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少年人,正是讀書時。

一個經常讀詩的孩子,可以在詩詞歌賦中見識萬裡山河,可以擁有一個更遼闊的精神世界,身心亦可以得到更好的滋養。

作者 | 夏天

最近,一個叫崔思敏的放牛娃火了。

9歲的他,帶着6歲的弟弟參加了一檔綜藝《國學小名士》。

節目裡他聰慧自信、沉着冷靜,對古詩詞分析到位,讓無數網友自愧不如。

當被問道,都背過哪些古詩時。

崔思敏說,背過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沒吃過荔枝,也沒有吃過東坡肉。

主持人心疼地說:“那錄完節目後,哥哥請你們去吃好不好?”

崔思敏卻拒絕了。

以為小男孩是擔心節目錄得太晚,主持人又建議說:“如果你覺得今晚太晚的話,那我明天請你吃好不好?”

崔思敏卻解釋說:“不用,因為你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一句話讓主持人瞬間破防。

螢幕前的網友也紛紛為男孩的真誠,感動到落淚。

有人問:這個在大山裡長大的孩子,是如何在匮乏的生活中依然長成了一個溫暖、自信、懂事的少年?

我想,這一定離不開詩詞的熏陶和滋養。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熟讀詩詞,已見世面

海明威曾說: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跳出自己的限制,穿越時間和空間,發現更多未知的美好。

9歲的崔思敏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但他的内心早已海納百川。

他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卻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中感受到了荔枝的美味;

從來沒有吃過東坡肉,卻從“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中感受到了東坡肉的可口;

從來沒有見過瀑布,卻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感受到了那種雄奇壯美。

他雖身處深山,心卻包容萬物。

他在放牛時吟誦:

“騎牛遠近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沒有多彩的課餘生活,除了讀詩就是幫父母幹農活,但他的内心從不匮乏。

他會在爸爸叮囑他好好讀書時調皮地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他會教弟弟背誦:“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并給弟弟解釋什麼“八陣圖”,什麼是“尖尖角”。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詩詞讓他見到了萬家燈火,讓他走進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莫言曾說:

“讀詩是我人生中的一種享受,它可以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

通過讀詩,我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生命經曆和情感體驗,同時也讓我的内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

是以,詩詞是孩子最低成本的見世面,也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富養。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熟讀詩詞,可以養志

崔思敏對詩詞的喜愛,來源于2歲時,父親在醫院門口給他買的一個可以聽古詩的玩具。

這個玩具裡隻有5首詩,卻點燃了他對詩詞的熱愛。

他在放牛放羊時讀詩,在樹上讀詩,教弟弟讀詩。

他幾乎用詩詞填滿了自己所有的空閑生活。

他從來沒有抱怨過家庭條件的艱苦,生活的無趣,反而說自己的生活充滿了詩意。

他還在心裡悄悄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我長大後想當老師,想把山裡更多的孩子帶出大山,過上幸福的生活。”

他驕傲地在節目中說:“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詩詞可以養志。

詩詞裡蘊含的哲理和智慧,抒發出的豪情壯志,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還記得那個打敗北大才子,赢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雷海為嗎?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他生活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家境貧寒。

僅有高中學曆的父親在廚房的牆上寫滿了古詩詞,并告訴他說:“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有文化涵養的人,把山川湖海藏于心中。”

父親的啟蒙和厚望,讓他對詩詞的執着與熱愛與日俱增,也讓他對未來和生活有了更多的底氣。

他成績平平,隻有中專畢業,為了生活做過電話銷售、工地小工、馬路推銷員、洗車工、保安……無論他如何在底層摸爬滾打,隻要看到喜歡的詩,他都會花時間去閱讀,去背誦。

沒有辦法把自己喜歡的書買回家,他就躲在書店的旮旯裡反複地看,反複地默背,回去再按記憶抄在紙上。

就這樣,雷海為積累了上千首古詩,并學會了自己寫詩。

他在杭州送外賣的時候,一有空就拿出自己的詩詞本把背得滾瓜爛熟的詩一邊讀背,一邊想象幾百或一千年前的詩人是如何蘸滿筆墨,寫下這些隽永深刻的詞句。

2018年,他收到了第三季《詩詞大會》的橄榄枝,一舉從毫不起眼的百人團選手沖上攻擂台,直到打敗“北大才子”彭敏,獲得第三季冠軍。

小的時候,詩詞給雷海為貧窮匮乏的生活裡照進了一束光,長大後的他循着這束光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被詩詞“喂大”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戰勝苦難的決心。

因為,詩詞裡蘊藏着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

它會幫助孩子打開眼界,增長知識,磨煉心性,讓孩子找到為之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意義。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熟讀詩詞,談吐自華

前段時間,一位班主任老師讀學生的作文,被氣得怒摔作文本。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學生在作文裡這樣描述自己的老師:

“我的班主任肥肥胖胖,腿像魯班7号一樣。”

“我的班主任人雖年輕,頭發卻像蒲公英一樣風起頭秃。”

“我的班主任長得有點像網上的高品質男性。”

這些作文裡的流行梗,看似搞笑,實則毫無營養,更無美感可言。

與之相反,那些被詩詞富養的孩子,出口就讓人驚豔。

看到落日餘晖,腹有詩詞的孩子脫口而出的是“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哇,夕陽真好看”。

看到落葉凋零,他們想起的是“落葉歸根,春泥護花”。

而不是“哦,葉子掉了”。

很認同這麼一句話:

“語言的邊界,就是你世界的邊界,語言的質感,就是你世界的質感,而語言的貧乏則是終極貧乏。”

一個滿嘴流行梗的孩子,即便心有所感,也無法言止于口。

而一個被詩詞滋養長大的孩子,早就把詩詞歌賦裡的波瀾壯闊融進了自己的靈魂裡。

讀詩詞和不讀詩詞的孩子,談吐氣質是完全不在一個層級的。

被譽為“翻譯界的傳奇”張璐,不僅外語水準紮實,詩詞才情更是讓人驚訝。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2011年,她在現場流利地把溫總理引用的古詩詞“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譯為:

For the idea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我遵從我内心的意願,即使死千萬次我也不後悔。)

精準的翻譯讓在場的所有人驚豔,讓各個國家的人都感受到了古詩詞的優美,也讓我們看到了深厚的文華底蘊能帶給一個人多麼強大的表達能力。

孔子曾經說過:詩言志,歌永言。

詩詞是濃縮的精華,是我們擺脫膚淺、無趣的秘訣,是我們表達思想和内心情感的利器。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被詩詞浸潤的孩子,胸中有文墨,口裡有山河。

那個從大山裡進城的9歲男孩,到底為什麼那麼厲害?

董卿曾如此評價雷海為: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我覺得你所有在日曬雨淋,在風吹雨打當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書店裡背下的詩句,在這一刻都綻放出了格外奪目的光彩。”

同樣地,孩子們讀過的每一句詩,背過的每一首詞,都會像他吃過的飯一樣,融進骨血,培養終身的品格和底蘊。

點個贊吧,與孩子一起誦讀古詩詞,用最優秀的文化富養家庭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