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兒子: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兒子: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真實的高貴》:“優于别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不同人對“高貴”一詞的定義不同,基本可以分為兩種定義:一種是拿自己跟别人作比較,認為優于别人就是高貴;另一種則是和過去的自己作比較,認為優于過去的自己才算高貴。

相比之下,當然是和過去的自己相比較更有意義,因為這種高貴是動态的,可以一直提升,越來越高貴;而那種認為優于别人就算高貴的人,他們所了解的高貴是靜态的,可能會永遠停留在一個自認為高貴的狀态中。

真正高貴的人,從來不會說自己高貴,從來不會炫耀自己有多高貴,更不會用俯視的姿态與人交往。

隻有那種自認為高貴的人,才會說自己高貴,說自己比别人高貴,總是優越感爆棚。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隻會讓别人看不起,别人并不會因為你是自戀狂而喜歡你。

下面這位婆婆對她兒媳的吐槽,講的就是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兒子: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東林老師,您好:

我聽過很多兒媳聲讨婆婆,把自己的婆婆說得一無是處,把自己的婆婆描繪成怪物,說婆媳沖突都是婆婆造成的,都是因為婆婆不是好婆婆,是以才會有那麼多破事兒。

在我看來,這種聲音漸漸變成一種偏見,導緻很多人談婆婆色變,盲目把全天下的婆婆都定義成了壞人。

我覺得很可悲,替很多婆婆感到無奈,因為她們并不是惡婆婆。而且,她們不會上網,她們不會像她們的兒媳婦一樣到處亂說話。這個也不敢發聲,那個也不敢反抗,漸漸就隻有“挨打”的份兒了。

我特别了解這種感受,因為我就是這樣的婆婆。

兒媳提的要求我都滿足了,兒子為了讨好兒媳,額外提的要求,我也滿足了。彩禮給了,房子買了,平時讓我幫忙,問我要錢,我也沒有拒絕過,難道這還算不上仁至義盡嗎?

我覺得真的不是我不好,而是兒媳要求太多。當我無法完全滿足她的無理要求時,她就無視我曾經對她的好,四處跟人說我不是好婆婆,她的話能信嗎?

可悲的是,我兒子信了。

我曾經也幫他們打過一段時間孩子,後來之是以撒手不管了,是因為我實在看不慣兒媳婦。

她自認為自己很高貴,可在我看來,很低級。

她仗着自己比我年輕,比我見過世面,比我學曆高,就覺得處處比我高貴;另外,她還仗着我兒子愛對她言聽計從,自認為高我一頭,從來不把我當長輩對待。

就拿帶孩子這件事來說,肯定不能盲目放養,肯定不能隻縱容不批評,否則如同一張白紙的小孩子,會被塗上“沒有教養”的注腳。

“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兒子: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教育孩子應該嚴慈相濟,該鼓勵的時候當然要鼓勵,但該批評的時候也要批評,該懲罰的時候也要懲罰,否則,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你都鼓勵,他的世界中就沒有對錯的界限。

比如,孩子總是扯着嗓子說話,總是把電視聲音開到最大,這樣肯定是不對的,必須糾正,否則将來長大了,在公共場所這樣做,必然會被沒人說成沒教養;就算在自己家,不考慮是否擾民,隻顧自己痛快,同樣也是沒教養的表現。

再比如,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不經别人同意翻箱倒櫃,穿着鞋子踩别人家的沙發和床,在别人家白牆上亂塗亂畫,私自打開别人家的房門亂翻東西,見啥都揣兜裡偷走,肯定是不對的,不糾正的話,同樣會被說成沒教養。

每一個沒教養的孩子背後,必然都有一個沒教養的父親或母親。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糾正孩子的問題,并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好,還為了兒子兒媳好,因為我不想别人因為他們的孩子沒教養,連帶着說他們沒教養。

誰料我的好意卻被兒媳了解為惡意,她怪我多管閑事,說我根本不懂怎樣育兒,說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接着就讓我滾,說孩子跟着我會學會,跟着她才會學好。

她說她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任何問題,她說她的孩子也沒有任何問題,她說那些說她的孩子沒教養的人才是真的沒教養。

她都讓我滾了,我還留下來幹嘛?我不想繼續出力不讨好,不希望我的好心繼續被當成驢肝肺。

讓我沒想到的是,明明是她要趕我走,結果回頭卻在我兒子面前告我一狀,說我不是好婆婆,說我不願幫忙帶孩子。

我兒子轉頭就找我興師問罪了,要求我繼續幫他們帶孩子。

我說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我好心好意幫忙,她卻各種唱反調。既然她認為自己比我會帶孩子,那就自己帶好了,我不想去看她的臉色。”

我兒子很生氣,跟我說:“我媳婦說得沒錯,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我沒再解釋什麼,他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吧!我年紀大了,不想做口舌之争了,我也該享享清福了。雖然我不太認同“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但事到如今,也隻能如此了,希望他們兩口子好自為之。

“我沒義務幫兒媳帶孩子,誰生的誰帶”,兒子:你果然不是好婆婆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貝蛋,是人之常情。但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并不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還像寶貝蛋一樣縱容鼓勵,而是會糾正。

前幾日朋友帶孩子來我家,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就讓我不敢恭維。

孩子外在沙發上,把腳放在桌子上,她沒有制止;孩子爬到沙發的靠背上,腳蹬着牆,她沒有制止,是我說了不可以,她才說了孩子一句;孩子光着腳在地上跑,跑完又踩到沙發上,她沒有制止;孩子拿手在牆上亂摸亂拍,她沒有制止;孩子翻我的櫃子,在房間裡制造噪音,她也沒有制止。

孩子私自闖進我的書房時,她非但沒有制止,還說了這樣的話:“快進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東西,都給他拿走!”

我問她:“你平時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她說她隻是在開玩笑,說她從來沒有把她的孩子當孩子看待,她的孩子能聽得懂什麼是反話,肯定不會真的見什麼拿什麼,還說她的父母就是這樣教她的。

我沒再說話,因為說了沒用,她的辯解已經表明了态度:她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更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我能想象到,如果我較真,或者替她教育孩子,她會責怪我竟然跟小孩子一般見識。這不就自相沖突了嗎?一邊說從不把孩子當孩子,一邊又說小孩子做什麼都不算錯。

我所說的這些,跟那位婆婆表達的意思一樣,都是在提醒那些做父母的人:真的不要盲目慣着孩子。幼兒當然應該寵着,但如果已經上學了,就不該盲目慣着,否則孩子做了沒教養的事,别人可不會像你一樣不在乎,别人不僅會說你孩子沒教養,還會說你沒教養,就算再要好的朋友,也會對你不滿。

如果你認為你很高貴,認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任何問題,認為任何人都沒資格質疑你,你就是要把孩子慣上天,那就請你繼續。到底是對是錯,很快就會有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