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0億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氣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4年提到“數字經濟”,從“壯大數字經濟”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在數字化浪潮中,工業迎來了巨大變革,數字經濟成了推動企業轉型、加快社會創新的重要引擎,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陝煤運銷集團就是這股浪潮的受益者。為了提升産銷效率,陝煤運銷集團與京東一起,開發了數字化物流排程系統,據調撥訂單來生成物流訂單,物流公司接單後再通過“派車單”排程。僅此一件,在項目一期就提升了20%的物流履約效率,最直覺的表現就是每個司機一周能多出一天時間來陪伴家人。

在京東,數字化對實體企業、對産業鍊上的從業人員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案例還有很多。作為一家新型實體企業,京東一端連接配接了約5.7億使用者的消費網際網路,另一端連接配接了全國産業帶數十萬的品牌商、制造商的産業網際網路。京東雲作為京東集團面向政企客戶輸出技術與服務的核心品牌,基于京東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鍊,正将京東的最佳實踐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實作跨行業交流,幫助一系列實體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

800億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氣

持續技術投入

京東技術累計投入近800億元

3月10日,京東集團釋出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全年淨收入9516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7.6%。高品質的增長離不開堅實的技術支撐,從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整個京東體系已在技術上累計投入近800億元,通過持續探索前沿科技,充分發揮新型實體企業增長效能,助力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800億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氣

縱觀京東19年的實踐,新型實體企業的零售商業模式不是簡單的買貨賣貨,而是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和數字技術創新,幫助合作夥伴提升營運效率、加快資金周轉。2021年第四季度,京東在近1000萬自營SKU(庫存保有機關)商品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營運效率全球領先,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降至30.3天,在過去三年間加快了8天。

同時,基于技術研發帶來的敏銳度,京東率先感覺到資料“上雲”的需求。作為京東各項業務運轉的底層基礎設施,京東雲也曆經“6·18”、“11·11”等一次次大考,一路成長壯大,交易背後可驗證的雲計算規模也達到新的峰值。

如今,京東雲已經成為京東旗下包括零售、物流、金融等多項業務不可分割的技術底座之一。物流業務方面,京東物流已實作全量上雲。京東更是建成了43座“亞洲一号”大型智能倉庫,覆寫全國重點城市,93%區縣、84%鄉鎮已實作當日達和次日達,創造了世界級商品管理水準,這些背後都離不開京東雲的底層技術支撐。

根植産業,做“最懂産業的雲”

順應着數字化轉型的浪潮,雲平台已經成了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剛需。不同于其他雲平台,京東雲的獨特優勢在于其對實體産業産業鍊各個環節的深入了解。目前,京東雲已經在交通、零售、物流、能源等多個行業落地實踐與應用,為包括北汽、達達、全棉時代、廣西金達等衆多行業客戶提供服務。

800億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氣

比如在汽車行業,京東雲為北汽集團打造了專有的混合雲平台底座,整合多個資料中心、私有雲為集團一朵雲,提供包括彈性計算、應用級安全監控智能、管理排程等豐富雲産品,滿足生産制造等穩态業務的需求,解決了此前各分公司自行引入多個公有雲廠商資源池,資源管理松散,IT維護成本高,資源使用率低等痛點,北汽集團在不采購硬體的情況下獲得了資源池化能力,成功節約50%IT成本。

在能源領域,京東雲攜手陝煤運銷集團搭建的運銷雲平台,打通上下遊供應鍊,實作業務線上化、運銷流程數字化更新,實作物流智能排程和管理;以及幫助中化能源實作數字化建設統一的應用服務,建構開放融合的數字化技術服務能力,強化各業務部門之間跨系統、跨業務單元的一體化協同管控,逐漸實作“端到端”業務協同,助力業務靈活開發與疊代。

諸多案例,都證明了京東雲在助力産業騰飛上的價值。可以預期的是,以京東雲為代表的雲平台助力下,數實融合的前景無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