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線上分享中國名畫

人民網悉尼3月14日電 (李含悅)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近日通過官方社交媒體平台分享了一組動畫形式的短視訊,賞析中國名畫,解構繪畫技法,着力向紐西蘭閱聽人呈現出一個豐富、立體、充滿古典美學意境的“東方園林”,通過傳世名畫闡釋着“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及潤物無聲的東方美學洗禮方式。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線上分享中國名畫

《意境——傳世名畫數字動畫》活動海報(圖檔由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從“景随步移”的《千裡江山圖》到生動刻畫人物細節的《唐宮仕女圖》,從精準把握園林神韻的《東莊圖》到貴在以平民視角呈現江畔漁夫勞動場景的《江行初雪圖》,《意境—中國傳世名畫數字動畫》系列短視訊選材于中國傳世名畫,涵蓋了山水畫、仕女圖、園林畫等,時間跨度自五代到明朝。

《千裡江山圖》是北宋一位十八歲少年畫家王希孟用時半年完成的青綠長卷巨作,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具有突出藝術成就的代表作,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的“青綠山水”是用礦物質的石青、石綠上色,山石厚重,畫面富麗,色澤燦爛。畫作通過采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呈現了“景随步移”的藝術效果,生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線上分享中國名畫

《意境——傳世名畫數字動畫》展示《千裡江山圖》(圖檔由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桃源仙境圖》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代表作,現藏于天津博物館。《桃源仙境圖》以豎幅高遠章法,分三層疊進,呈現一個遠離塵世、虛無缥缈的隐居勝地,通過作者對自然山水與動态人物的巧妙刻畫,使畫中人物與景色交相輝映,靈動地表達了當時文人心中的隐居之樂。

《江山秋色圖》是由宋朝宗室趙伯駒所創作,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描繪了北方山水景色。畫面布局嚴謹,勾勒精細,設色絢爛,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調明快和諧。在布局上用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将高遠、平遠和深遠适當地結合起來,造成容量大、布陣奇、開合有度的效果,在多變之中得到一種和諧的整體感。整體畫面充滿文人的“士氣”感,表達了作者對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

《唐宮仕女圖》由五幅唐代人物畫組成,分别是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搗練圖》(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揮扇仕女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晚唐的《宮樂圖》(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唐宮仕女圖》主要描述了唐代貴族女子的生活狀态。畫面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多以紅為主,人物體貌豐腴,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作者将唐代仕女端莊華麗、雍容典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緻,再現了充滿生活氣息的唐朝景象。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線上分享中國名畫

《意境——傳世名畫數字動畫》展示《虢國夫人遊春圖》(圖檔由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江行初雪圖》是五代時期畫家趙幹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設色畫作,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後人們的勞作場景,獨取近景、中景的表現形式,一如今日攝影中的特寫技法。這一技法的使用,将山水畫中的人物進行了放大,使衆多人物濃縮在一個近景中,令山水畫中常作為點綴的人物成為畫面中的主角之一。此畫卷反映出南唐繪畫藝術上追求自我個性、凸顯現實生活的平民化藝術風尚,成為南唐繪畫最具時代性的特征。

《早春圖》由北宋宮廷畫家郭熙所作,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描繪初春時期的北方山中景象。作品采用全景式構圖,融高遠、深遠、平遠技法于一畫,整幅畫面呈現出強烈的縱深感。通過對山的細緻刻畫,成功将冬去春來、大地複蘇、萬物更替的季節變化表現出來。畫面靜谧且生機勃勃、氣勢渾成、情趣盎然,營造了可行、可觀、可遊、可居的境界。

《東莊圖》是吳門畫派創始人、“明四家之一”沈周創作的中國畫冊頁,原為24幅,存21幅,現藏于南京博物院。《東莊圖》是沈周為其好友吳寬的私家園林東莊所繪,冊頁為對開形式;作者以水作為重要元素,細筆精妙絕倫,粗筆寫意傳神,精準地把握着園林的地理位置與園林特色,将幽靜淡雅、俊逸靈動的園林神韻含蓄而有力地表現出來。在色彩運用方面,将清透水色與濃重墨色、淺淡绛色的相彙相融,取得了出色的色彩表現效果,不失為沈周本人的成功創作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