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靶向治療問世,讓很多晚期肺癌病人獲得生存期的延長,甚至有些病人能夠長期的帶瘤生存,超過十年的并不罕見。對于EGFR基因突變,亞裔不抽煙女性突變率達到60%,遠遠高于歐美白種人,是以,有人說,靶向藥是送給亞洲肺癌病人的禮物。
EGFR突變最常見的類型是19外顯子突變和21外顯子L858R突變,尤其是19外顯子突變,号稱“黃金突變”,具有這類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首選靶向治療。無論是晚期肺癌,還是IB~III期肺癌術後病人,隻要有上述兩種突變,優選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自從ADAURA研究問世後,肺癌輔助靶向治療已在2021年納入各大指南推薦。

2022年3月5日,第19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在廣州隆重召開。“第19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專家共識中,對于Ⅲ期NSCLC輔助靶向治療的選擇,做了如下規定:
1.Ⅲ期NSCLC治療前正常檢測EGFR和PD-L1狀态(證據程度:強;推薦程度:強);
2.具有EGFR突變的Ⅲ期NSCLC完全性切除術後輔助化療并非必要(證據程度:中;推薦程度:中);
3.第一代EGFR TKI和第三代EGFR TKI 奧西替尼均可用于術後輔助治療,奧西替尼優先考慮(證據程度:強;推薦程度:強);
4.RB1和EGFR共突變的Ⅲ期肺癌術後患者,輔助化療優先考慮(證據程度:中;推薦程度:中)。
從第2點來看,具有EGFR突變的III期肺癌病人,術後可以隻考慮靶向治療,而不一定必須化療後靶向治療。但我們從第4點可以發現,如果存在RB1和EGFR共突變,并不推薦靶向治療,而應該優先考慮輔助化療。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有很大比例肺癌患者具有EGFR突變,但很多患者并非僅攜帶EGFR突變,還會有其它基因的突變,又稱為共突變。在肺腺癌中與EGFR突變共同發生的突變主要有TP53 、RB1、CTNNB1 、和PIK3CA。
在9.5-10.3%的EGFR突變的肺腺癌中,RB1的失活突變是克隆和早期遺傳事件。大部分的RB1突變伴随着TP53突變,與細胞周期的調控密切相關。在EGFR突變的肺腺癌中,TP53和RB1的共突變的患者,EGFR TKI治療效果較差,且耐藥後肺腺癌容易向小細胞癌轉化。RB1突變與不良預後相關。
根據國内知名專家吳一龍教授團隊的 CTONG1104 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結果提示,合并 RB1,TP53 共突變的 EGFR 陽性的患者用 EGFR-TKI 療效較差,更适合用化療。是以,對于III期這種複發轉移機率比較高的分期的肺癌病人,即便存在EGFR突變,但如果有RB1的共突變,手術後優先考慮輔助化療,而不是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