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雲故裡以匠心守初心

香雲故裡以匠心守初心

榄核鎮的勞工們在曬制香雲紗。受訪者供圖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走進南沙區榄核鎮合沙村裡,一片廣袤的草地上鋪滿紅褐色的綢緞,熠熠生輝。這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香雲紗的“雛形”。

每年3至8月,榄核鎮的工友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塊原布料,手工浸泡染色後,在烈日下晾曬一小時,又重新浸染、晾曬,反複操作數次,直至太陽下山。這套流程一共操作40次左右,順利的話,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周,再經過泥固色,一塊香雲紗就此誕生。

香雲紗是陽光、河泥和汗水的結晶,凝聚着唯美而獨特的東方神韻。曆經百年滄桑,榄核鎮有着得天獨厚的香雲紗染整“基因”。近年來,榄核鎮高度重視香雲紗染整技藝的傳承和發展,秉承香雲故裡的初心和匠心,将香雲紗品牌打造成南沙新區的文化新名片。

采寫:劉珊 張钰籴

“看天吃飯”的香雲紗

在合沙村香雲紗文化創意園的大曬場裡,勞工張金友把20米長的紗綢胚布浸入薯莨液裡,反複撫弄拍打、翻動,待紗綢充分吸收薯莨液再迅速撈起,另一批勞工接力進行晾曬。

“做這個太辛苦了,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張金友的祖上以制作香雲紗為生。他在榄核鎮從事曬莨工作十餘年,每天曬布400塊左右,平均工作12小時以上。烈日炙烤下,張金友皮膚黝黑,常年被薯莨液浸泡的雙手已經變黃。

香雲紗染整技藝十分繁雜,有别于其他“精雕細琢”式的獨立手工技藝,制作香雲紗是“看天吃飯、集體勞動”的藝術。一塊曬場,一般由18名工友同時手工操作,隻有出太陽的時候,才能保證一匹面料順暢生産。

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勞工們将已經浸泡好的紗綢在晾曬場的草地上展開、拉緊、繃直,再壓上竹竿,使紗綢在陽光下暴曬1小時。

“香雲紗需要看天吃飯。”這是香雲紗無法用機器替代進行量産的原因所在。香雲紗的制作不是封閉式的,而是與陽光、泥土、植被、河水等自然元素交織。

“天氣好的時候,一個星期就能曬好,天氣不好的時候要曬很長時間,一旦感覺快要下雨時,我們就要立刻将草坪上的紗綢‘搶’回來。”工廠廠長莫夥興說。

經過三洗九煮十八曬之後的紗綢,再進行過河泥,而過河泥就需要用到榄核鎮獨有的富含礦物質的河泥。

灰黑色的純淨河泥攪成糊狀,薄敷于經多次莨水浸泡的綢面,薯莨中的單甯與河泥中的高價鐵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綢面便被染成了黑褐色,并且曆久彌新。

據了解,榄核鎮已有400多年的香雲紗生産曆史,作為典型的嶺南特色沙田水鄉,擁有薯莨、河泥、草地、陽光這四個香雲紗生産缺一不可的要素,尤其是富含鐵元素的河泥,更是為制作優質香雲紗面料提供天然保障。

香雲紗是有生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幾乎沒有哪樣面料像香雲紗這般,需要陽光、泥土、草坪,而不同的紗坯、陽光和泥土,也讓香雲紗的品質不同。不可控的自然條件,直接影響着香雲紗生産的周期與産量,這也使榄核鎮出土的香雲紗成品更加珍貴,遠銷四方。

從一個廠到一串産業鍊

榄核鎮瞄準非遺産業鍊,願景遠大。2021年,榄核鎮引進杭州潤祥絲綢有限公司與湴湄村雲紗星韻香雲紗産業園共同落戶。

“非遺這麼多,真正能做成産業的倒真不多。”雲紗星韻香雲紗産業園的投資者羅兆榮笃定,香雲紗一定可以。

其實早在落戶之前,羅兆榮與榄核鎮已有十幾年的“過泥”之交。羅兆榮告訴記者,他在佛山南海西樵鎮有大約100多畝地的香雲紗曬場,從2008年起,他便在榄核鎮開了一家香雲紗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過泥工藝過泥場。在佛山南海浸曬完的香雲紗半成品,将會被運到榄核鎮的過泥場進行“過泥”,經受一次榄核河水的“洗禮”。

羅兆榮專門算了一筆賬:目前,香雲紗面料市場平均價約為200元/米,服裝成品市值約為面料市值5倍,香雲紗成品的市場規模約250億元,但目前面料的産量僅能滿足市場50%左右的需求。

“這是一項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的産業,需要将産業鍊上的生産、研發、設計、推廣、銷售等環節集聚。”羅兆榮說。

近年來,榄核鎮全力推進土地流轉,加大土地集約力度,盤活農村低效用地,實作集中經營,在此基礎上,不斷引入專業團隊進行專業化、規範化、産業化、規模化地發展香雲紗産業。

“榄核鎮的産業發展決心和紅色文化土壤感染了我。”據羅兆榮回憶,從項目落戶選址、辦理企業證照、水電設施辦理,到生産過程遇到的問題、企業擴大發展問題等,榄核鎮都在全方位跟進、服務到底。

位于湴湄村的雲紗星韻香雲紗産業園,如今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再過1個月,前面的這片香蕉地将變身香雲紗曬場,一件件香雲紗成衣将從這裡走出去。”羅兆榮指着這片200多畝的土地,滿眼星光。

雲紗星韻香雲紗産業基地裡的香雲紗博物館、産品釋出中心和研學體驗中心等基礎設施,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5月第一期投入營運。不久的将來,國家級、省級年輕服裝設計師進駐産業園,并利用農民的閑置房屋建立服裝設計工作室,曬場上架起直播間、辦起時裝秀,香雲紗的“帶貨”時代即将來臨。

“我們将推動行業從原來的純加工轉型更新為營銷和文化交流中心,通過營造全産業鍊賦予其更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榄核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将打造成集生産、曬制、加工、展銷生産、私人定制、品牌孵化為一體的香雲紗全産業鍊。

榄核鎮把促進香雲紗文創産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不僅注重對香雲紗傳統染整曬制工藝的傳承,還積極将非遺傳承與現代審美創新有機結合,引領非遺産業“走出去”。

非遺“活”起來

連續四年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時尚大舞台;合沙香雲樂苑成功建立“廣州市農業公園”;冼星海文化藝術創作中心的榄核香雲紗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征,榄核香雲紗的文化品牌逐漸打響。

一到周末,合沙村香雲紗文化創意園的遊客熙熙攘攘。走在羊腸小道上,他們既可以參觀完整的香雲紗染整工序,也能在曬場與最“新鮮”的香雲紗來一場親密接觸,還能舉家出遊在香雲紗果園采摘飲食、休閑娛樂。2020年,創意園吸引了本地及外地遊客7萬餘人,帶動鄉村旅遊快速發展。

榄核鎮不僅十分重視香雲紗染整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還将推廣香雲紗文化、傳承香雲紗工藝、發展香雲紗産業與休閑、旅遊觀光産業相結合。

作為星海故裡,榄核鎮正在嘗試将紅色文化與非遺文化跨界融合。這也是羅兆榮來到這裡的初衷,當紅色音符遇上非遺手藝香雲紗,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羅兆榮認為,香雲紗不再是躺在櫥窗裡的非遺手工藝品,而是浸潤生活的文化美學。

早在2015年,榄核鎮與華南農業大學開展産學研合作,成立了香雲紗文化研究中心,組建香雲紗研發設計團隊,緻力于香雲紗文化價值的研究與發掘。此後,榄核鎮與華南農業大學成功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并舉辦榄核香雲紗春夏時裝釋出會、香雲紗高峰論壇及國際藝術基金香雲紗時尚化推廣活動等。

香雲紗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情愫。

榄核鎮與非遺專業設計團隊合作,設計生産香囊、手袋、包包等時尚文創産品。穿越曆史而來,緊跟時尚潮流,設計師們花了很多心思讓香雲紗重新“活”起來,展示出中式新古典的優雅氣息。

在“非遺即時尚”香雲紗靜态展,感受香雲紗的歲月靜美;在“榄核非遺 雲紗共享”親子參觀香雲紗制作基地活動中,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曆史對話”;香雲紗手工藝品DIY制作、雲紗模特形體教育訓練,讓非遺之光照進現實;攝影作品展用鏡頭語言展現香雲紗之美……

榄核鎮以特色區域場館為依托,推出一系列高品質特色文化服務,生動展現榄核香雲紗的人文曆史、染整技藝和工藝成品,讓新一代年輕人愛上非遺。

在榄核,多所幼稚園開設了香雲紗特色課程,将染整程式濃縮進課堂,全鎮9所公立中國小全部推進香雲紗文化及工藝科普教育,孩子們在非遺文化中沐浴成長。

2021年,61歲的榄核香雲紗非遺傳承人周曉剛憑借一手“曬莨技藝”,獲聘進階工程師。周曉剛認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香雲紗的推廣也需要創新,“隻要我們有更多創新,就能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傳統工藝。”

每一座城區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文化印記。在榄核,香雲紗的重生,不僅是傳統手藝的活化,更是城市文脈的挖掘,也折射了匠心守護非遺的初心。一批現代“工匠”堅守香雲紗染整技藝數十年,讓榄核非遺文化在南粵大地煥發活力。

一個文化魅力小鎮正在嶺南蓄勢待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