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中,我們是“最會吃的民族”,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享有很高的世界聲譽。同時,對國人來說,中華美食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載體,是家的傳承,是友誼的釋放,是工作的分享。随着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現代生活更離不開美食,新開餐廳去嘗新,工作解壓撮一頓,慶祝聚會飯下個館子……“美食”也是我們生活的滋味。

要想吃得一時爽,一口好牙不可少。口腔的健康與否,不僅僅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更被視為人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口腔是人體十大健康标準之一,并訂立了專業的口腔健康标準,包括了“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疼感、牙龈顔色正常、無出血現象”等多重評判因素。可以說,口腔護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口腔内的每一個角落都值得悉心呵護。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2017年9月釋出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國人口腔現狀仍有待改善:兒童是齲病高發人群,大陸兒童患齲情況呈上升趨勢,中年人牙周的健康程度也有提升空間。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尼爾森2021年釋出的調研顯示,有27%的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己的口腔狀況不佳,而在2014年這個資料為12%。牙龈發炎及出血、牙齒有異味、敏感、發黃及蛀牙,是困擾消費者的五大高發口腔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口腔的小毛病有可能隐藏着大隐患。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張志升介紹,口腔作為一種器官,飲食或清潔不當滋生出的細菌,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其他部位,引發心髒、腎髒等不同部位的身體疾病。例如牙周問題,也就是常說的牙龈發炎、牙齒松動和出血,當牙周組織被破壞後,細菌通過破損的皮上組織進入血液循環,為心血管疾病提供條件。牙周炎引發的免疫發炎反應也會通過細胞因子影響胰島素數量,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為了提升國人口腔護理觀念,傳播正确且真正适合國人的口腔護理方法,讓廣大消費者“防患于未然”,擁有健康、強健的口腔環境,有着68年國民口腔護理研究、專注于國人口腔健康的中華牙膏,聯合《第一财經》發起《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調研。

為期兩周的時間裡,我們收到了3684份有效問卷。通過問卷資料分析、消費者訪談及專家訪談,發現近年來國人口腔健康意識有所提升,全口腔的護理意識和習慣也在建立和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會綜合使用牙膏、漱口水等多種産品護理口腔。但現代生活中,結合國人獨特的牙齒構造、口腔環境、飲食習慣等造成的口腔内菌群問題,進而引發全口腔問題,尚未得到全面的認知。

在2022年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之際,中華牙膏聯合《第一财經》釋出本次白皮書調研内容,我們希望借這樣一種科普形式,讓國人對我們獨特的口腔環境、構造、問題有更深的認知,使長效修護等口腔護理的觀念與方法更加深入人心,讓消費者的口腔護理方式更科學和具有針對性。擁有健康的口腔,生活就更有滋味。

先天環境大不同

國人口腔問題“隐秘的角落”

得先從多重口腔問題的源頭——細菌說起,口腔内的細菌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會引發諸如牙黃、齲齒、敏感、牙龈腫痛、口氣等各種問題。國人口腔内部兩類菌群“卟啉單胞菌群”和“奈瑟氏菌群”比較豐富,而這兩種菌群更容易引起牙龈發炎。另外,常見的牙菌斑也是一種 “細菌社群”,久而久之會對牙齒與牙龈産生危害,形成齲病和牙周問題。

●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多數消費者對自己口腔健康狀況都難以稱得上“滿意”。3684位消費者對自己口腔健康給出的平均分數僅為5.97分(滿分10分),牙齒黃、牙龈牙周問題,以及口腔異味,正是高發的三大口腔問題而它們很多都是由細菌導緻的。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國人牙齒結構的特殊性,也容易出現清潔不徹底的情況。

福州維樂口腔牙周科主任熊瑤介紹,國人骨骼小,是以牙弓,也就是上下兩排牙連續排列,在口腔内形成的抛物線較短,牙齒容易受到擠壓,進而雜亂、排列不齊。而且國人的門齒以鏟形為主,内側内陷的情況比較多,這種狀況下,口腔角角落落清理幹淨的難度會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正蔚教授解釋,如果刷牙不徹底,牙縫、窩溝裡會卡住殘留的食物,滋生細菌,也會分解口腔中的糖分,産生酸性産物積留在牙齒上,而這些酸性物質,就會腐蝕牙齒表面的牙釉質,造成牙齒脫礦,進而引發齲齒。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引發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發炎等并發症。

瑞爾齒科華東二區總經理兼醫療院長周靜接診過諸多的病例,令她覺得可惜的是,“很多患者從小到大可能沒有一個人教過他如何正确刷牙。”

周靜舉例說,很多人刷牙就隻刷牙齒外側面,根本不碰牙龈,但其實重點就在牙齒和牙龈交界處,因為這是最容易殘留食物殘渣、滋生細菌的地方。正确的刷牙方式應當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傾斜45度,放在牙齒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左右輕輕震顫,每次最少三分鐘,而且要保證每個牙面都要刷到。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除了刷牙方法,實作全面牙齒清潔,配合的牙刷也很重要。刷柄模拟牙科探針形狀的牙刷能夠更好地契合國人方圓牙弓,深入口腔,刷到盡頭齒。盡量選擇軟毛護龈牙刷,更适合牙龈敏感人群。此外,盡量選擇植毛方式錯落有緻的牙刷,可以照顧到鏟形門齒的凹陷。并且,牙刷長時間使用易滋生細菌,抗菌刷毛是不錯的選擇,且牙刷2~3個月換一次為佳。

碳水心情好

問問口腔開不開心?

29歲的趙靜,今年年初因為牙疼就醫,發炎使她明白了什麼叫“牙疼不是病,痛起要人命”。因為牙痛,知道了原來作為“碳水精”的自己熱愛的一切主食與甜品是導緻口腔問題的“元兇”之一。醫生告訴她,糖分會緻使口腔内部菌群失衡,有害菌比例提升,進而引發不同的口腔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 從調研結果來看,六成以上的人和趙靜一樣熱愛高碳水食物。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但不吃糖就一定不會蛀牙嗎?飲食頻率最高的面條、餃子、米飯、牛奶中含有衆多“看不見的糖”,以及肉脯、糖果、水果中均含有大量糖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正蔚教授介紹,細菌的生存要消耗糖分,是以過多的糖分更易滋生細菌,促進牙菌斑的形成,最終可以引發齲病、牙龈發炎等口腔疾病。我們常見的齲齒,也就是“蛀牙”,就是在細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導緻牙體硬組織被破壞的疾病。俗語常說的“可樂齲”,就是指過量攝入可樂等高糖飲料後,又沒有采取适當的口腔清潔措施,進而導緻牙齒大面積齲壞,嚴重者甚至引發牙髓感染的病症。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是以,對很多國人來說,口腔護理很重要的一步是“抗糖減菌”,減少口腔中的糖分,進而減少有害細菌汲取糖分而不斷滋生,不給口腔疾病提供“溫床”。從根源上直擊多種口腔問題,讓我們可以放肆享受每一餐!

熱辣才夠味

重口味的口腔“負擔”

在“吃”方面,還有諸多的美食愛好者,追求吃得爽快與過瘾,熱辣的口味是他們的不二之選。調研資料顯示,35.87%的消費者熱愛麻辣燙、火鍋、川菜等“重口味”美食。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但是,大快朵頤、熱辣酸爽之後,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重口味會刺激口腔細胞,傷害口腔黏膜,黏膜尚未修複時如果再次被燙傷,形成淺表潰瘍,久而久之就會導緻口腔黏膜發炎。

特别是對于一些“無辣不歡”的消費者來說,辛辣等刺激性口味中的辣椒素,是一種刺激性很強的物質,其中的堿成分會刺激牙龈及牙周,導緻和加重口腔潰瘍、牙龈出血等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消費者在”抗糖減菌“的基礎上,還可以增加對黏膜的關注,有一些含食品級玻尿酸、修護酵素等成分的牙膏或漱口水有修護黏膜的功效。人體口腔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透明質酸(玻尿酸),它是牙龈、牙周以及牙周韌帶組織等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采用含相應物質的産品,也能一定程度上減輕牙周組織和黏膜的不适和受損,保持口腔濕潤。

和螃蟹硬拼

牙齒可能會反抗

小周是個大閘蟹狂熱粉。但去年,老饕也翻車了,堅硬的蟹鉗磨壞了她的一顆牙,隻能去診所修補。螃蟹的硬殼還勾破了她的舌頭與口腔黏膜,持續了一周,吃啥都疼。

我們常說“咬得動,自己咬香”,殊不知,“牙齒敏感”與食物過硬有很大關系。堅硬的食物會磨損牙釉質,而牙敏感本質上就是包繞在牙冠表面的牙釉質被破壞,無法形成對牙齒的保護作用。飲食上冷、熱、酸、甜交替,以及由于刷牙不當造成的牙龈萎縮等,都會加重牙齒敏感的症狀。

常見的牙齒抗敏原理有兩種,一種是其中的成分會像“打麻藥”一樣,通過阻礙神經信号傳導的機制,降低牙神經的敏感性。而另一種更加“治本”,會含有“HAP羟基磷灰石”這種與牙釉質同類的礦物成分,能封堵暴露的牙本質小管,實體隔絕外界刺激,舒緩牙齒敏感。

熬夜工作,“朋克養生”

口腔是生活方式的“晴雨表”

一位曾在創業公司工作的消費者,有着大多數年輕人都有的“毛病”:因為公司沒有食堂、不包餐,就經常點外賣;工作壓力大時,就當“熬夜冠軍”,一周有四五天都在淩晨1點後入睡。

● 在全部3684份有效問卷中,有接近60%的消費者認為自己“經常熬夜”,39.13%的人“經常點外賣或者在外聚餐”,36.42%“經常覺得壓力大”。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 已經有81.52%的消費者,意識到了口腔問題的形成與牙齒的清潔有關,但相比于“正确刷牙”,飲食和作息習慣對口腔的影響,還沒有得到完全的認識,僅有41.3%的消費者認為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會産生不健康的口腔環境。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張志升介紹,熬夜除了會導緻精神萎靡、加速衰老,也會連帶影響到口腔健康。深夜,口腔中的唾液會減少,減弱沖刷口腔的作用,細菌便會“趁虛而入“、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和口幹口臭的情況。另外,和熬夜并存的壓力,也會降低口腔免疫力,更容易引發口腔疾病。

張志升院長建議患者如果口腔問題反複出現,在就醫的同時,也要思考是不是生活作息出了問題,适當地調節緊張的生活節奏,以更加全面地護理口腔。另外,使用具有長效減菌和黏膜修複功能的産品,也能幫助我們及時“刹車”,減輕熬夜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及時、有效和全面的清潔,是口腔護理的重中之重。因為一旦飲食後,食物殘渣或色素殘留就難以避免,隻有及時清潔,才能避免牙齒“藏污納垢”,造成更多隐患。但是,與熬夜同樣成為年輕人“家常便飯“的生活習慣,還包括頻繁外食,與“及時刷牙”的要求恰巧相悖。

福州維樂口腔牙周科主任熊瑤提到,現代生活方式下,很難避免外食、吃外賣等飲食行為,“吃完立即刷牙”的确有實踐上的難度。但是漱口,特别是随身攜帶帶有抗菌功效的漱口水、在外食後立即使用,可以起到一定補救作用,減少殘渣在口腔中殘留的時間。便攜式漱口水和口噴類産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外食者”懸崖勒馬,恢複幹淨的口腔環境。

特殊的護理

給成長中的兒童

● 問卷顯示,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會為孩子挑選專門的兒童牙膏。現實情況的确需要如此,大人與兒童分用不同的牙膏,首先可以避免口腔疾病的交叉感染,理想情況下家庭應當“一人一管”牙膏。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已經有43.49%的消費者還會針對年齡段對兒童牙膏做更細緻化的篩選。福州維樂口腔牙周科主任熊瑤介紹,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也需要适當地更換牙膏,例如乳牙期對牙膏的需求就與恒牙期不同,前者更需要摩擦劑少一些、發泡劑少一些,也就是常說的“低泡溫和”的牙膏,以保護脆弱的乳牙,也避免兒童産生不适反應。

從功效上來講,兒童是齲病的易感群體,而氟化物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具有防齲功效的物質,醫院裡常用塗氟來預防齲齒,是以建議平日也需要使用含氟牙膏作為日常護理。針對不同年齡段,含氟量也會不一樣,乳牙期考慮到安全性,氟含量通常會少一些,而恒牙期為了牙齒能夠更強健,會适當提高氟化物的添加,隻要含氟量在0.05%~0.11%的範圍内,都是安全可靠的。家長可以注意牙膏上的含氟量,根據自家寶寶的年齡進行挑選,并按照産品的推薦用量使用。

今年30歲的消費者吳琪家中有7歲和2歲大的寶寶,她在同僚的推薦下,為兒子們分别選擇了不同年齡适用的中華兒童牙膏,益生菌和氟的複配能夠抗糖防蛀,而且也采用了植萃APG低泡溫和配方,兒童使用也可以更安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張志升還提醒,随着國人生活條件的改善,飲食日益精細化,特别是對于一些幼兒來說,過多食用父母準備好的精細化食物,如小塊的水果、果汁等,咀嚼的硬度和強度都不夠,面部骨骼的發育會受到不良影響,長大後的恒牙排列不齊的可能性更大,日後更難清潔。

從更“美”到更健康

口腔護理意識逐漸提升

● 從問卷資料來看,更多消費者對口腔問題相關影響的認知,主要還停留在美觀度等“社會性”層面,例如“降低社交自信度”。但也有相當比例的消費者在調研中覺得口腔問題對自己生活産生的最大影響。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我們采訪的一位消費者李言,她頻繁去看牙醫,就是為了從“變得更美“開始的。在正式戴上牙套之前,她被診斷為牙周炎,經曆了洗牙、刮治等長達一年半的治療步驟,才如願開始正畸之旅。這也讓她明白了,比“美觀”更加重要的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 通過在醫生的科普和口腔護理知識的不斷普及,已經有76.09%的消費者意識到,口腔問題反複會發展成口腔疾病,也有44.02%的消費者選擇了“會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引起更嚴重的疾病”。隻有11.96%的人覺得“口腔問題對自己身體健康沒什麼影響”。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盡管如此,多位專家都回報我們還需要提升口腔護理意識,有時候還存在着一些誤區。比如根據牙膏管背面的光标顔色可以判斷牙膏成分是否天然,這樣的誤傳一度很流行,雖然早已被口腔行業協會辟謠,但仍有很多消費者信以為真。此外,還有衆多消費者認為洗牙會導緻牙縫越來越大,進一步降低美觀度。而事實上,洗牙可以幫助清理牙縫中的食物殘渣,預防殘渣殘留進一步腐蝕牙龈導緻的“牙縫變大”。

是以,多位專家都提出,由于各種病症産生的原因不同,消費者的年齡及習慣也有所差異,口腔問題的治療也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而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是最可靠的管道。

更美好的生活,值得更健康的體魄去盡情享受。“最會吃的民族”,也應當“吃得更好”。令人欣慰的是,第四次流調資料顯示,與十年前相比,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準和健康行為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居民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為60.1%, 84.9%的人對口腔保健持積極态度。

中華牙膏創立68年以來,始終堅持“守護國人的口腔健康”。我們希望,科普全面的口腔護理知識,改善生活習慣的理念,選擇更加适宜自己和家人的産品的做法,能夠更加深入人心,成為口腔護理的日常。因為隻有保護好口腔健康,才能盡情擁抱有滋有味的生活。“為國人研制”的中華牙膏,也将一直守護國人的口腔健康。

附 主要參考資料:

1. 高學軍,嶽林.牙體牙髓病學(2013)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2018)人民衛生出版社

3.束蓉. 重度牙周炎的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中國口腔醫學雜志

4.張優琴,江春霞(2015)複發性口腔潰瘍的臨床治療進展

5. 張澤标,張瑩,林曉明,黃少明.(2010).應用MBT~(TM)系統對中國人下颌牙弓形态的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08)

6. 張晶銳,張繼宗.(2013).牙齒的種族特征.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03)

7.“任性”吃喝,小心口腔問題,廖陽陽,《大衆健康》2020.11 第425期

文中“抗糖”指抵抗口腔中糖産酸引起的牙釉質侵蝕

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解讀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牙”為先:2022國人口腔護理白皮書報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