同時,合理地提升新産品的起售價,也就是文初提到的“綜合定價”。

iPhone有品牌優勢和A系列晶片、iOS系統等獨占優勢,使得它能更從容的定高價格,而僅憑借供應鍊元器件采購缺乏産品獨特性的廠商,貿然大幅提價容易讓使用者覺得不值。是以,控制好産品的綜合定價就顯得更重要,産品提價時讓消費者認為自己花的這部分錢是有價值的。

而此時的國産手機品牌們,想吃下的不是消費降級的紅利,而是在疫情影響使用者消費的背景下,盡可能有限地推動使用者的消費更新。以此來看,在中端機競争的帶動下,今年國内手機市場的高端機競争将更激烈,國産品牌們要想說服使用者為自己的産品掏腰包并不容易,畢竟經過規格更新的國産中端機,與國産旗艦機的綜合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