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記者手記

小甜文是一種故事基調甜蜜、内容溫馨、結局完美的網絡文學體裁。我們通常覺得小甜文的主題負荷是不太重的,以“發糖”為主,或者習慣以嚴肅的現實書寫來反映社會問題。為什麼不能在輕巧裡去觸達某種深刻?網絡文學似乎有自己的獨家通道。在心裡播撒一個最初的美好,然後向着光奔跑。海南網絡文學作家梨花顔創作非遺傳承戀愛小說《戀戀匠心》的經曆,在“小甜文”和“大題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9年前,梨花顔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電視台一檔時政欄目當編導兼記者。在此之前,她已經有了一個自己小小的寫作天地。

梨花顔,原名鐘惠,記者時期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Insects Awaken /

2005年,從小就喜歡看書、有一個作家夢的梨花顔開始嘗試寫一些短篇。這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小地方長大的孩子,沒有條件,當時年紀也很小,還有課業,是以就放棄了。”然而,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無意之間了解到文學網站,她開始在網站上看小說,到2010年上大一那年,她忍不住開始自己寫。

受大學讀曆史學專業的影響,梨花顔最初寫的是古代架空言情題材。無心插柳柳成蔭,她的寫作風格輕松幽默,講述商賈之家愛情故事的《發妻不好惹》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誤打誤撞收獲了一批讀者,即時得到讀者回報的創作模式也讓她覺得很開心,而且還能賺到學費。這一次,她堅持下來了。

危房裡的非遺傳承人

熱愛慢慢變成了摯愛,觀察和書寫的視角也就一直伴随着她的每個人生階段。

當記者的時候,梨花顔采訪了一位黎錦非遺傳承人。這位傳承人剛剛作為代表從國外交流回來,當時已經有七十多歲了。她住在很偏僻的鄉鎮上,到她家的時候,梨花顔看見這位傳承人居住的屋子是石頭砌起來的瓦房,隻有十平米,房檐很低,門窗都是木頭做的,已經可以算是危房了。

她的心裡“咯噔”一下。作為可以帶着國家級傳統技藝出國交流的手藝人,生活狀況卻那麼差。榮光和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觸動了她。“從那時起,我就想着要寫一部能反映非遺傳承人困境的書。看看能否利用文學作品的優勢和網絡文學的傳播力喚醒更多人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即使後來因為生活的選擇,和母親角色的轉換,梨花顔離開了記者崗位,這個想法也一直萦繞在心頭。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梨花顔采訪黎錦非遺傳承人

2017年,梨花顔開始構思。“非遺傳承”是非常專業的領域,行外人寫行内事,太容易“畫虎畫皮難畫骨”。想要作品内容呈現出足夠的專業度,寫作者必須下很大的功夫。“我一直覺得文學創作是做不了假的,我們在内容上花了多少心思,最終都會呈現在卷面上。”寫作前期,梨花顔搜尋閱讀了上百篇論文。她也用上了當記者時候的專業素養,通過各種途徑采訪了許多不同領域的非遺傳承人。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梨花顔查閱的參考文獻

詳實、豐厚的材料,讓她逐漸有了寫這本書的底氣。2018年底,梨花顔開始動筆。在漫長的積累中,她標明了礦物顔料、香雲紗、黎錦、錾刻、篾編、宣紙六類非遺手藝,确定了六位主要人物,分别代表着老、中、青三代非遺傳承人,開始講述一個關于非遺傳承的熱血又浪漫的故事。她決定把這本書命名為《戀戀匠心》(原名《匠心獨你》,入選2019年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特别正,特别甜

“有生之年,堅持一門手藝,追逐一個人。”

梨花顔是個擅長寫甜文的高手,經常讀着讀着就讓人“老臉一粉”、“心跳噗噗”的。《戀戀匠心》也不例外。礦物顔料傳承人蘇靛藍是驕陽摩羯女,香雲紗技藝傳承人陸非尋是高冷天蠍男。鮮明亮眼的男女主人物設定已經讓人開始想象一個浪漫故事。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戀戀匠心》實體書,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9月

但偏偏沒有那麼“蘇”。畢竟是技能滿滿也困難重重的非遺傳承人,相愛怎麼可以這麼簡單呢?蘇靛藍的父親在一次私展中意外地損壞了古畫《東江丘壑圖》,蘇靛藍救父心切,一口應下修複任務。修複被損毀的畫卷是技術難點,于是她向以香雲紗聞名海内的百年順德堂少爺陸非尋求助。蘇靛藍使出渾身解數,終于以專業度和對非遺文化的執着打動了陸非尋,二人攜手攻克技術難關成功将古畫修複。蘇靛藍的可愛和偶爾的小壞壞,也在悄悄擊中陸非尋的心扉。

如果故事僅止于此,那麼就普通甜文而言,可能就是換湯不換藥,換個職業談戀愛而已。梨花顔沒有忘記她的初衷,在故事核心的挖掘上也有着更大的野心。《戀戀匠心》對蘇靛藍和陸非尋初見、誤會、修複畫作的鋪墊、展開,總共寫了8個章節,張弛有度,内容做得很足,繼而自然地過渡到《留住手藝》這檔綜藝節目。《留住手藝》是整個小說的高潮部分。上節目的内容從集中到慢慢延伸大概鋪了8-10個章節,背景資料詳實,加進來的其他傳承人人物形象生動,沖突沖突張力很足。老、中、青三代非遺傳承人的困境與期望,執着與守望,承舊與創新,通過故事中的節目錄制和挑戰活動生動地展現出來。

在前期的采訪中,有一位非遺傳承人曾對梨花顔說過:“現在傳承最難的是沒有原料和傳承人,年輕人不願意學。我現在就希望能多到高校演講,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東西。”她也曾在香雲紗的發源地廣東順德做調查采訪,列了“你們願不願意讓孩子學做香雲紗”“香雲紗勞工一個月能拿多少錢”“為什麼當地年輕人不願意學這門手藝”等問題,得到實打實的資料回報,聽見了諸多當地人的心聲。她把這樣核心的問題和可能解決的方案,做了梳理和創設,都融入到了情節裡,内容也就紮實起來。

而男女主的感情線穿插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并肩作戰的實踐感很強,感情的升華也就比較自然。“主人公不是戀愛腦,故事也沒有為了甜而甜的無聊設定,更多的是兩個人的互相欣賞,見證過彼此最美的一面。他們的愛情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不虐不狗血,是甜甜的小戀愛。”一位讀者這樣評論道。

“特别正、特别甜,這是我的個人風格。”寫了16年甜文的梨花顔在對待愛情的認識上有着不可撼動的堅持。“我覺得靈魂上的契合比一切都重要,因為人生真的太長了,太長了……漫長到你可能丢了一些朋友,丢了一些理想和熱情,但那個人還在你身邊,你可能會和他生兒育女,一起過日子一起變老。是以對方能和你靈魂上契合、互補、包容更重要。”

“匠心”磨“匠藝”

“非遺技藝傳承最大的問題,不是外界的漠視,而是自身無法堅守傳承。”梨花顔幾乎是在故事開篇就銳利地提出了這一點。在她看來,隻有堅守一份“匠心”,才能傳承一份手藝。

整個故事呈現了不同領域非遺傳承人各自的堅守,一起構成了中國非遺傳承人的“匠心”群像。從個人角度是對自己匠心的堅持,從“家”的角度是對家族非遺技藝的血脈傳承,從“國”的角度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弘揚。

花了3年時間書寫這樣一個故事,梨花顔也實踐了她自己對寫作的“匠心”堅持。

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她還不到20歲。後來競争變得激烈,她就更想好好珍惜機會,希望面市的作品是有價值的,讓讀者在放松閱讀之餘還有額外收獲。這些年的創作之路,梨花顔走得很辛苦,網絡文學迅猛發展,長時間的輸出很容易走到同質化、解構松散、可讀性變弱的困局。她不想重複自己,更希望通過換題材、換類型、換寫法、升華核心的方式來打磨自己,甚至為了更立體地駕馭故事,學習了編劇創作。她也經常和作者朋友讨論關于“怎樣把沖突做得進階”“怎樣讓事件本身的沖突歸于人性本身”等創作方面的問題,獲得新的思考。“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意義是,它承載了我這些年對文學創作的一些新的了解和嘗試,是向讀者交遞的一份答卷。”

寫《戀戀匠心》的時候,遇到瓶頸期,有一個情節點卡住了,人物一開始設定時便是順向而非逆向,平行線要找到一個爆發點,使人物行為拐彎,需要兼顧人設與邏輯,還要見縫插針扣題,十分之難。為了打通這個點,避免外界的幹擾,她把自己關在老家的屋子裡,關了整整一個月,點外賣,吃完就寫,寫完就睡,一心創作。好在家人了解她,夫妻在這樣的特殊階段也會多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責任,給予默默的支援。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蘇靛藍使用素白的絹布,染上薯莨汁兌水調出底色……”

“蘇靛藍使用素白的絹布,染上薯莨汁兌水調出底色,在仕女的臉上留白,仕女身上的大袖衫用扶桑花汁染色。最出彩的是,她用養生茶裡面的枸杞,調出紅色,用野生地根的汁,調出黃色。”像這樣一個簡單的畫面描寫,梨花顔調用了基礎專業知識的參考文獻和編劇經驗。寫到這段的時候,她滿腦子都是鏡頭特寫,畫面一點點往上移,拍畫卷的特寫,下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寫得比較細緻,甚至會不自覺地考慮到拍攝時的道具制作。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香雲紗制作工藝

“抛開男女主角之間的心動戀愛細節,這本書裡面對顔料和香雲紗的知識點,也夠我們這些吃瓜群衆研究一整年!”努力不會白費,每每看到這樣的評論,梨花顔都會很開心。“它是一本言情小說,但它不僅僅是一本言情小說。”她最在乎的讀者,讀懂了她的匠心。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與香雲紗制作有關的論文資料

“好大一束南瓜花”

“不過最後的三四個章節,在邏輯和故事進度上沒有問題,但略顯倉促,感覺和前兩大塊内容比重有些失衡。”我提出這樣的疑問。在閱讀的時候,很難忽略這種節奏的變化。

“這也是我的遺憾。”從個人而言,她最喜歡的正是最後半部分,包括陸非尋處理假商标事件、黑作坊事件、将一批殘障人士招入企業等,都很有情節強度。但是縱觀總體,就顯得密度太大。前面充實自然的部分,梨花顔還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節奏,但是在寫完《東江丘壑圖》的修複之後,她的家人出了嚴重的車禍,她不得不放下了寫作,奔跑在醫院和執法部門之間,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維權上,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寫作節奏。“我辛酸地知道它是一本不完美的書,正因為這樣的遺憾和不完美,令我更鄭重對待下本書,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最愛海邊挖螺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面對他人的質疑或批評時,梨花顔認真又坦誠,女主身上那種溫和又堅定的勁兒也在她身上絲絲兒地冒出來。生活中的她卻不較勁,穿着蕾絲紗裙扛起鋤頭就去海邊挖螺,看到好吃的一秒“眼裡有光”,聽到好玩的“咯咯咯”笑個不停,穿着睡衣帶寶寶去菜市場,客人來了就去妹妹家的菜地裡“偷菜”……她說自己是在“正兒八經中搞笑”。幹起活來絕不掉鍊子,在生活中又是這樣輕松快樂,她在生活的内部裡活出了生活的本質,真是讓人很羨慕。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梨花顔和妹妹在菜地

盡管現在已經是全職寫作,那段記者時光她依然難忘。“現在讓我去當記者,我還是會去的,我特别喜歡。有一次我去田裡采訪一個農戶,種南瓜的,采訪結束後他送了我一束南瓜花,體積有99朵玫瑰花那種。回家我就讓我媽炒了一盤菜……”

采訪養殖戶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春風大雅能容物”,梨花顔很喜歡這樣的句子。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複雜,有着重重難題,上升到更大層面的社會問題更容易引起焦慮。嚴肅思考、鄭重面對固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但她更喜歡寫輕松幽默的戀愛文,通過文字帶給大家一些正能量,同時又能感受到甜蜜、歡樂和勇氣。看起來輕盈诙諧的筆觸後,既有她個人性格和生活态度的融入,也有着深思熟慮。“如果把整體故事基調調節得比較開心,沖淡一些有關困境的沉重感,故事更容易被年輕讀者接受。”

“可以說女主本身就是我很羨慕崇拜的一種人,她即使家貧,也不忘内心堅守,能夠在大浪潮中堅持自己内心的理想,其實網絡文學創作也是這樣的,我們也知道什麼題材掙錢,什麼題材能夠收獲市場,能夠吸引到更多讀者,但還是願意去做一些看起來不那麼讨喜的事情。”

梨花顔坦言,現實題材作品在網文市場收益的确不那麼快,但幾年磨砺下來,她深刻感觸到精品寫作給予個人的滿足感更強烈,這大概也是那麼多優秀的網絡作家,開始轉型從身邊寫起,寫更多反映國家改革開放、弘揚傳統文化的正能量故事的原因。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如今的梨花顔已經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網絡作家協會秘書長,她接下來還會堅守現實題材的創作路子。她正在籌備的下一部作品《嗨,古建修複師先生》,已經入選了2021年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對于這部作品,她想繼續用做學問的态度去寫,做出輕甜系的學術氣息來。

網文獨家|非遺傳承小甜文誕生史

這是一個講輕松故事希望讀者開心的作者,也是一位帶有社會觀察力和調查能力的記者,還是一個可可愛愛的生活家。

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她的溫柔和有力,都在書寫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