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00亿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气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4年提到“数字经济”,从“壮大数字经济”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工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数字经济成了推动企业转型、加快社会创新的重要引擎,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煤运销集团就是这股浪潮的受益者。为了提升产销效率,陕煤运销集团与京东一起,开发了数字化物流调度系统,据调拨订单来生成物流订单,物流公司接单后再通过“派车单”调度。仅此一件,在项目一期就提升了20%的物流履约效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个司机一周能多出一天时间来陪伴家人。

在京东,数字化对实体企业、对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一端连接了约5.7亿用户的消费互联网,另一端连接了全国产业带数十万的品牌商、制造商的产业互联网。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面向政企客户输出技术与服务的核心品牌,基于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正将京东的最佳实践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实现跨行业交流,帮助一系列实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800亿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气

持续技术投入

京东技术累计投入近800亿元

3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全年净收入9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高质量的增长离不开坚实的技术支撑,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整个京东体系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800亿元,通过持续探索前沿科技,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增长效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800亿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气

纵观京东19年的实践,新型实体企业的零售商业模式不是简单的买货卖货,而是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技术创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运营效率、加快资金周转。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在近1000万自营SKU(库存保有单位)商品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运营效率全球领先,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30.3天,在过去三年间加快了8天。

同时,基于技术研发带来的敏锐度,京东率先感知到数据“上云”的需求。作为京东各项业务运转的底层基础设施,京东云也历经“6·18”、“11·11”等一次次大考,一路成长壮大,交易背后可验证的云计算规模也达到新的峰值。

如今,京东云已经成为京东旗下包括零售、物流、金融等多项业务不可分割的技术底座之一。物流业务方面,京东物流已实现全量上云。京东更是建成了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覆盖全国重点城市,93%区县、84%乡镇已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创造了世界级商品管理水平,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京东云的底层技术支撑。

根植产业,做“最懂产业的云”

顺应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云平台已经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刚需。不同于其他云平台,京东云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对实体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深入了解。目前,京东云已经在交通、零售、物流、能源等多个行业落地实践与应用,为包括北汽、达达、全棉时代、广西金达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800亿打底,是他最大的底气

比如在汽车行业,京东云为北汽集团打造了专有的混合云平台底座,整合多个数据中心、私有云为集团一朵云,提供包括弹性计算、应用级安全监控智能、管理调度等丰富云产品,满足生产制造等稳态业务的需求,解决了此前各分公司自行引入多个公有云厂商资源池,资源管理松散,IT维护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痛点,北汽集团在不采购硬件的情况下获得了资源池化能力,成功节约50%IT成本。

在能源领域,京东云携手陕煤运销集团搭建的运销云平台,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实现业务线上化、运销流程数字化升级,实现物流智能调度和管理;以及帮助中化能源实现数字化建设统一的应用服务,构建开放融合的数字化技术服务能力,强化各业务部门之间跨系统、跨业务单元的一体化协同管控,逐步实现“端到端”业务协同,助力业务敏捷开发与迭代。

诸多案例,都证明了京东云在助力产业腾飞上的价值。可以预期的是,以京东云为代表的云平台助力下,数实融合的前景无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