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中國賺得盤滿缽滿,卻鼓吹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傲慢還是無奈?

曾經的通用汽車差點“撲街”,這是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的事實。後來憑借着中國汽車市場的爆發,硬是将通用汽車從破産邊緣拉了回來。

不僅僅是通用,很多德系品牌,日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用較小的成本受益匪淺。特别是大衆汽車,在中國的年銷量約為330萬輛。如果失去中國汽車市場,大衆估計會被豐田按在地上摩擦,這也是不争的事實。

可以這麼說,中國汽車市場讓德系品牌過得相當的滋潤,而且放眼全世界,似乎隻有中國老百姓會如此迷戀寶馬,奔馳以及奧迪。衆所周知,德系汽車對于德國的貢獻不亞于三星對南韓的影響力。放眼全世界,擁有如此高的熱情和實力購買BBA的,似乎也僅僅隻有中國市場。

在中國賺得盤滿缽滿,卻鼓吹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傲慢還是無奈?

但是在前不久,德國之聲居然鼓動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汽車市場,發表這個觀點的仁兄是世界經濟研究者馬爾可夫。他宣稱這盡管會有陣痛,但長期來看,隻會讓德國國民生產毛額下降一個百分點,微不足道!這不是癡人說夢是什麼?

在中國賺得盤滿缽滿,卻鼓吹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傲慢還是無奈?

他不知道的是2021年,寶馬在中國銷售了3162個億,奔馳更是達到3359個億,還沒有算上奧迪,大衆,而且也沒有計算上各種零配件的銷售和生産。根據整體銷量來看,21年大衆在中國的新車傳遞量為330萬輛,而在整個歐洲地區,德系車的銷量也僅僅隻有350萬輛,基本上是持平的。

根據銷量情況來看,中國每年的新車銷售量約為2000萬左右,德系品牌占到了500萬,包括大衆,奧迪,寶馬,保時捷等等一系列的德系品牌。與中國消費者而言,無疑就是換了一個品牌而已,但是對于德國汽車意味着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

在中國賺得盤滿缽滿,卻鼓吹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傲慢還是無奈?

随着油價持續地上升,目前92号的汽油已經達到8.5元/升,這對于燃油車主來說,負擔很明顯了,是以很多消費者将目光瞄準了新能源汽車。恰恰是我們自主品牌汽車的強項,而且國家也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

在中國賺得盤滿缽滿,卻鼓吹德系車全面退出中國,傲慢還是無奈?

反觀德系品牌,他們的思想依然停留在燃油車時代,雖然推出了不少新能源汽車,但是在市場上并沒有太熱烈的反響。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做得最好的是中國和美國,如果德系品牌再不發力,可能真的就會變成曾經的諾基亞,這并非是危言聳聽。事實上,中國汽車品牌已經不僅僅在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同樣具有不錯的侵略性,而且消費者也願意買單。

對于上述的狂人語錄,我們大可一笑而過,努力發展自己的汽車産業,該來的始終會來,該走的你也絕對攔不住。而且再說一個事實,曾經的鈴木汽車非常的自負,退出了中國汽車市場,想要在印度複制中國的紅利,但事實證明,印度人并不太接受這樣的舶來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