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編譯/ 張 鷗

編輯/ 張霖郁

設計/ 皮 皮

來源/The Verge / flamenco campers 作者: Andrew J. Hawkins

還記得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反主流文化運動嗎?年輕人的申訴,嬉皮士與傳統的對抗,充滿激進色彩、富有創造力和颠覆性前衛設計開始流行。汽車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衆面包車T1便誕生在那個時代。

經過了車迷們長久的等待,這款标志性的車型量産版終于在2022年3月9日以全新姿态回到大家視線。

“經典的T1代表着自由和移動性的民主化。通過ID Buzz,大衆将T1的DNA延續到了今天,以全新的姿态進入電動化移動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大衆汽車設計部負責人約瑟夫·卡班(Jozef Kaban)在一份聲明中說到。

ID Buzz及其商用車型ID Buzz Cargo将于今年晚些時候登陸歐洲,面向美國市場的加長軸距版将于2023年亮相,并于2024年上市銷售。據外媒報道,價格雖暫未公布,但預計以接近5萬美元起售。

經典大衆T1▼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大衆面包車與其較小的姐妹車型大衆甲殼蟲齊名,作為文化标志書寫了各自的華麗殿堂。它的正式名稱是大衆T1或Transporter,與嬉皮士運動聯系在一起,更增添了一層反叛和張揚的精神屬性。

高顔值的ID Buzz

雖然大衆汽車的設計師并不想簡單地重制經典T1的外觀,但ID Buzz的許多元素顯然受到了燃油車的啟發。新的面包車像原版一樣提供同樣的日光檸檬黃雙色塗裝方案作為選擇(大衆總共提供了11種顔色)。

ID Buzz▼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在内部,轉向器後面的選檔旋鈕可以使面包車進入驅動或倒車狀态;擋風玻璃下的燈條會使用顔色向司機傳達一些資訊,如路上的障礙物或即将到來的轉彎。儀表闆是一個長方形的數字螢幕,有一個10英寸(25.4厘米)的觸摸屏用于導航和娛樂,12英寸(30.5厘米)的螢幕将作為選項提供。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歐洲版ID Buzz不會像市場上其他面包車那樣大,軸距隻有117.6英寸(2988毫米)。面向美國的加長軸距版本在2024年上市時将會更長,大衆沒有透露具體尺寸。歐洲版的長度為185.5英寸(4.7米),其前懸非常短。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這些超短的前懸,或超出其軸距的車輛長度,将是ID Buzz的決定性特征之一。例如,這輛面包車的軸距比大衆ID. 4長9英寸(22.8厘米),但總體長度隻長5英寸(12.7厘米)。它的車身長185.5英寸(4712毫米),不包含後視鏡寬78.1英寸(1985毫米),高76.3英寸(1937毫米),即使是歐洲版也有138立方英尺(3.9立方米)的貨物空間。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當你踏入車内時,可以切身感受到空間的寬敞度。标準長度的ID Buzz将推出五個座位,所有這些座位都可以調節。前排座椅可以向前和向後移動9.6英寸(24.5厘米),而後排的三人長椅可以完全折疊或以40:60的比例分開,并且可以縱向移動5.9英寸(15厘米)。

标準軸距的六座配置将在以後釋出,個人座椅分三排排列,每排兩個。加長軸距的七座配置也将以2/3/2的形式出現。貨運版的ID Buzz會更加寬敞,可以選擇單人前排座椅和固定隔闆來分隔後部的存儲區域。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ID Buzz的駕駛艙與大衆ID. 4相似,一個10英寸(25.4厘米)的儀表盤與一個10英寸處于中央位置的資訊娛樂系統相搭配。該車的軟體可以在空中更新,并支援蘋果CarPlay和安卓Auto。

大衆真正強調的是ID Buzz内飾的子產品化,其中控台是完全可移動和可拆卸的。這個選項是從2017年概念版延續下來的。它成為了一個多功能盒,裡面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大量的小工具,甚至放置筆記本電腦。對于那些經常要處理車内餅幹碎屑的家庭來說,拆下中控台進行徹底清潔将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ID Buzz也是大衆汽車最具可持續性的車輛之一,它的無皮内飾采用了可回收材料,其面料由10%的海洋塑膠和90%的回收PET瓶制成。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内在美

外觀設計可愛,似乎掩蓋了ID Buzz内在的許多智慧。在歐洲,Buzz Cargo将配備傳感器和軟體,并以此實作自動駕駛功能。完全自動駕駛版本的Buzz要到普通版本釋出後才會出現。Buzz Cargo預計将成為大衆集團有史以來釋出的第一輛自動駕駛車輛。

大衆汽車表示,這款面包車将作為其全面商業乘車和送貨業務的平台,計劃于2025年在德國推出。

ID Buzz(左)可容納家庭和行李,而ID Buzz Cargo可容納兩個1.2 x 0.8米的托盤。(攝影:MARTIN MEINERS/VOLKSWAGEN)▼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當它釋出時,ID Buzz将加入ID. 3掀背車、ID. 4緊湊型SUV和即将釋出的ID. 5雙門跑車,成為大衆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陣容中的最新成員(大衆汽車的ID系列還包括大型SUV ID Roomzz和沙丘車ID Buggy的概念版本)。

所有這些都是在大衆汽車的MEB子產品化電動汽車平台上建造的。随着大衆汽車目标電氣化的轉型之路,這款重制經典的全電動ID Buzz将發揮關鍵作用,成為第一批專門針對家庭銷售的電動面包車之一。

與其他車型相比,ID Buzz似乎肩負着更多的使命。從雙色漆到格栅上非常突出的大衆汽車标志無一不在訴說:它承接着過去的輝煌,同時也必需具有現代性。大衆的産品負責人傑弗雷·李爾(Jeffrey Lear)稱ID Buzz為80-20分割,20%是懷舊,80%向前看。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我們接下來可以期待一輛電動的大衆甲殼蟲?李爾狡猾的回複到:“我還沒有看到任何東西,也沒有聽到任何傳言,但這個平台有一系列的可能性。”

ID Buzz和Buzz Cargo都具有與普通汽車相同的阻力系數(攝影:MARTIN MEINERS/VOLKSWAGEN)▼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ID Buzz的第一個歐洲版本将采用81千瓦時能量的電池組,其中77千瓦時是可用的。它将為後軸電機提供動力,輸出201馬力和229磅英尺(311牛·米)的扭矩。

大衆汽車将其最高速度限制在90英裡/小時(145公裡/小時),很顯然,賽車就免了。不過考慮到它的“祖先”隻能達到60英裡/小時(97公裡/小時),相信大多數消費者或車迷都不會太失望。

大衆沒有透露行駛裡程,但根據預估,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行駛裡程約為300英裡(483公裡)。使用交流電(AC)時的充電功率為11千瓦。使用直流快充的話,充電功率能夠增加到170千瓦。大衆汽車聲稱,該車從5%充電到80%隻需30分鐘。

未來理念:電動車變電網

ID Buzz未來也會提供即插即用功能,這一标準使其能夠自動識别并代表車主授權給第三方充電站。

但ID Buzz有足夠的充電支援要歸功于大衆汽車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a,該公司在全美有670多個充電站,包括近2900個獨立的直流快充點。與特斯拉一樣,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領域,大衆汽車絕對占有一席之地,這也對其發展電動産品大有裨益。

歐洲版的面包車及其商用車将配備雙向充電功能,在這種情況下,車輛可以作為其他電氣裝置甚至整個家庭的電源。大衆汽車的設想是,ID Buzz最終會在需求高峰期用于疏通電網。

除了大衆的ID Buzz,其他主要車企也提出了這一“電動車變電網”的想法,美國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PG&E)分别與寶馬和通用展開了相關合作。

寶馬和PG&E正在合作,探索電動車是否可以支援加州陷入困境的電網(圖源:BMW)▼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經典的大衆面包車

大衆面包車最初是由荷蘭商人本·龐(Ben Pon)設想得來。他是阿姆斯福特鎮的大衆汽車進口商,也是流行的甲殼蟲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出口商。1947年,在參觀大衆汽車工廠時,他看到了一輛由I型車底盤制成的平闆零件運輸車,由此受到啟發,畫出了第一輛大衆貨車的草圖。

僅僅三年後,大衆汽車就将這些最初的圖紙轉化為後來不僅是載人的工具車,也是歐洲主要國家首都工業和貿易所需物品的象征。今天仍然可以在大衆汽車博物館找到同樣的T1。

本·龐的草圖▼

大衆的經典分割:20%懷舊,80%向前看

本·龐的創作成為60年代不循規蹈矩和動蕩的标志,是加利福尼亞嬉皮文化的象征,是鮑勃·迪倫(Bob Dylon)和瓊·貝茲(Joan Baez)所代表的思想象征,是一種與當時的保守社會決裂的新生活方式。

随後,大衆公司生産了多達四代車型,直到現在的T5。它們都沒有打破傳統和前代車型的理念,每一代車型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以至于在50年代,大衆汽車開始在漢諾威建立一個巨大的工廠,專門用于生産這種車型,并使其獨立于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

如今,他們生産了超過四個不同版本的T5車型,與多年前一樣,繼續與社會的變化和需求進行着不間斷的競賽,如今它也被認為是自由和輕松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汽車曆史上,沒有其他一款汽車能像T1一樣向公衆和使用者傳遞這樣的資訊。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城市中,在與家人或朋友露營時,或者隻是享受另一種旅行方式,更安全,更舒适,也更自由(題圖來源Amanda Lopez/ The Verge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