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世界是要繼續運轉下去的,有時候會因為變量按下暫停鍵,有時候會按下加速鍵,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地方,得到的結果也會有不同。

全球疫情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全球格局也因為俄烏戰争相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關于全球汽車的下一步,顯然也來了個新階段。一切,全都在變,撕裂和沖突沖突開始越來越多。

美國車企得面對“重新加入全球新能源發展趨勢,怎麼追”的話題;歐洲車企得面對“怎麼不停産、減産,把特斯拉壓下去”的話題;中國車企得面對“怎麼出海、怎麼赢了大衆豐田特斯拉”等話題。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而這一切的答案,并不飄渺。和自動駕駛、電動化、智能化這三點緊密相關。也就在眼前,這3大點裡最核心的自動駕駛,也開始了新一輪沖突沖突。簡單說,歐盟/北美的自動駕駛法規出現了核心路線上的新分歧。這也就意味着,全世界的所有車企都得琢磨,自己該考慮選邊站。

歐洲:需要方向盤,美國:不需要方向盤

早在2020年左右,一衆全球車企的掌舵老闆們,就給出了相關預測,“自動駕駛的元年會出現在2022年左右”。這句話背後有很多事,比如戴姆勒和BMW想加速推動歐洲自動駕駛法規的落地,面對着南韓/日本的相應法規先發1年多,内心着急。再比如,想搞自動駕駛這事兒,隻靠着車企遠遠不夠,想要政策支援、想讓上下遊供應商一起轉型,當然得立下目标。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總之,眼前的2022年,差不多是預言成功了。奔馳的L3級已經跑上了德國的公路,美國的Cruise開始準備跑上公路,特斯拉的FSD則是不斷立下關于自動的新Flag,本田的L3在公路上跑了1年又準備往回縮。中國市場要更熱鬧,蔚來要用NT2.0做點對點自動駕駛,小鵬的雷射雷達已開啟,華為憋着大招,百度Apollo重新整理了很多自動駕駛新紀錄。

當然了,汽車行業的深層規律是與政策強相關,能和未來政策高度貼合的人,就大機率一炮走紅。比如,本田Vtec的崛起和美國馬斯基法案,比如,一個馬力封印給日本超跑換了種發展模式,再比如歐7排放法案,直接逼着一衆品牌放棄内燃機研發,快速轉型電氣化。

企業們的技術研發在前,政策随後慢慢跟上,對技術開始監管、糾正。是以,不管之前誰放下了關于自動駕駛的“狠話”,随着政策的逐漸落地,都要開始真正交卷。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德國開始允許L3級自動駕駛技術車型上路,明确了車輛需要搭載的備援、傳感器等标準,也明确了具體功能的使用時速要被限制到60Km/h以内。歐盟的汽車工業發展方向,随着德國的相關法案落地,有了初步的輪廓。

美國車企對智能、電動的發力,在上一輪裡初步掉隊,也在目前開始了反攻。NTHSA在2022年3月初給出了關于法規的修訂,汽車企業不再需要為完全自動駕駛配備手動控制系統。換言之,不用再為了滿足之前碰撞法規,去配備可以操作的方向盤、制動、油門等等。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之于德國/美國相關監管機構的變化進行對比,字面能展現出的差别不大,但核心的變量極大。以德國汽車工業為主導的歐洲自動駕駛試探思路,走的是相對保守路線,技術可以推進與嘗試,但必須要保證人工可控的能力。

美國汽車工業,走的是大膽路線,如果車企認為自己的技術足夠優秀,那麼就可以對現有規定申請豁免,甚至于後續完成驗證之後,能把這些不帶方向盤/制動的新車合法賣給消費者。是以,輿論界快速給出了相關的結論:“特斯拉迎來重大利好”,因為馬斯克早在之前就立下了不帶方向盤這種Flag。

底層邏輯是,人,在自動駕駛的發展過程裡,到底重不重要。而這種邏輯裡更深層的部分是,歐洲、美國市場裡,一系列落點不同的核心市場,究竟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生财之路”。

全球車企的選邊站,選德國式、美國式?

德國要求有人,美國允許無人,這是二者的最核心差別。邏輯上,新法規相當于給紮根于美國的車企自動駕駛技術降了成本,可以不去做人類駕駛員接管的相關技術設定和安全備援,而對于跟着德國車企發展邏輯的,即便有着無需人工裝置的能力,但因為法規,則需要進一步砸錢去做。

換言之,之後的安全,美國技術選擇把責任交給法規、保險,德國如今的政策還是不變,責任在制造商身上。如果把這些再往深層剖析,則是盈利邏輯的不同,德國邏輯=靠産品賺錢,美國邏輯=靠潮流賺錢。

是以,擺在全球車企面前的路一共有3條,要麼選德國方式發展(全球大多市場如此),要麼選美國新規方式發展(美國率先應用),要麼按兵不動,等美國新規玩不下去再調整(有較大機率發生)。

按照德國方式發展,意味着能夠在全球第一(中國)、第三大汽車市場(歐盟)裡良好适配,二者的份額基盤分别是中國市場2600萬輛+(2021年資料)、歐盟市場970萬輛(2021年資料)。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按照美國方式發展,意味着能夠在全球第二(美國)市場裡搶占一下新風口,其市場的2021年新車銷量資料為1493萬輛。通用旗下的智能駕駛技術Cruise,之前給出了上面這張效果圖,如今結合NTHSA新規來看,相得益彰感拉滿。

按第三種方式發展,意味着最穩妥和最具成本效益。可以布置技術預研,或者收購相應初創公司,或者等待上下遊企業給出解決方案,車企可以不用搶先站隊。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要注意的是,眼下因為市場是全新的,資料并不普世,是以尚未有相應的大型機構、企業能給出自動駕駛技術接受程度的合理資料分析與報告。在領頭羊特斯拉的财報裡,相應的資料可參考意義同樣不大,在中國市場FSD的開通率不到2%,全球普及率11%。而這一資料在2019年時曾高達46%,但因後續傳遞量提升(基數增大),且FSD價格不斷漲跌等,遭遇下滑。在中國市場不高,在歐洲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不如美國(特斯拉在20年Q4說法)。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相比FSD的開通率不斷降低,大衆所推出的IQ. Drive為L2+級水準輔助駕駛功能,以選裝形式在全球推出,屬于此前的ACC自适應巡航增強版。而另一個細分市場表現不錯的小鵬X PILOT,在2021年後半年所交出的官方資料為XPILOT 2.5及以上小鵬P7的傳遞占比達97%,XPILOT 3.0的付費開通率已超過50%。消費者認知及接受程度不錯,不過結合其月傳遞量破萬的高點計算,當下代表的是趨勢而非意義十足的市場普世結果。

當然,對于特斯拉自身而言,其他車企的數字型驗并不意味着它就絕對不能幹。一方面因為馬斯克的思維和傳統“不在一層”,另一方面還因為,馬斯克在北美主場喊出“不需要方向盤”的同時,也做了相應的前置工作,特斯拉自己營運保險業務。

自動駕駛法規内讧:取消方向盤,這次先别信美國

有了自營保險業務,特斯拉就能自己對自己進行責任劃分,對車輛事故等進行賠付。但,要注意的一點是,自營保險業務目前其實也不能在美國全境展開,隻能在開放度較高的州來推進。保險業務是否會有變革,特斯拉的保險業務能不能至少完成在北美全境(大多數地區)落地,這些才是目前中短期内NTHSA新法規可預見值不值得繼續玩下去的核心。

總之,在特斯拉的核心銷量市場依然是由海外市場支撐時,它就得好好按着海外市場的玩法繼續走。以特斯拉2021年全球近百萬台的銷量來看,其美國市場資料31.34萬台,中國市場資料48.4萬台,歐洲+中國市場銷量占據壓倒性份額。

寫在最後: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各大車企已經基本完成了勢力範圍的框定。美國市場的銷量份額,日系品牌占據主導,其次為美國本土車型,再其次為歐洲品牌。

歐洲市場的份額裡,則容不下日系車/美系車的太多發揮,不論是福特從英國退走,亦或是通用汽車再次讓出歐寶,再或者是豐田/本田的慢慢提升,都彰顯着這一地區消費者特征和習慣。

中國市場,在此前是由跨國合資品牌為主導,而眼前随着本土品牌的發展,已經把主導權翻了過來。

至于下一步,美國法規、歐洲法規誰來主導,目前沒有讨論的意義。因為,誰的實際上路資料越多,誰才最具科學性可考的能力。目前的情況是,中歐的資料進展迅速(公開測試區域許可不斷增多,且大多數車企均在推進),而這,也大機率意味着下一步的政策落地,全世界範圍内誰更合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