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驿站|院士吳碩賢:古詩詞給我很多創新的靈感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我的很多創新理論,其實受到了古詩詞的啟發。”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詩意花城 聽見花開”系列活動之“吳碩賢詩歌主題媒體深度訪談”近日在廣州市新聞釋出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吳碩賢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向外界透露了他獨特的創新密碼:從詩詞中獲得靈感。

科學驿站|院士吳碩賢:古詩詞給我很多創新的靈感

從小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

“黃葉半幹枯,依依别植株。雖違枝上秀,卻把錦途鋪。”騎車在校園,看到路上落葉,吳碩賢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黃葉》。六年來,他保持着每日一首的創作力,至今已有2000餘首作品。

與詩詞結緣,緣自他的家庭。

吳碩賢的父親吳秋山是一位高校的古典文學教授,并且身兼作家、詩人、書法家幾重身份。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吳碩賢從小喜歡詩詞,并且從國中開始,嘗試創作詩詞。

對于古典詩詞,吳碩賢認為,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詞歌賦的傳統延綿不斷。

在此後的成長中,吳碩賢響應時代的号召,立志以科學報國,最終成為了一名建築學專家,而不是一名文學家。

但是,吳碩賢并沒有放棄自己的詩詞夢想。甚至将自己對詩詞的了解,引入到了科學研究中去。

提出“三景融合”的觀景學

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的人居環境科學,是一門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學科,他所提出的一些創新理論,也是受到了詩詞的啟發。

在城鄉規劃界,吳碩賢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作為指導城鄉規劃的哲理,認為城市不僅要有建築群、建成區,還要在兩者之間有充分的留白。這一理念本身是受到了《道德經》的啟發。

最近,吳碩賢又提出了觀景學的概念,倡導觀景的新學科,提倡“聲音的聲景、嗅覺的香景和光景”的“三景融合”,作為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新理念。

他認為,過去的風景園林,主要以視覺景觀為主,忽略了聽覺和嗅覺,也忽略了欣賞光源和光影變化的觀景感,而美麗的風景都是三景相融合的。

他的這一理念也受到了《詩經》的啟發。吳碩賢曾經在建築學報發表過一篇重要的論文——《中的聲景觀》,文章通過對《詩經》中所描述的各種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活動的聲景觀進行系統的研究,揭示了聲景觀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人居生活的重要意義。

“我發現《詩經》中的28%的内容與聲景有關。譬如說‘關關雎鸠,在河之洲’這一句,‘關關’就是魚鷹的叫聲。”吳碩賢說。

受蘇轼啟發

提出将人的活動納入景觀元素

吳碩賢還曾經發表了将人和人的活動作為景觀要素的文章,這一理念同樣也來自于古詩詞——受到蘇轼《蝶戀花·春景》的啟發:“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吳碩賢說,蘇轼這篇有名的詩詞不僅描述了自然的景色,而且延伸到了景色中人的活動,最終抒發了情感,如詩又如畫。

“過去風景園林中的景觀元素局限于具體的客觀物體,但是忽略了人和人的活動,它們都是作為景觀的元素。”吳碩賢對記者說。

吳碩賢認為,無論是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還是具體到建築聲學,最終都是服務于人,要以人為本。是以,在指導研究所學生時,也會向學生強調科技和人文關懷相并重。

在聲景方面,吳碩賢強調要研究聲環境,關懷人的聽覺。在光景方面,他認為過于強調照明強度的亮化工程走入了誤區,不僅對人和自然的生理節奏造成了影響,而且還會形成光污染,是以他認為要把光作為景觀來營造,不同社群、不同環境下有着不同要求,不能千城一面。

像廣州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吳碩賢更是提出,從規劃角度來說,要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作為指導規劃的哲理,不能無限擴張,不能到處都是混凝土的海洋。要有足夠的留白空間,改善人居環境。

文理互通

都強調聯想和創造性

對于自己的詩詞創作,吳碩賢說,要善于聯想,才能寫好詩詞,聯想能力本身就是創造性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理科思維特點其實是相通的,詩詞創作對我的思維很有幫助,古詩特别是絕句,語言高度凝練,從數學上來講,就是要抓住最本質的東西,這和詩詞寫作的思維實際上是一樣的。”吳碩賢舉例,“搞科學研究時,我們看到的很多表面的東西是非常豐富、複雜的,但是要從中找出規律、發現一個公式或者一個規律,這就是抓住本質。另外還需要有頓悟的能力,科學和文學創作一樣,也需要具有由此及彼、在不同僚物之間建立聯系的聯想能力。是以我覺得,從思維本質上來說,文理科并沒有特别的不同。”

關于“詩詞廣州”,吳碩賢則表示,生活在廣州,詩意無處不在,就像廣州春天的美一樣。而他每天寫一首詩,正是發現廣州詩意的過程。他同樣認為,廣州從來就是詩詞之都,要激發年輕人傳承詩詞文化的責任感,也要做好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教育的平衡,形成傳承與創作新時代詩歌的氛圍。(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高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