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全球資料的增長速度如火箭般提升,資料中心的需求也随之激增。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各大科技公司不斷探索創新的解決方案來提升伺服器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確定資料安全性。

如果小編說微軟這個科技巨頭,選擇将自己伺服器沉入海底的話,你相信嗎?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其實,早在2018年,微軟就啟動了名為“Project Natick”的計劃,将資料中心沉入海底,這是科技史上一次大膽的實驗。

而微軟之是以選擇海底作為資料中心的場所,其實也不難分析出原因: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冷卻成本低:

伺服器在運作時會産生大量熱量,傳統陸地資料中心需要使用大量電力來冷卻裝置,而海底天然的低溫環境可以有效地幫助散熱,降低能源消耗。

更高的能源效率:

海底資料中心通常會與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如波浪能、潮汐能等,這不僅實作了節能,還降低了碳排放。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安全與維護成本低:

資料中心放置在海底可以免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威脅。微軟設計的海底資料中心密封在防腐蝕的鋼殼中,維護工作較少,并且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這一計劃的初步測試取得了成功,微軟還在蘇格蘭外海放置了一個12米長的密封圓柱體,内裝864台伺服器,經過兩年的運作,其故障率遠低于傳統資料中心。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話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微軟實在是很猛?

但小編要說,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華為的這一資料中心位于貴州深山之中,貴州以其涼爽的氣候和豐富的水資源成為了理想的建設地點。

與微軟的海底方案相比,華為的“山體資料中心”也有其獨特的優勢: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自然環境優勢:

貴州山區常年涼爽,這為資料中心的冷卻提供了天然條件。

與微軟利用海洋低溫冷卻伺服器相似,華為利用山體的自然環境來降低冷卻成本,減少對電力的依賴。

綠色能源利用:

貴州地區水資源豐富,水電是這裡的主要能源來源之一。

華為的山體資料中心通過與當地的水電設施合作,能夠使用大量的清潔能源,極大地降低了碳排放。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安全與隐蔽性:

與海底資料中心相似,山體資料中心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擁有很強的防禦能力。

山體内部的結構能夠提供更強的實體防護,資料中心免受自然災害的威脅,如洪水、地震等。

同時,深藏于山體中的資料中心也具有高度的隐蔽性,難以成為潛在的攻擊目标。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長期可擴充性:

相比海底方案需要複雜的技術進行部署與維護,山體資料中心具備更大的擴充潛力。

華為可以根據需求逐漸擴充資料中心規模,而不必擔心受到空間或維護的限制。

對比微軟海底的做法,有了更多的可操作性。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不得不感歎,就現在全球資料量的激增情況,資料中心确實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它們也會更加分散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建築模式。海洋、山體甚至是地下空間都将成為新的部署場所。

畢竟,大資料時代,安全可謂是至關重要了!

微軟将伺服器沉入海底,華為的做法更厲害,直接挖空一座大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