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點生活|聽一季春土上的聲音

□宣迪淼

生命中會有多少這樣的時刻?沉醉于聲音,守得住心靈。去抓一把土地上的聲音嘗試一下吧!

正月一過,紹興萬年台上燦爛的人籁——過年大戲一完,人們的心裡空落落像瘦弱的山谷。大自然是心理調劑師,幾個日頭,幾場細雨,春風一吹,天籁之聲便紛至沓來。

綠色編織了土地上序曲的背景。春風一吹,大地上瘦小、黃恹恹的野草突然湧起綠潮來,山寒水瘦一下子成了過去時。也不知曉先知先覺的鴨打鳴在前,還是互相呼喚、照顧、起飛和停歇一路癡心回歸的大雁或者是熱情催春的布谷鳥啼叫在先,反正安靜的土地豁然火熱起來。

鄉村是水牛叫醒的。水牛“哞”一聲,水田裡就滿滿流淌着聲波。農人對着水牛喊聲“駕”,牛就趕着泥土“嘩嘩”地前行,喊聲“遛”,牛和泥土就停下來喘氣,喊一聲“哒”,牛急急地快行,泥土“吱吱”地跟跑。蜻蜓與蝴蝶與濺起的水花一起肆意飛舞着,稻弄蝶膽子可真大,雙翅“噗噗”地招搖起來,竟冒然落地水牛的脊背上,算是搭上了便車,不久,又快速地拍動翅膀産生一道彩光,飛落在窪陷的山溪邊喝水去了。水牛可沒時間搭理它們,它尊重和順應大自然,隻跟土地說話。土地翻過身子,咕噜噜自個兒透着氣,水牛隻得把泥土“嚓嚓嚓”踩得響響,以示自己的不滿,最後還是主人“喏喏”的勸告,它才低下頭去讀土地,讀雜草,讀遺漏的土塊,為得增加土地的承受力,包容更多的生長。

聲音編織的土地才漏得進陽光、星光、月輝,這就是天籁之聲。壯可壯,非常壯。

寫點生活|聽一季春土上的聲音

CFP供圖。

春播的日子開始了,備種、催芽、播種、插秧、灌溉、除草、抽穗、揚花,直至稻谷間摩擦出悅耳的“嘩嘩”聲,這是一部生産的組曲,繁華又燦爛,汗涔涔的勞動者與土地合着,分成兩個聲部,不加任何修飾,肌體的和内心的,自然和人為的,發出共鳴的腔調,它們呈現了生命中各自最舒展和自然的一種狀态。水面漸漸被綠色取代,無數條田埂沿展着蜿蜒的線條,把綠色切分成各種圖案,它們與工業社會硬梆梆的線條格格不入,各種聲音在不同的圖案裡演奏它們的日光曲和小夜曲,

第一聲蛙鼓是離池塘最近的那丘水田叫響的,接着是千萬點的蛙鳴,每一坵水田、每一灘泥窪,甚至每一縷空氣中。它們不可阻擋地振作自己,獨奏、對鳴、三重唱、四五連唱、七八吟誦、百十對歌、萬千齊鳴,像水波一般,回旋、激蕩、澎湃,或直白、或委婉、或高亢、或低吟、一浪高過一浪,呼喚異性,孕育新生命,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鮮活的生命,嶄新的生活!簇新的世界!

月光靜靜地在布置着如紗的夢景,鼓勵着各種愛的完成儀式。

蚯蚓,扭來扭去的蚯蚓,躲在地下的蚯蚓,叫得羞羞答答,若斷若續,卻把明快而萌發的聲音抛向周際。這不,春風不斷溫暖和慰藉,它也需要愛,它“呿呿”地呼喚着,像泉水,像哨聲。愛的呼喚總能抑制一切不可能的想象,比如,有人疑惑,蚯蚓,能叫?對喽,能叫,鄉下一向有蚯蚓會叫的說法,它還有土名叫“曲蟮”,這裡的蟮指蚯蚓,曲就是唱歌的意思喽,也就是會唱歌的蚯蚓,古人說“蚓食土而飲泉,然仰其穴而鳴,若号若呼”,還有民歌裡唱道“風雨聲音擾亂秋夜靜,時常聽見蚯蚓哭悲情”。總之,它們是歡呼春天到來清明而生動的号音,是新生的一部分,在它們的鳴叫中,寒冷越走越遠,春天越走越深。

新生的季節是強大者締造的,穿過寒冷、貧瘠和死亡,抗衡所有的病害和撕裂,新的時光湧起,便全是歌唱的生命。

田狗(蝼蛄)“吱吱”地吟,地老虎(土蟬)“嘻嘻”地誦,屎殼郎“嗤嗤”地念,稻雞咕咕咕叫得雄厚和壯實,董雞“咚咚咚”談得謙虛而自信,水鹭“嘟嘟嘟”哭得悲悲切切,水虱子、水蟄、水虿、水蜘蛛、田螺、馬蝦、螞蝗,大地上下,水田裡外,田埂左右,愛情、掠殺、歌唱,層層疊疊,反反複複,叽叽,喳喳,嚓嚓,此起彼伏,愛恨情仇,歌者不斷,深情的歌者,永遠的歌唱,強大的歌者,生命的歌者。

聲音把春夜膨脹了,豐富了,滿足了,骨感了。

陽光滋滋地曝曬萬物。山鷹悠揚地在雲端歌唱;斑鸠在田埂下“咕咕“地叫喚;燕子在檐上“吱吱”詩意閑然談;豬兒不停地嚼着紫雲英,“吭吭”噴着響鼻;狗仔站在門口,與窗上的花貓在對罵;毛絨絨的小雞崽,“咿呀,咿呀”,在尋覓落單的土鼈蟲;老鵝“噗通”一聲在水裡量了一下體溫,“嘎嘎嘎”快樂得不行;貓頭鷹在西山“喔喔,喔喔”的誘惑地鼠;山泉“咚咚咚”敲響溪石。陽光下的大地,興奮得很。

江南的馬嘶不多,但動情。母馬忠厚,搖着頭“哼哧哧,哼哧哧”甩幾下,便扛着重物翻過山嶺。石子路上,馬蹄哒哒,響鈴叮當。公馬魯莽直率,它常常一仰頭就“嗷哈哈,嗷哈哈”地嘶鳴,讓整個山村都顫栗起來,這威風凜凜的家夥,唱的是馬高音嗎。

“咣咣咣”,雲塊躲在天宮親昵地耳鬓厮磨,春雷“轟隆隆”堆積在大地上,春雨“滴滴答答”,竹林裡“嚓,嚓”地發出爆裂聲,春筍兀自尋找着内心的基調。

勃勃的生命的聲音再也停不下來。小麥拔節的聲音,稻子開花的聲音,玉米抽穗的聲音,向日葵轉動的聲音,風鈴草的聲音,竹筍葉脫落的聲音……人們扛着搭鬥、籮筐、敞席,歌唱着走向勞動。掄動鋤把發力的瞬間,黧黑的皮膚,全力以赴的緊繃的肌肉嘎咕作響,吆喝,豪邁的笑,勞動者的姿容,天地為之作響。

藍天、白雲、彩虹、星光、月色、動物和植物,大地上,到處搖蕩着聲響,它們是給愛生活的人品味的,品味光陰的聲音,品味勞動的聲音,品味人生的聲音,品味自己的聲音。

在勞動中, 抓一把土地是的聲音入耳,可真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