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洞庭作家】易石秋/意高言自遠

意高言自遠

我讀《嶽陽樓記》之一

作者:易石秋

【洞庭作家】易石秋/意高言自遠

我想我們中國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具雅趣并且最為聰明的種群了,一旦政通人和,安居樂處,總是建立或者修繕一些帶有現代公園性質的亭台樓閣以資紀念。不僅為酒朋詩會修身雅性等群衆性的集會提供理想場所,并且深知物以文傳的道理,必配有精彩的詩文來昭示其深遠的意境。那些本身就是詩文大家的為政者自是當仁不讓,即使覺得自己分量還不太足夠,也會千方百計地請來名家巨擘,鋪采摛文,妙筆生花,以紀其盛。于是國中不僅亭台樓閣遍布,為河山添色,記錄其事的詩文也自出機杼各有千秋,成為文化大觀園中的一道獨特風景。像《滕王閣序》《醉翁亭記》《喜雨亭記》等,更是脍炙人口,蜚聲中外。但是像《嶽陽樓記》一樣,以一篇文章造就一座名樓,以一座名樓造就一座名城,繼而成為一方精神的坐标、人格的典範、思想的寶庫者,确實獨一無二。這篇僅僅360多字的短文,不僅構思獨特,文筆優雅,行文流暢,精美絕倫,也閃爍着崇高的道德光輝和耀眼的思想光華,不僅為嶽陽貼上了顯著的地域标簽,也内化成為嶽陽精神乃至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說來慚愧,盡管早有耳聞,但我的整個學生時代都沒有能夠細讀過《嶽陽樓記》。我讀國中那會兒,正值學制從兩年到三年的過渡期,我是跨過初三直接讀的高中,而《嶽陽樓記》剛好在國中國文教材第六冊,十分遺憾的與它失之交臂了。碰巧的是我當年參加聯考的國文試題之中,剛好有一道有關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填空題,幸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聲名太過顯赫,堪稱耳熟能詳,才得以勉強應付了過去。雖然僥幸得分,但作為一個嶽陽人,心中自然也湧起了一些愧疚與失落。到大學時,因《嶽陽樓記》的文字相對淺顯,範公又不是以散文名世,我們中文專業的古代文學選本中自然也沒有《嶽陽樓記》。時過境遷,心中的那點愧疚慢慢也就淡了。

誰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必須讓我補上這一課,大學畢業我竟然被配置設定到了與嶽陽樓毗鄰不足百米的嶽陽市一中任教。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們學校的老校長吳曉霞先生既是新中國建立後的首任校長,也是一個老牌知識分子,更是建國前嶽陽地下黨的負責人。也許是與他的胸懷、經曆與個人修為密切相關吧,也許是想因地制宜地在學校中植入一種厚重的人文精神吧,總之他特别的喜歡與重視《嶽陽樓記》。于是,背誦《嶽陽樓記》成為了他面試每一位到學校報到的國文新教師的必考題。據說我的一位大學師兄因《嶽陽樓記》背不熟練,竟然不敢報到,硬是等到能夠橫流倒背之後才放心前來。我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好好地補上了這一課,并且随着工作的深入推進,讀嶽陽樓與《嶽陽樓記》,成為了我生活乃至整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據權威資料記載,一直以來比較一緻的說法是,範仲淹并沒有到過嶽陽,更沒有登過嶽陽樓。他筆下的嶽陽樓與洞庭湖自然風光,隻是他根據幼年時家鄉蘇州吳縣的太湖風韻和擔任鄧州知州時在百花洲的生活體驗,提煉而成的一種藝術真實,而思想基礎則是他數十年的天下意識所造就的精神圖騰。

範仲淹少年時家境貧寒,但他好學上進,在日食兩餐冷粥的苦寒環境中刻苦攻讀,甚至五年不曾解衣就寝。這種艱苦生活的磨砺使他始終清廉自守,關心民生疾苦,時刻不忘天下之憂。當秀才時就以天下為己任,有直言敢谏之名。為官之後更是初衷不改,接連上書議論朝政,針砭時弊,甚至多次上書批評當朝宰相,以緻三次被貶,寫作此文之時正值被貶鄧州。盡管名滿天下,文武全才,不僅主導了著名的“慶曆新政”,而且在鎮守西北邊陲時威震敵膽,号稱“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當地更是流傳着“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的順口溜,但命途多舛,最終死在被被貶饒州的路上,境遇之凄苦,實在令人感慨唏噓。

但是範仲淹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以國家民族為重,正如他病故後,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撰寫的碑文中所說,範仲淹從小就有志于天下,長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由此可見,範仲淹文章中所抒感慨,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更非自我标榜與政治标簽,而是一生的行為準則。如果說他的好友滕子京約請他寫嶽陽樓記,隻是引發他思想迸發的一個偶然機緣,那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界,則是他一生思想積澱的必然噴發。嶽陽樓的重建,滕子京的政績,巴陵郡的勝狀,在作者的心中都隻是一個引子,盡管大筆開拓,文氣縱橫,文采華麗,造句精工,但那都隻是凡人心境的一種巧妙鋪墊,是一般文章妙手也可以達到的境界。而那高遠的意旨,那博大的襟懷,那痛快淋漓的直抒胸臆,才是作者用心血與生命演繹的華章,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思想與人格高度,是作者留給嶽陽、留給曆史、留給後人的精神盛宴。

血性文章血寫成。沒有思想的文字,無論多麼華美,都隻能是文辭的堆積,終将消解于曆史的時空。同樣,沒有靈魂的軀殼,無論多麼的華貴,都隻能是行屍走肉,走不出“荒冢一堆草沒了”的終極結局。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廣闊胸懷,“先憂後樂”的崇高境界,才成就了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赫赫威名與千古餘香。

意高言自遠,丹心照汗青,斯人雖已逝,千載有餘情。憂樂關天下,悲喜系乾坤,臨文常自勉,無愧嶽陽人。我想,這應該是讀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留給我與我們所有的嶽陽人最大的人生啟迪吧。

【洞庭作家】易石秋/意高言自遠

作者簡介

易石秋,中學國文教師,一個終生以文字丈量生命的人。

圖檔: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