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EW AUTO戰略初見成效,迪斯不愧是成本殺手

在2020年的時候,大衆汽車集團的淨利潤隻有88.2億歐元,盡管這也是一個上佳水準的盈利表現,但是相比自己在2019年的表現仍下降了37%。營收、營業利潤、銷量等重要财務名額的增長也均為負數。彼時的大衆集團危機重重。

但僅僅過了一年,大衆集團就輕松化解了這種危機。

德國時間上周五,大衆集團公布了其2021年财報。盡管集團全年銷量仍下降了4.5%至888.2萬輛,中國則下降得更為猛烈——總傳遞量330.48萬輛,同比下滑14.1%。但這依然擋不住大衆集團在2021年逆轉了2020年的不利局面。

2021年,大衆集團總營收同比增長12.3%達2502億歐元;營業利潤更是翻倍增長至192.8億歐元,營業利潤率從2020年的4.3%回歸至7.7%;稅前利潤同比上漲72.5%至201億歐元;稅後的淨利潤達154億歐元,同比增長了74.8%。

一連串的正增長,凸顯了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在面對疫情、供應鍊危機等不确定風險時強大的應對能力。

中原標準時間周二,大衆集團在德國狼堡總部舉辦了2022年度媒體溝通會,中國媒體以線上方式受邀參加。大衆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将過去一年成功的業績表現歸功于高效的産品組合和成本控制以及效率的提升。

“我們通過将稀缺晶片配置設定到高利潤車型上,以及減少銷售激勵的的方式,使集團的銷售收入增長了12%。”迪斯介紹說。

大衆集團CFO Arno Antlitz補充說:“與2019年相比,我們在結構轉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進展就是流程效率和協同效應的提升,這讓我們很快就做出取消一些前景不好項目的決定,同時也顯著降低了間接成本。

2021年7月,大衆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向媒體解讀“NEW AUTO”戰略

據悉,大衆集團提前完成了到2023年削減10%間接成本(不包括研發和資本支出)的目标。相較于2019年,集團節約了40億歐元的成本。這推動了大衆集團的營業利潤得以翻倍增長。

大衆集團僅隔一年就擺脫了營運危機,這展現了迪斯極力推動的轉型初見成效。“我們的目标是加速集團從一個傳統汽車制造商轉型成為軟體驅動的科技公司。”迪斯道出了大衆集團的未來定位。

今年的銷量要增長5%~10%

盡管我們普通人肉眼可見地感覺到2022年可能比2021年還要難,但作為全球500強排名靠前的世界一流企業,大衆集團根據以往的成功經驗還是作出了樂觀預測。

盡管目前行業還面臨着晶片結構性短缺等供應鍊壓力,但大衆集團認為這種短缺将在今年逐漸好轉。

是以,大衆集團的目标是今年整個集團的傳遞量将同比上漲5%~10%,也就是全年銷量在932萬~977萬輛之間;銷售收入要增長8%~13%;經營回報率要增長到7%~8.5%之間。

大衆集團還規劃了淨現金流、淨資産、淨流動資産的增長目标,這顯示了這家制造商在行業中的自信力和在資金方面的自持力。

不過,和很多全球性企業一樣,大衆集團在當下遇到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可能是目前的世界局勢給汽車産業帶來的影響。最為直接的影響是,大多數歐洲車企的汽車線束生産線都位于烏克蘭,此次局勢讓很多汽車工廠不得不減産或停産。

迪斯表示,大衆集團已經成立了特别工作組專門應付這次突發狀況,他們正在歐洲建立全新的線束生産線,并且将生産線逐漸向中國和美洲轉移。

在美國找到了成功的法寶

大衆集團在2021年的另一個成功就是在美國市場終于找到了盈利的法寶。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衆汽車都無法在美國市場盈利。迪斯提到,他2015年加入公司的時候,這是大衆汽車面對的最為緊迫的問題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大衆汽車品牌終于在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三個市場恢複盈利,迪斯将這一成功時刻定義為“大衆汽車在2021年的裡程碑式成就之一”。

2021年,大衆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的Atlas系列、途冠和ID.4共5款SUV産品備受青睐,這5款SUV的總銷量占集團在美國總銷量的70%。這也是大衆汽車能在美國扭轉頹勢的關鍵。

大衆集團CFO Arno Antlitz表示,在美國銷售的90%以上的大衆汽車,都是在北美本土生産的。“SUV攻勢使得我們的産品定位和價格都更優越。而純電車的推出使我們不斷積累人氣。而且大衆汽車品牌在這個地區的發展也符合NEW AUTO的戰略需求。”Arno Antlitz總結了大衆汽車在美國的成功經驗。

圖檔來自大衆集團官方社交平台

2021年,大衆汽車在美國銷售了17,000輛ID.4,迪斯說“這是在同類型車中銷售增長最快的純電車”,并且還在還積攢了21000輛訂單。大衆集團也是以在美國市場獲得了8%的電動車份額,在同類型企業中排名第二。

2022年,大衆集團将進一步豐富在美國的電動車産品組合,推出包括大衆、奧迪、保時捷品牌的8款車型。而在上周釋出的ID. Buzz新車型,迪斯将該車對于大衆汽車在美國的意義形容為“重新與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的關鍵”。

中國最關鍵

雖然大衆集團在美國的純電動車銷量在2021年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績,但美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腳步要遠落後于中國和美國。

美國在2021年銷售了60.8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超過80%,但滲透率僅為4.1%;反觀中國和歐洲,前者新能源車銷量352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達15%,後者全年銷售新能源車277萬輛,滲透率突破20%。

是以跟美國市場相比,大衆集團電動化轉型成敗的關鍵是中國和歐洲的表現,而中國則更為關鍵。

因為在歐洲市場,大衆的電動化轉型已初具成效。迪斯自豪地表示:“我們在歐洲擁有25%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是我們燃油車市場份的兩倍。”但是在中國,大衆集團針對電動化還要做很多功課。

2021年,大衆集團在中國共傳遞9.2萬輛純電動車,雖然是2020年的4倍,但是相比其燃油車16%的市場佔有率,大衆集團顯然要加快追趕的步伐。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是大衆集團成為全球電動車領頭羊的最關鍵部分。大衆集團的目标是最晚到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上司者,而它面臨的最大競争對手是特斯拉。

特斯拉在2021年共傳遞了93.62萬輛新車,其中中國市場的份額超過了34%;大衆集團在2021年共傳遞了45萬輛純電動車,中國市場的份額剛剛超過20%。和對手相比,大衆集團在中國顯然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特斯拉在2022年的銷量目标是增長50%至140萬輛,而大衆集團在2022年的純電動車銷量目标是集團總銷量的7%~8%。是以,大衆集團若想在2025年到來時超過特斯拉,中國市場是成敗的關鍵。

大衆集團的目标是今年的純電車銷量在中國要實作翻倍增長。他們也針對中國使用者做了很多功課,大衆汽車公司工會主席丹妮拉·卡瓦洛在今年早些時候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大衆汽車必須更多的了解中國市場,以擷取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他強調稱,大衆汽車必須在中國齊心協力,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尤其是在軟體方面。

為此,大衆集團已經決定要将迪斯親自管理的CARIAD部門在中國設立分支,為中國使用者提供專屬的軟體體驗。

強化和特斯拉的競争關系

特斯拉位于德國勃蘭登堡的建立工廠距離大衆集團總部沃爾夫斯堡隻有幾小時車程的距離,這座歐洲超級工廠近日拿到了允許生産的綠色通行證。這加強了特斯拉和德國本土車企之間的競争關系。

作為德國汽車工業的最佳代表,迪斯上司下的大衆集團一直将特斯拉看作是要學習的對象,同時也視其為未來最大的競争對手。

迪斯最近宣布“Trinit項目”将生産具有未來設計感和搭載最新科技的純電動轎車,同時會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此舉被視為從産品層面對标特斯拉。

而在其他方面,大衆集團也要全面對标特斯拉。

迪斯在2022年度媒體溝通會上告訴記者,大衆集團将會斥資20億歐元在已有的沃爾夫斯堡工廠旁邊建立一座全新的工廠和一個頂級的研發中心,生産基于SSP平台第一款大衆品牌車型Trinity,“這也是我們能夠和特斯拉在勃蘭登堡工廠相競争的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也希望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援,確定我們能夠按時完工,保持競争優勢。”迪斯這樣強調。

大衆集團還要在自建電芯工廠和自建充電樁等方面和特斯拉比一比速度。

大衆集團2021年向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追加投資6.2億美元,獲得了該電芯制造商20%的股份。大衆集團和Northvolt将以合資的形式建立電芯工廠,專門供應大衆集團的電動車。

迪斯表示,Northvolt在瑞典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明年将會投産。而位于德國薩爾茨吉特的電池工廠也将在今年夏天動工。迪斯還透露大衆集團正在西班牙和東歐為第3和第4做電池工廠進行選址。而在中國,大衆集團入股了國軒高科,後者也是大衆集團自建電池工廠戰略的重要一環。

在自建充電樁方面,大衆汽車集團正在建立一個覆寫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充電網絡。

大衆汽車集團計劃到2025年,在全球建成4.5萬個大功率充電終端。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充電終端約為1萬個,今年将有更多設施陸續投入營運。

在歐洲,集團與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并與英國石油公司合作,即将推出第一批高功率充電設施。在中國,集團的合資公司開邁斯發展迅速。在美國,集團與Electrify America公司制定了全新的擴建計劃,目标到2025年建設1萬個大功率充電終端。

從産品到工廠,再到電池生産和充電樁建設,大衆集團要全方位地和特斯拉一比高下。

車雲小結:

在不确定的2021年,大衆集團是完美的。

這不僅是因為其龐大的品牌組合都表現出色——奧迪營業利潤率10.5%,賓利營業利潤率13.7% ,保時捷更是高達16.5%,即使是大衆品牌也達到了3.3%。

而且,保時捷純電跑車Taycan的全年傳遞量首次超過了經典跑車911,這讓保時捷的獨立上市變得富有前景,該品牌将于今年第4季度完成獨立上市。

大衆集團完美的2021年還展現在其“NEW AUTO”戰略取得初步成效——純電動車傳遞量顯著上升、軟體建設上升到集團層面的戰略、MEB平台的第三方開放戰略開始生效,......

但是在這份完美财報的背後還隐藏着諸多挑戰。

如何應對中國的電動化難題,将是大衆集團在2022年最大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