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下五萬小時片庫,“影視版權之王”十年逆襲

吃下五萬小時片庫,“影視版權之王”十年逆襲

2022年2月,經典美劇《老友記》在國内五大視訊網站平台全網首播,該劇由華視網聚在國内新媒體獨家發行。(視覺中國/圖)

2022年2月13日,捷成股份(300182.SZ)公告稱,旗下控股孫公司新疆華秀與騰訊簽訂了一筆18億元的《影視節目授權合同》。名不見經傳的“影視版權之王”由此揭開面紗。

捷成股份的版權營運業務由控股子公司捷成華視網聚(常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華視網聚”)負責,新疆華秀是華視網聚的控股子公司。

官網顯示,華視網聚擁有的電影、電視劇、動漫的片庫總時長約5萬小時。自2019年起,華視網聚公開宣稱自己為“全國最大的新媒體版權營運商”。

華視網聚的商業模式是,采購影視劇獨家的資訊網絡傳播權,在獨家版權的使用期限内,再向下遊平台多次授權分銷。下遊平台中,騰訊、愛奇藝、優酷等視訊網站與華視網聚合作将近10年。2019年起,B站、位元組跳動也開始從華視網聚采購影視版權。

據捷成股份對深交所的回函,騰訊此次購買的影視版權總量6332部,總時長約8300小時,占華視網聚片庫總量的16.7%,授權期限為6年。

為了進行多管道分銷,華視網聚通常分銷給下遊平台的是非獨家版權。但是,此次合作授予騰訊的版權具有排他性質。這意味着,在未來6年裡,其他平台想要購買上述6332部影視,都繞不過騰訊。

市場普遍認為,騰訊此舉是為了遏制抖音、快手等新興短視訊玩家。

2021年4月,騰訊、優酷、愛奇藝等曾聯合七十多家影視傳媒機關釋出聯合聲明,抵制短視訊作品中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等侵權行為,維護影視版權。

影視版權大戰讓華視網聚浮出水面。它過去為何能悄悄吞下海量版權?

“抄底”便宜版權

版權分銷業務伴随視訊網站的興起而出現。

2005年前後,洋芋網、優酷網、樂視網等視訊網站誕生。當洋芋網等靠廣告、會員收入覆寫采購内容的成本時,樂視網卻通過分銷影視版權,将采購成本轉嫁給其他平台,甚至實作盈利。

“一些視訊網站的采購部門不過十幾人,哪有精力去對接上遊幾千個内容方?”華西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李钊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影視行業,上遊内容生産方數量衆多且分散,一年出品不到一部劇的影視公司不在少數。樂視網這樣的公司應運而生,對接内容産業上下遊,是海量版權的內建商、營運商以及分銷商。

一家視訊網站的版權采購經理張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些影視公司的管道資源其實比較少,“在自己管道不行的情況下就會賣給分銷商”。張傑入行9年,曾做過發行人。

此外,不是每部影視劇都能找到管道。“對于一些票房少影響力弱的電影,拿着片子一家家找人接未必會接,版權代理商多年的關系,賣個面子的事總是有的。”前樂視副總裁劉培堯曾在知乎上答道。

據樂視網招股說明書,在行業發展早期,多數網站采取免費上傳模式,造成大量影視内容被侵權。那一時期,版權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采購價很低。

樂視網得以積累大量便宜的版權。根據樂視網招股書,公司2007年至2009年采購電影、電視劇的均價分别為1.74萬元/部、2.68萬元/部、1.47萬元/部。三年時間,樂視網采購了3723部影視版權。

2010年,國家版權局等部門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的“劍網行動”,視訊網站開始了正版化運動,業内對版權的需求增加。憑借早期囤積的版權,樂視網嘗到了甜頭。年報顯示,樂視網2011年實作營業總收入5.99億元,同比增長151.22%,淨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87.05%。

憑借先發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樂視網擁有全國最大的影視版權庫。

當時和樂視網同享紅利的有兩類公司。一類與樂視網相似,本身是視訊網站,但開拓了版權分銷業務;一類是專門的版權分銷商,比如佳韻社、盛世驕陽和華視網聚。

華視網聚成立于2010年,相比于其他對手,入場較晚。官網顯示,華視網聚最早是向電視台采購版權。2010年11月,華視網聚與央視動畫達成全片庫采購的戰略合作,次年6月,又獲得新加坡最大電視台新傳媒集團獨家授權。

版權分銷看起來門檻不高,實際上是一門燒錢的生意。一位在華視網聚做版權采購工作的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各家公司在采購版權時,價格是競争的主要因素。

2010年左右,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攜資進場,加之各大視訊網站謀求上市,掀起了版權采購之戰,版權“白菜價”時代一去不返。

購買獨家版權尤其需花費大量資金。根據《2014騰訊娛樂白皮書》,當年出現12部版權價格超百萬級大劇,而2012年和2013年加起來隻有8部百萬級大劇。

另據娛樂産業研究機構藝恩咨詢資料,2014年以樂視網、愛奇藝、騰訊視訊、優酷洋芋和搜狐視訊為代表的五大視訊網站版權采購規模達到81億元,同比增長31%。

此外,獨家影視版權的期限通常是5—10年,最長為50年,這要求分銷商不斷投入資金維護版權庫。

以樂視網為例,在巨虧之前,一直在大手筆采購版權。财報顯示,2012年,樂視網影視版權的賬面原值為21.30億元,到2017年年底,已增長至96.42億元。

一統天下

與樂視網相比,早期的華視網聚資金實力要弱得多。2014年,樂視和華視網聚賬上的貨币資金分别為5億元、8708萬元,資産總額分别為88.51億元、2.63億元。

直至華視網聚遇到靠山。2014年初,捷成股份花7000萬元買入華視網聚20%的股權。2015年下半年,捷成股份又以32億元将華視網聚剩餘80%股權拿下,其中,12.8億元為現金支付,其餘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捷成股份最早是一家音視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于2011年上市。上市兩年間,捷成股份的營收和淨利潤都有所增長,隻是增速放緩。

對于這個跨界收購的舉動,捷成股份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公司在2005年就開始做影視節目的交易平台,隻是因為上市需要突出主營業務,是以擱置了這個項目。

捷成股份自上市後一直瘋狂并購。鼎盛時期,業務遍布版權營運、影視制作、音視訊技術、教育資訊化四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被收購剩餘股權時,華視網聚的估值高達40億元,第一次收購時,其估值僅有3.5億元。不過,華視網聚的業績表現證明了捷成股份的眼光獨到。華視網聚承諾2015年—2017年的扣非淨利潤分别不低于2.5億元、3.25億元、4.225億元,全部達标。

搭上資本市場快車,華視網聚有了更多資金,進入版權快速積累期。捷成股份曾公告稱,從合同金額來看,僅2017年上半年,華視網聚的版權采購支出就達10億元。

另外兩家版權分銷商佳韻社和盛世驕陽也投入了上市公司懷抱。2011年、2015年,華策影視(300133.SZ)和皇氏集團(002329.SZ)分别對它們進行了收購。

行業格局在2018年發生巨變。

這一年,影視行業進入“寒冬”,華策影視的業績開始下滑。佳韻社公布的産品目錄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公司采購了超過2萬小時新媒體版權,但絕大部分電視劇、電影的發行時間在2018年以前。這意味着,佳韻社近幾年很少出手采購新的版權。

盛世驕陽被收購後未能完成業績承諾,于2018年被皇氏集團虧本甩賣,後來寂寂無聲。樂視網則因燒錢擴張,2017年上半年開始虧損,負債累累,最終退市。

2019年9月,捷成股份在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透露,2018年以前,華視網聚和盛世驕陽、樂視網是國内三大版權營運商,其餘兩家公司出現經營問題後,相關版權内容都被自己買下了。

自此,華視網聚開始宣稱自己擁有國内最大的影視版權庫。

李钊表示,相比國外成熟的版權保護和内容付費環境,中國目前的影視版權分銷市場規模僅為百億級别。“近幾年,國内的院線電影票房市場規模是五六百億元,電影在院線下線後,其版權一般隻有1/10不到的變現空間。”

但他認為,随着知識産權保護政策進一步加強,加之短視訊的興起,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至千億級别。“版權分銷業務的價值不僅僅是每一部片買賣賺取的差價利潤,更是長期積澱下來的優質版權庫,特别是獨家版權庫,網際網路内容平台的核心競争力就是優質内容。”

“除了每年新上映的電視劇,經典劇的分銷價值也很高,像一部二十年前火遍全國衛視的《鐵齒銅牙紀曉岚》,每年的版權收入是千萬級别的。”李钊說。

換言之,版權庫是分銷商的護城河。捷成股份曾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過去内容不可再生,華視網聚對曆史片庫内容規模化持有,即使大資金進場,華視網聚也不會對這些内容進行轉售(華視網聚隻提供按年的平台播出授權,而不會提供轉授權)。”

吃下五萬小時片庫,“影視版權之王”十年逆襲

2019年8月30日,第二屆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在南京開幕。(視覺中國/圖)

不懼優愛騰

龐大的曆史片庫是華視網聚的一個優勢,但是優愛騰崛起後,華視網聚為何還能拿到大量影視版權?

大多數情況下,在電影上映前或電視劇上線前,版權采購方就會和片方敲定合作。

據張傑介紹,以電視劇為例,片方把劇本劇照、故事大綱、人物小傳、片花樣片等評估材料發給采購方,采購方的評估部門會算出大概的收益和産投比,然後給片方報價,這一階段就能簽署合同。

這意味着,能否拿下有潛力的版權,依賴于采購團隊的專業能力。

“中國有太多的影片拍完播不了,首要的問題就是沒找到發行管道。”影視制作公司荷瑞傳媒的董事長劉凱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評估(分銷商)發行能力的關鍵不是團隊大小,而是人際關系。”

在收購華視網聚後的第一場投資者交流會上,捷成股份的副總經理就透露,華視網聚的團隊裡有一位曾在鳳凰衛視工作過的人士,“在這個圈裡面人脈豐富、積累很多,眼光獨到”。

捷成股份2015年收購華視網聚的關聯交易報告書顯示,華視網聚的創始人團隊已在傳媒、網際網路等領域積累了近十年的專業知識和人脈資源。

其中,陳同剛、張明、金永全都曾在激動網工作。在激動網時,陳同剛主要負責影視劇版權的采購、整合、分銷營運;張明擔任公司的管道部總監,金永全任人力資源總監。激動網是一家從事版權分銷業務的視訊網站,後被複星集團(00656.HK)收購,但因經營不善,已退出市場。

此外,劉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相比電影,視訊網站更青睐采購電視劇,是因為後者播出時間長,便于視訊網站插入廣告,擷取收益。

而在優愛騰不怎麼競争的電影市場,華視網聚幾乎沒有對手。捷成股份曾公開表示,2016—2017年,在所有票房過億的電影版權裡,隻有《女兒國》沒拿。

雙方有時也會聯合采購熱門影片。2019年,捷成股份和優愛騰聯合采購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大片。

在電視劇版權市場,優愛騰的競争也僅限于頭部劇。

劉凱介紹,視訊網站的采購價格通常要比電視台高,比如一部制作成本1億元的電視劇,若電視台出價1億元,那麼視訊網站會多出幾千萬元。

“買頭部劇一定是虧錢的。”李钊表示,視訊網站看重流量,即使虧本,也要獨家采購頭部劇做差異化競争,以此引流。而為了滿足平台内容的豐富度,視訊網站仍會從分銷商處購買成本效益較高、數量較大、非獨家的片庫。

捷成股份曾在投資者提問“如何了解華視網聚與視訊網站的業務邊界”時透露,“華視網聚購買的更多是二三線衛視的内容,一線衛視相對較少”。

2019年至2021年,華視網聚與騰訊交易帶來的營收分别占公司總營收的25%、15%和15%。

捷成股份董秘曾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在BAT收入的大幅增長,絕大部分是非獨家的銷售出來的,而不是獨家的大片賺出來的”。

華視網聚還在采購海外影視版權。2022年2月,經典美劇《老友記》在國内五大視訊網站平台全網首播,該劇由華視網聚在國内新媒體獨家發行。

2016年,華視網聚在戛納電影節上采購國外片源。當年年底,捷成股份董秘向投資者聊起這次采購時表示,“這些片源可能是國内未引進的,或是比較小衆的類型片,做線下發行不夠經濟,華視網聚買來後再去做分類,一方面可以對營運體内内容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好的片子可以進行線上點選分成。”

吃下五萬小時片庫,“影視版權之王”十年逆襲

華視網聚的護城河是龐大的曆史片庫。(視覺中國/圖)

“買大帶小”

上述關聯交易報告書指出,華視網聚的競争力之一是“首輪銷售收回成本”的采購政策。

張傑表示,通常頭部影視劇才能實作首輪銷售回本。以2015年國産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為例,2015年7月,華視網聚從安樂影業花5600萬購入8年的授權,當年9月前,就已分銷給騰訊視訊、PPTV、樂視視訊、百視通等六家平台,收入5056萬元。

不過,即使分銷商買到票房影響力弱的片子,也不會爛在手裡。前樂視副總裁劉培堯曾表示,“代理商會拿看似肯定不賺錢的高價獨家啃下一部大片,但是賣的時候搭售低價收來的小片獲利,是以‘組包’這個産品設計環節也是學問。”

華視網聚也深谙“買大帶小”之道。自2018年起,華視網聚也加大了對頭部劇的采購力度。對此,捷成股份曾在接待券商調研時表示,采購頭部劇的資金需求比較大,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也不賺錢,但公司采購的原因和視訊網站不一樣,目的是“持續改善内容庫,未來擴大發行和增大行業競争壁壘”。

上述關聯交易報告書顯示,華視網聚與下遊管道的版權分銷模式有固定金額版權、點播分成、保底加分成以及置換銷售四種模式。

固定金額版權業務模式又分為單片銷售、打包銷售及架構銷售。其中,打包銷售就是将多部影片捆綁打包,或以片庫的形式進行授權分銷。

架構銷售是華視網聚創新的一種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時間段内,按照約定的數量,提供不同類型和票房/收視率水準的影視版權給下遊平台。

上述關聯交易報告書顯示,華視網聚通常在年初就與下遊管道簽署架構協定,這令公司能夠實作“以銷定采”。

2018年5月,捷成股份董秘在接待券商調研時表示,華視網聚采購價格的制定是取決于下遊管道端的,如果下遊所有平台管道的價格能覆寫1年的采購成本,華視網聚就能買,另外,對于BAT三家平台,如果3年的價格能夠覆寫成本,也可以買。

捷成股份也曾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指出,公司出多少預算進行單片采購取決于自己的内容發行能力,而非資金量的大小。

對分銷商來說,分銷得越多,就掙得越多。華視網聚一直強調“多管道、多頻次、多輪數”的數字化分銷。近年來,除了TV端、視訊網站等,華視網聚還拓展了華為、移動咪咕等客戶,與後者采取聯合營運、收益分賬的模式。

盡管華視網聚賺錢,但捷成股份斥資三十多億收購它積累了大量的商譽風險。

2018年—2020年,華視網聚的淨利潤分别為6.50億元、3.97億元、4.62億元,但捷成股份的淨利潤分别為9075萬元、-23.25億元、-12.39億元。其中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業績爆雷,都是因為大額計提商譽減值。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視網聚占捷成股份總商譽的97%左右。同時,捷成股份商譽仍占總資産的28%,商譽減值風險依然不低。

與此同時,捷成股份的現金流緊張。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捷成股份的貨币資金為1.79億元,而短期借款達10.71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46億元。

公告顯示,自2020年起,捷成股份第一大股東徐子泉頻繁減持7次,套現約2.3億元。

南方周末記者曾約訪華視網聚,公司表示,暫時不友善接受采訪。捷成股份董秘辦電話始終未能接通。

(應受訪者要求,張傑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封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