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華志:有志 有識 有力 有趣

——在2022年公司十大傑出青年表彰會議上的講話

作者系中華财險河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唐華志

青年朋友們: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基石,也是公司當下的中流砥柱,更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希望。青年人的狀态決定公司目前現狀,青年人的信心決定公司未來走向,青年人的去留決定公司的興衰成敗。總而言之,青年強則司強;青年興則司興;青年有活力,公司就生機勃勃;青年有幹勁,公司就心齊氣正,青年有擔當,公司就無往而不勝。公司這兩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公司青年員工的付出密不可分。我希望公司的青年員工們,自覺将自己的成長融入國家、社會、公司的發展洪流中,做新時代的“四有青年”。

有志

志,志向,理想目标也。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說:“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蘇東坡說:“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毛主席1910年離開韶山外出求學就寫下了有宏大志向的詩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志向,并不是要求大家個個都拜相封侯、出人頭地,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勤奮進取,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孟子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意思是說,如果得志,就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也要潔身自好,堅守底線,決不堕落沉淪。

要成就事業,實作理想,就得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誘惑,經得起挫折。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左宗棠是近代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其青年時一直不得志,三次應試進士而未取。郁郁不得志後回湘陰柳莊務農,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但其憂國憂民、精忠報國的志向卻一直沒有改變。他曾自撰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書萬卷,神交古人”。最終,在不惑之年迎來了人生轉機,與曾國藩、胡林翼等率領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并上司參與了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陝甘回變,擡棺出征收複新疆,建立了不世功勳。

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範仲淹,小時候一心苦讀。青年時期他負琴攜劍,求學南京(今河南商丘)應天書院。一次,當朝皇帝宋真宗幸臨南京,南京萬人空巷,應天書院師生也傾巢而出,争瞻聖顔,隻有範仲淹巋然不動,埋頭于書海。同學回來後問他為什麼不去一睹皇帝風采,範仲淹毫不在意地回答說:将來觐見也不晚。果不然,數年後,他就高中進士,并取得了殿試的資格,到宮廷朝見皇帝,兌現了自己當時的諾言。

對于芸芸衆生來說,我們要知道職業無貴賤,做什麼工作都是平等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自信的底色是自尊,隻要志向堅定,久久為功,平凡崗位也能獲得人們的尊重。

有識

識是指知識、見識、膽識。年輕人有志于成就大事、擔當重任,就需要積累知識、提升見識、增添膽識。知識是靠刻苦的學習得來的,見識是靠豐富的閱曆得來的,膽識是靠歲月的打磨得來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是“增識”的最佳方法。

俗話說“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現在不少的年輕人走出校門之後,就很少讀書學習了,成天熱衷于玩抖音、打遊戲、刷朋友圈,抱怨晉升慢、待遇低、環境差、沒機會、無平台,總認為自己空有一身才學,卻無施展空間。而一旦有了機會,卻什麼也幹不了。這時才幡然醒悟,“書到用時方恨少,白首方悔讀書遲”。許多年輕人經常說自己懷才不遇,沒有靠山。其實懷才與懷孕是一樣的,日子久了,别人才看得出來。同時,大家還要明白做人處事“靠山不重要,靠譜最重要”。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隻有靠譜,才是正道。是以,大家應注重積累磨煉,努力提升自己,學會在沉寂中、枯燥中堅守信念、穩步前行,打好牢靠的基礎、做好充足的準備。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是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意思就是說不要擔心沒有平台位置,而應該擔心自己有沒有與之相比對的本領才學。不要擔心沒人知道自己,而要去追求足以使别人認可自己的本領。

同時古人又講: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者不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智者就是指有知識有見識有膽識的人。智者“不惑”,就是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随波逐流,能獨立思考、有自己主見。現在是一個思想平面化、知識碎片化、資訊多元化的時代。有人講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情: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入别人的腦袋;二是把别人的錢裝入自己的口袋。我們在這紛繁複雜的時代,要想成為一個智者,就必須要有堅強的定力,不能人雲亦雲,當跟屁蟲、做牆頭草,而是要做到“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比如,關于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未來,比如行業的前景和公司将來的走向。我們都要有自己的判斷,要辯證地看問題。隻有思想上有深度,才能做到智者不惑,明辨是非,厘清善惡,才能知己知人。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具有複雜性、多樣性,需要清醒判斷、正确識别。《易經》講“一陰一陽,謂之道也”,陰陽相伴、陰陽互換、陰陽難測。我們的思維方式應當辯證,保持敏銳,才能夠在紛繁複雜的沖突和問題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正确的态度。希臘有句名言:“判斷力不強,學問再高也沒有用”。

有力

力,能力。知識是成事基礎,能力才是成事關鍵。年輕人走上工作崗位,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能力。

一是學習力。學習力是由三個要素組成的,即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毅力和學習的能力。學習的動力展現了學習的目标;學習的毅力反映了學習者的意志;學習的能力則來源于學習者掌握的知識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一個人、一個組織是否有很強的學習力,完全取決于這個人、這個組織是否有明确的奮鬥目标、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學習力是三個要素的交集,隻有同時具備了三要素,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力。

學習貴在堅持,貴在點滴積累。像毛主席治黨治國的經驗那麼豐富,内政外交的事務那麼繁雜,但他還能夠堅持讀書,真的是很難得。正因為如此,毛主席才會成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書法家。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多個場合談及讀書的重要性。他不厭其煩地勸導黨員幹部讀書學習,要求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他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好處很多,如可以擷取資訊、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可以陶冶性情、培養和提升思維能力等等。”他率先垂範,身體力行,為上司幹部讀書學習作出榜樣。他曾多次回憶自己的閱讀史,談及近百部國内外經典文學作品。

二是表達力。既指口頭表達、也包括書面表達,既要會說也要會寫。《荀子》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說和寫,是職場年輕人必備的基本技能和重要的工作方法。

良好的說話技巧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年輕人要學會說話,着急的事,慢慢地說;大事要事,想清楚說;小事瑣事,幽默地說;做不到的事,不随便說;傷人的事,堅決不說;沒有的事,不要胡說;别人的事,謹慎地說;自己的事,坦誠直說;該做的事,做好再說;将來的事,到時再說。

而要提高寫作能力,就要處理好閱讀和寫作的關系。“隻讀不寫,一知半解;隻寫不讀,文字粗俗”。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讀書是寫作的基礎,隻有通過閱讀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思想、樹立新觀念,才能寫得生動活潑、嚴謹深刻;寫作是讀書的深化,有利于把零散的東西化為系統的,孤立的東西變為聯系的,粗淺的東西變為精深的,感性的東西變為理性的。讀進去、說出來、寫下來,是思維和學習的三個步驟和三個層次,我們要反複錘煉,需要真下功夫。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有人神回複:“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它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讀書,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比如,當你開心的時候,你會想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不是隻會說:哈哈哈,今天高興死了。當你傷心的時候,你可以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隻會說:我的心好痛。當你看到帥哥時,你可以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而不是隻會說:哇塞,好帥!當你看到美女時,你可以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而不是隻會說:天啦,她好美。當你遇見渣男時,你會想到:遇人不淑 ,識人不善。而不是隻會說:老子瞎了眼。當你向一個人表達愛意時,你可以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而不是隻會說:我喜歡你,你卻不知道。當你思念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想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隻會說:我想死你啦。當你失戀的時候,你可以說: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隻會說:藍瘦,香菇。看見大漠戈壁的時候,你可以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隻會說:唉呀,這什麼破地方,全是沙子,還曬死人。看見夕陽餘晖的時候,你會聯想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隻會說:這夕陽真美!還有水鳥!真好看!

三是執行力。強有力的執行是高效完成任務、全面實作目标的關鍵。想要做成事情,必先學會執行。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過,上層用腦、制定戰略,中層用心、強化執行,基層用力、精益求精。新時代的年輕人要重視執行,在執行中豐富内涵、增加積澱,使自己更為博大和堅韌。王陽明先生晚年始終在強調一句話,叫“事上練”。他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這個道理很好懂,人隻有做事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本事。離開了實踐,縱理論天花亂墜也不過紙上談兵。但現在有的年輕人眼高手低、紙上談兵,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無從下手。須知道,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知則必行,不行則為徒知;言則必行,不行則為空言。

清代文學家彭端淑在《為學》中講了一個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難者亦難矣。”由此可見,“事情雖難,做則必成;道路雖遠,行則必至。”

有趣

趣,情趣、樂趣,即幽默樂觀也。

有趣有這麼重要嗎?是的,我想大家無論是在學校、機關還是在社會,最喜歡交往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那個人。做一個有趣的人遠比做一個有權的、有錢的人更重要。

有趣是一種才華,是一種力量,或者說是人類面對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文明。它以愉悅的方式表達人的真誠、大方和心靈的善良。它像一座橋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彌補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奮發向上者和希望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者不可缺少的東西,也是每一個希望減輕自己人生重擔的人所必需依靠的“拐杖”。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浒傳》《紅樓夢》裡最受讀者喜歡的人物是誰?答案分别是張飛、豬八戒、魯智深和劉外婆。他們都不是最主要的角色,卻深入人心、很受歡迎,“活”在了讀者的心中,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趣。

一個幽默樂觀的人,會時時發掘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賞生活中輕松的一面,建立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幽默的生活态度。這樣的人,容易令人想去接近;這樣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輕松愉快的氣氛;這樣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

但是,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競争激烈,生活工作節奏很快,醫療住房、子女教育、健康養老等等,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大家都感覺活得很累、很辛苦。每天就是朝九晚五、三點一線,隻知埋頭幹活、按部就班,氣氛凝重,心裡壓抑,不苟言笑、不會生活、不會交往,毫無年輕人的生氣與活力。上班的心情比上墳還凝重。是以,大家要有趣起來,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工作變得舒心幸福。

有趣和身份、地位、年齡無關。有趣幽默之人,非道貌岸然的學究先生,往往是富有了解力之人,也唯有這種人,方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尋出無盡樂趣,是值得生活一輩子,喜歡一輩子的。蘇東坡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東坡先生無論是在春風得意之時,還是身處貶谪流放之地,始終不失豁達樂觀,是古往今來最有内涵、最多才、最有趣之人。上至太後皇帝、高官名士,下至走卒販夫、平民百姓都是他的粉絲。在徐州,他修堤治水,用詩句“夜聞沙岸鳴甕盎,曉來雪浪浮鵬鲲”描寫了當時情景。在密州,他寫下了“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詞句。在杭州,他疏浚西湖,革新除弊,給後人留下了名勝蘇堤,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千古佳句。再後來蘇東坡有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更是創作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以及前後《赤壁賦》《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等脍炙人口的詩詞名篇。在惠州,他安貧樂道,題詞詠賦,推廣文化。而後人“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的詩句,則寫出了貶惠期間的蘇轼,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純粹文人,對一個城市産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現在惠州還可以看到衆多的如孤山、朝雲墓、六如亭、西湖長橋等遺迹。“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當蘇轼描寫自己和美生活的詩傳到當朝宰輔章敦那裡時,有人說:“原來蘇東坡過得這麼舒服!”于是将蘇轼流放至文明之外、最為荒蠻偏遠的儋州,過起了“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面對厄運, 蘇轼以他随遇而安的超然态度,力勸農耕,和親黎漢,移風易俗,傳播文化,與海南百姓一起,克服種種困難,結下了親密友誼,儋州也成為當時海南這片文化沙漠的肇興之地、千年的文明古城。谪居海南的東坡先生曾感慨的寫下“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等詩句。公元1100年,蘇轼谪居海南三年後遇赦北歸,臨别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 茲遊奇絕冠平生”,“問餘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詩句。還有鳳翔、颍州、湖州……是以秦觀一句詩寫得好:“我獨不願萬戶侯,但願一識蘇徐州”。這就是有趣之人的人格魅力。

人生就像一首小艇,志是航向标,識是望遠鏡,力是發動機,趣是調味品。隻要青年朋友們真正做到了有志、有識、有力、有趣,你們駕駛的人生小艇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到達光明的彼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