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罕見!特斯拉一周内漲價兩次!馬斯克:通脹壓力太大

罕見!特斯拉一周内漲價兩次!馬斯克:通脹壓力太大

作 者丨彭蘇平

編 輯丨包芳鳴

圖 源丨圖蟲

3月15日,特斯拉再次上調旗下産品的價格。

特斯拉中國官網資訊顯示,兩款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的“高配”版本再度漲價。其中,Model 3高性能版起售價已調至36.79萬元起,較之前上漲了1.8萬元,Model Y長續航版、高性能版起售價則分别調至37.59萬元和41.79萬元,較之前分别上漲了1.8萬元和2萬元。

即便是對于經常調價的特斯拉而言,這次漲價也讓市場頗感意外,因為就在幾天前,特斯拉已經漲過一輪價——3月10日,同樣是上述車型,包括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起售價全部上漲1萬元。

一周之内漲價兩次,這種節奏在汽車行業裡是罕見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漲價的幾款車型并非主銷款,Model 3和Model Y的主銷款都是後驅版,并不在此次漲價的範圍之内,是以業内預計對銷量影響有限。

特斯拉未公開披露此次上調産品價格的原因,但結合特斯拉的定價邏輯和公司高管此前的表态,很大程度上與供應鍊上遇到的挑戰相關。近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再次公開表态,特斯拉和Space X(馬斯克投資和管理的另一家公司)在原材料和物流領域正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漲價已經屢見不鮮,Model 3和Model Y後驅版,早在2021年年末就漲價過一輪,而除了特斯拉,去年年底以來,比亞迪、哪吒、零跑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紛紛宣布漲價——在燃油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變得格外“有市”,但這塊以前相對小衆的市場也早已悄悄“有價”了。

新能源汽車普漲?

最近一個星期内,特斯拉對Model 3和Model Y的“高配”車型連續漲價兩次,整體價格上漲幅度達到2.8-3萬元,而這兩款車的“低配”車型實際上也早在去年就上調過價格。

2021年11月24日,Model 3和Model Y的後驅版起售價均上漲了4752元,随後又過了一個月,Model 3後驅版的起售價再次上調1萬元,而Model Y後驅版的起售價也上調2.1萬元。

兩次調價起因不同,第一次是因為補貼退坡所緻,而第二次才是特斯拉自身進行的主動調價。

由于目前積累訂單不少,特斯拉的提車周期變長,去年11月所下訂單被排到至少今年一季度才能傳遞,是以特斯拉提前将補貼退坡後的售價更新,如此操作,特斯拉本身不需為補貼“自掏腰包”,也避免了日後可能的糾紛。

而第二次漲價,幅度提升不少,但與最近的兩次一樣,對于漲價原因,特斯拉都隻字未提。

産品價格上漲的不止特斯拉。去年年底以來,國内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上調了旗下車型的價格,比亞迪、哪吒、零跑、極星、飛凡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漲價,以比亞迪為例,從2月1日開始,部分車型指導價上漲1000-7000元不等,其中,秦PLUS DM-i、宋PLUS DM-i、漢系列、唐系列均漲價3000元。

春節之後,漲價更是有蔓延至全行業之勢。3月1日,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在其官方使用者App上宣布,即日起正式對歐拉好貓GT版售價進行調整,調整後售價為14.7萬元起——此前歐拉好貓GT版補貼後售價為13.5萬元,本次調整後漲價1.2萬元。

同時,2022款歐拉好貓系列也在輕微改款的同時提高了售價,預售價從之前的10.39萬-14.39萬元,調整為12.19萬-15.19萬元,漲幅在8000元-18000元之間。

此外,上汽集團旗下乘用車品牌榮威,也在3月1日宣布,對旗下RX5 eMAX PHEV無畏尊享版、Ei5、i6MAX EV三款車型漲價,分别在原有價格上漲價2000元。

同樣是在3月1日,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宣布,部分車型的排産計劃和車型售價将進行逐漸調整,其中,2022款EX5-Z PRO全能版售價調整為15.48萬元,Lead創領版售價調整為16.38萬元,比原售價分别上浮3000元和4000元。

集中式的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與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相關。在多家車企的漲價說明中均提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因素,根據去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聯合釋出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幅度達到30%。

産業鍊成本增加

不過,與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相比,調價的更重要因素是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鍊問題。

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曾明确表示,特斯拉在供應鍊端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是以不得不提高車輛售價。

“全球晶片短缺,推高生産成本,補貼政策退坡,影響終端價格,多重不可抗力因素導緻産品價格上漲。”上汽榮威在近期釋出的新能源産品價格上調預告中表示。

3月1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特斯拉漲價的兩個核心因素是成本上漲和需求較強,“目前(供應鍊方面的)壓力太大。”

近期,上遊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産業鍊的壓力自然會向下遊流動。以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為例,其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價格上周最新平均報價已經達到47-53萬元/噸左右,而去年1月底,該原材料的報價還在6.2-6.7萬元/噸左右。

晶片方面也同樣不容樂觀。今年年初,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2022年晶片的供應仍然十分緊張,肯定無法滿足主機廠的所有需求,而今年的汽車産量也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晶片供應量。

作為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等汽車系統的主要供應商,由于晶片的短缺,博世去年頻上頭條,徐大全本人也多次表示,汽車行業的“缺芯”将延續一段時間。他也坦言,現在全球都有一定的通脹,原材料價格大大增長,晶片價格也大幅增長,是以汽車行業整體處于“成本急劇增加”的狀态,供應鍊端已經在共同商讨應對方案。

上遊的成本壓力傳導至終端是必然結果,尤其是對于像特斯拉這樣頗受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而言,崔東樹提及的另一個背後原因是“需求較強”,強烈的市場需求實際上為其頻繁漲價提供了支撐。

根據乘聯會釋出的最新資料,今年2月特斯拉批發銷量高達56515輛,這是特斯拉連續第6個月達到5萬輛月銷水準。特斯拉中國官網的最新資訊還顯示,現在訂購特斯拉相關車型,預計至少要到6月才能提車,Model 3預計傳遞日期在16-20周,Model Y預計傳遞日期在10-20周,這比此前顯示的傳遞周期還要長,去年11月下旬左右,上述車型的傳遞周期還在5-10周左右。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黃菁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