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方永江:在煙火中淬煉成核——夏欽《蘇東坡密碼》讀後

品讀|方永江:在煙火中淬煉成核——夏欽《蘇東坡密碼》讀後

文/方永江

新年伊始,夏欽攜他的第一本專著《蘇東坡密碼》回到眉山,惠我精神食糧,暖意融融。他本是一枚理工男,懷揣着新聞理想,一心要寫出理想新聞,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曆,雖然有過其他崗位的短暫穿插,但總體上一直在新聞行當砥砺前行,堪稱一位年輕的老兵。我的辦公室牆上至今貼着一張報紙馬年開局的頭版,一匹昂首奮蹄的駿馬占據了大半個版面,是他出任一家區級報紙總編輯寄贈我的,可見他對這份職業的看重。

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新聞從業者的基本素養在于敏于事物、占有素材及其對素材的取舍。夏欽的新著《蘇東坡密碼》,一如他多年堅守的新聞崗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蘇東坡的視角,寫出了他心目中“多元的、閃亮的、豐盈的”蘇東坡。

作為一位深受人民喜愛的政治家、一位天才全能的文化巨人、一位樂觀曠達清歡味長的生活大師,蘇東坡無疑是超級硬核的。我之是以說他在煙火中淬煉而成,蓋因困境中煙熏火燎、官場中狼煙四起、生活中煙花璀璨。且讓我們随着夏欽的《蘇東坡密碼》,走進煙波浩淼的大宋王朝,去觸摸一顆有趣的靈魂。

全書分為三輯:困境中的蘇東坡、官場中的蘇東坡、生活中的蘇東坡。在目前衆多關于蘇東坡的書寫中,這種分類無疑是新穎的、獨特的、有趣的、卓見的,其辨識度由此可見一斑。

第一輯“困境中的蘇東坡”選擇了兩個橫斷面,即蘇轼一生重要轉折點“烏台詩案”的發生,以及被貶黃州從蘇轼蝶變為蘇東坡的重要時間節點。如果人生是一場多幕劇,作者無疑是在大幕拉開時,就将戲劇沖突最激烈的部分呈現給觀衆面前,讓人的心弦随着主人翁的命運跌宕而起伏。于林語堂先生筆下風雅、聖潔的蘇東坡,餘秋雨先生筆下對凄苦的掙紮和超越、突出重圍的蘇東坡之外,夏欽從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角度,别開生面,複盤了輿論場中的蘇東坡,這正是他的獨特之處。

“烏台詩案”是蘇東坡一生繞不開的命門,夏欽首先回溯了“烏台詩案”的始末,試圖破解蘇東坡陷于困境的密碼。醞釀、發酵、較量、處置,整個環節中,蘇轼步步窘迫,終至萬劫不複。夏欽用現代術語,對發酵、較量中的蘇東坡困境作了高度概括:“變法初期,蘇東坡保持了三個月的沉默,對陸續出台的新法不置一言。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他火熱的内心希望社會進行某種變革,但眼前這種轟轟烈烈運動式的變革又不是他期望的;另一方面,他的恩師歐陽修、韓琦、張方平和司馬光,明确表達了反對變法的立場。第三,蘇東坡本人的财經知識儲備不足,從他留傳于世的策論等也可以看出這點。”“才華橫溢、口無遮攔在民間有着巨大影響力的蘇東坡,就是這樣一隻‘出頭鳥’,類似現在民間輿論場的大V,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破壞力,當與主流輿論相左時,‘禁言’就是非常之道,隻不過蘇東坡渾然不知。”蘇轼落得“殺雞儆猴”的結局,當真是逃無可逃。

元豐五年(1082)對蘇東坡而言,确實是一個獨特的年份——1082:從“蘇轼”到“蘇東坡”的人生蝶變——将一個人化蛹為蝶的過程放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書寫方式,讓我們看到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影子,基于這一年對蘇東坡的書寫很多,但像作者這樣條分縷析、層層推近、由表及裡、由時代到群體、由群體到個體、由一個方面到多個次元的綜合考量式的書寫,在筆者的目力所及還鮮有發現。

第二輯“官場中的蘇東坡”選擇了宰相夢、抗“災”志、“杠斜”人生、師生誼、生存法等六個不同的側面,尤以“蘇東坡的宰相夢”“蘇東坡的除夕夜”讓人耳目一新。性格決定命運,蘇東坡與宰相之位失之交臂,《蘇東坡密碼》說得極為明白、十分到位:“縱觀蘇東坡四十年的從政經曆,他适合做人際關系較為簡單的地方政府一把手,而對于部門衆多且互相關系複雜的京城機關,他則顯得政治成熟度不夠。面對複雜的政治局面,他沒有縱橫捭阖之勢,也沒有左右逢源之力,盡管自身操辦的工作幹得漂漂亮亮,但總會成為政敵的眼中釘,一方面,在于他口無遮攔的文人性格;另一方面,也與他才華出衆鋒芒畢露有關,容易被人誤以為會平步青雲,阻礙競争者的前途。在時代風雲際會的裹挾中,他沒能像仁宗皇帝預測或期盼的一樣,走上政治生命的制高點,但卻在命運的數度跌打中,站在了藝術人生的最巅峰。”

辭舊迎新,新年的大門靠爆竹炸開,新年的夢想憑煙火照亮。沒有了煙花爆竹,沒有了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年味必然愈發地散淡。蘇東坡除夕夜泊運河那顆潮濕的心,直讓人欲說還休。“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他聽到的是别人的勁爆,看到的是别人的爛漫,山在,水在,鄉愁呢?

春節期間讀到夏欽梳理的蘇東坡宦海沉浮四十年中五個不同時間節點的除夕夜,尤為感慨,原來“千古第一文人”名重士林的背後,隐藏着如此多的辛勞與不堪。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把曆史文化名人活生生地帶到當下,夏欽作了有益探索。“蘇東坡的抗災志”,其現實意義就在于:今天,我們面對任何一場疫情和災難,都不應把它看成一樁孤立的事件,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像蘇轼一樣,全盤考慮、全局施策。

第三輯“生活中的蘇東坡”同樣選擇了六個不同的側面:安居夢、朋友圈、傳家寶、故鄉觀 、處世觀。在林語堂的眼中,蘇東坡“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厚敦柔”,是一介耕田夫、一個老頑童、一位貪杯居士,是村裡的鄉賢、宗族的長者、家庭的手足,是可以傾心相交、以命相托的良師益友。

他的安居夢,連接配接古今,指向未來,是寫作的緣起,對于作者和本書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人曆來安土重居,從老祖宗的安居樂業,到而今眼目下的宜居宜業,安居始終都是排在創業之前的。想起多年前看過謝晉導演的電影《最後的貴族》,李彤自沉于威尼斯霧海前,那句“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嗎”問得人心裡拔涼拔涼的,是飄零失落者無盡的酸楚,是擱淺在岸邊痛徹心扉的疤痕。我每每讀到天縱之才蘇東坡終老于寄居的客所時,總忍不住扼腕長歎、潸然淚下……

所幸的是,物質上純粹“房奴”的蘇東坡,卻在他美輪美奂的精神大廈裡歡歡喜喜:“他一次次與理想的居所擦肩而過,不是買不起,而是樂善好施心憂天下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心思不在這上面,也許,‘詩意的栖居’住在他的心中,住在他的詩詞‘大江東去’裡。”這是蘇東坡安居夢一地雞毛的密碼,也是探尋東坡文化高地的鑰匙。

自然,同所有書寫、研究蘇東坡的書籍、文章一樣,夏欽解讀出的蘇東坡密碼仍然是一個胸懷大志、堅韌不拔、奮厲當世、勤奮不辍的蘇東坡,這不僅是先賢的成功之道,更是亘古不變的客觀存在。

【作者簡介】

方永江,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秘書長、四川眉山三蘇文化研究院院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