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病報帳比例還将提高,基因檢測或迎新機遇?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時,李克強特地提到了:“我們建立了大病醫保的制度,一些病種在有些地方能報帳到30萬元到50萬元,高的地方還有不封頂的。總體上城鄉居民看病的報帳比例能夠達到70%,随着國力的增加還會逐漸提高。”

過去10年,中國醫保事業的發展有目共睹,如今已經逐漸觸及重特大疾病、罕見病的保障問題。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對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中的基因檢測發表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陳賽娟明确提出:要将惡性良性腫瘤基因檢測放到醫療機構當中,杜絕醫療安全隐患和腐敗。

2021年的“張煜醫生事件”,曾在業内引發激烈讨論。基因檢測已經進入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日常,甚至更前沿的惡性良性腫瘤早篩也已有大量布局。但很多相關業務開展并不規範,引發的社會問題較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也建議:将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等重點高發、且容易實作的惡性良性腫瘤篩查納入醫保。

2022年,基因檢測行業可能迎來全新的機遇。

基因檢測院内進行,杜絕行業亂象

基因檢測,如今幾乎成為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必選項。但對很多中晚期患者來說,基因檢測成了沉重的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表示:很多農民朋友在治療惡性良性腫瘤的過程中非但沒有延長生存期,還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往往人财兩空,家庭還要背上一大筆債。

規範惡性良性腫瘤診療迫在眉睫。

2022年初,國家醫保局點名一起騙保案,涉案員工正是篡改了基因檢測報告資料,強行報帳診療用藥。很多靶向藥物都存在類似問題,隻有檢測到相關靶點陽性,才能用藥或者進入醫保報帳。

根據Analysys易觀的估算,2022年中國的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将達到650億元以上,比2016年翻了4番。迅猛發展的同時,問題也随之而來。

看病報帳比例還将提高,基因檢測或迎新機遇?

陳賽娟指出:醫療機構普遍缺乏NGS技術的臨床診斷資質許可,第三方檢測機構應運而生,但良莠不齊,沒有統一的質控體系。且收費高昂,容易滋生巨大的醫療安全和腐敗隐患。

健識局從一些患者中得知,一次基因檢測的費用在8000到20000元不等,而且不能報帳。醫生一般會推薦院外的基因檢測機構。

一家基因檢測機構的從業人員向健識局表示: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通常會以科室名義與一家基因檢測機構長期合作。患者如果拿其它機構的檢測報告,醫生不會認,患者隻能花錢重做。

這種競争環境之下,篡改檢測報告等亂象難以避免。

陳賽娟建議,通過試點的方式,将基因檢測放到醫療機構當中,盡快開展臨床實驗室自建項目,讓醫療機構能夠為患者做NGS基因檢測,同時制定基因檢測行業的規範标準。

健識局了解到,已經有醫療機構提前進行了布局。天津一家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的從業人員曾對健識局表示:院方已計劃自己建立基因檢測實驗室,将院外的檢測逐漸轉移到院内。

建議将高發惡性良性腫瘤早篩納入醫保

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正在不斷加強對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力度,早篩早診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内鏡科主任王貴齊表示:最不想看到“晚”字,惡性良性腫瘤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我們自認為健康的時候,有針對性的做篩查和早診十分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表示:癌症早診早治需要規範化。目前缺少對已開展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的系統性評估,也缺少基于中國人群證據的國家癌症篩查指南,影響了早篩早診的規範化開展。

惡性良性腫瘤早篩的最大作用是規範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于金明表示,早期發現就可以通過手術和立體放療治愈惡性良性腫瘤,免去患者後續痛苦。

于金明呼籲将肺癌、乳腺癌等一些高發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早篩納入醫保,在他看來,這些癌種都比較容易實作篩查,納入醫保可以推動各方落實惡性良性腫瘤早篩工作。

看病報帳比例還将提高,基因檢測或迎新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花亞偉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建議将癌症早篩項目和産品納入醫保或商保,對于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參加的防癌篩查,建議納入到門診醫保支付範圍。

但現有的惡性良性腫瘤篩查技術,成本上還不足以普及推廣。有早篩企業對健識局表示:目前的早篩技術和産品價格不低,企業也需要一定時間将成本降下來,為進入醫保做好準備。

早篩對癌症防治意味着什麼?兩會前夕,國際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期刊《JAMA Oncology》釋出了一篇關于美國肺癌的最新流行病學資料報告:美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已經從2010年的46.4/10萬,減少到2017年的40.9/10萬。

美國已經開發了幾種篩查技術和政策來減輕整體的癌症負擔,這一點借鑒。

#癌症早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