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由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蘇州絲綢博物館、佛山市南海區博物館主辦的“錦繡華冠——中國三大名錦與廣東香雲紗文化展”在農講所紀念館大成殿展出。該展覽将持續到4月6日。

安樂錦(漢 仿制件)
中國古代絲綢技術早在商代就已形成并逐漸成熟起來,創造了世界上先進的紡織科學技術。在幾千年的中國絲綢品種發展史上,蜀錦、宋錦、雲錦是在漫長的曆史中影響最大,流傳至今的三大名錦,不但織品高貴,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傳承下表現了不同時期絲綢科技的進步,進而成為我國絲綢史上三個重要的裡程碑。該三大名錦均在2006年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列入世界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
中華民國勝利紋香雲紗短袖斜襟女上衣
香雲紗是廣東珠三角地區生産的一種古老的染色面料。繁複的制作工藝以及特殊的絲綢質感,使香雲紗享有“軟黃金”的美譽,曆史上曾賣出過十二兩白銀一匹的天價,是中國絲綢屆不折不扣的“黑富美”。作為廣東獨有的文化瑰寶,香雲紗染整技藝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生機”長巾(現代)
本次展覽合三館之力共同舉辦,共展出文物/展品76件(套)。蘇州絲綢博物館自建館以來,一直緻力于古代絲綢及織錦的研究與技藝傳承。南海博物館長期悉心展示香雲紗古今演變和工藝特色。農講所舊址原為明清時期的番禺學宮,文韻悠長。希望觀衆在這座百年學宮内觀展品,更好地了解中國三大名錦及香雲紗的曆史淵源和工藝技術,弘揚我國傳統絲綢文化。
(圖檔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