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極目新聞記者 詹钘

“無論是六零後還是七零後,心态一定要年輕。”

3月9日中午13時,在河北保定曲陽縣一個農村大院裡,51歲的甄淑梭身着一件青色傳統服飾,一邊揮舞刀槍,一邊跟直播間的網友互動。評論區裡,不少人稱贊甄淑梭很年輕,也有人稱其是戲曲的傳承者。

二十多年前,甄淑梭遠走他鄉去往溫州,成為當地戲曲界最為知名的刀馬旦“妞妞”;如今,随着戲曲市場萎縮,她從公衆的視線中離開,回到鄉村,來到網絡舞台,其事業通過另一種方式在持續。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年少學習戲曲

甄淑梭從小喜歡戲曲,愛好武俠,崇拜那些俠士教訓壞人、打抱不平的姿态。

上世紀八十年代,戲曲廣為流行,不少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戲校裡學習唱戲,期待學習後進入戲團,演出維生。

13歲時,同樣喜歡戲曲的母親将甄淑梭送往曲陽縣裡的戲校,跟她一同學習的有188人。那時,每個月8元的學費,是家裡一筆不小的開支。

甄淑梭還記得,她第一次登台就是戲校組織的演出,那一場演的是白蛇傳的青蛇段。“當時還小,戲服都撐不起來,袖子往上卷了又卷。”從那以後,她跟着學校隊伍到鄉下去演出。

在學校時練的是基本功,包括下腰、耗腿、踢腿、拿頂等動作。經過2年的摸爬滾打,甄淑梭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并成功進入縣裡的戲團,跟随演出。

當時,戲團并沒有明确分工,演出唱的也都是河北梆子、評劇,甄淑梭并非專業的刀馬旦。刀馬旦是文武雙全的行當,不僅要練武旦的動作,也要學習念白、調嗓子等文戲的技巧。直到1994年,在北方戲劇不景氣的環境下,為了生存,從戲校出來多年的甄淑梭和夫妻一同去了浙江溫州,才正式練習刀馬旦,并在當地戲曲界一舉成名。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溫州最紅刀馬旦

即使在現在,在溫州戲曲界提起“妞妞”,沒有人不認識。

1994年到溫州時,甄淑梭剛剛生下孩子,功夫已經落下很多,但練了7天就開始上台演出了。第一場很不順利,因失誤多次将槍掉在地上,觀衆也不時傳來笑聲。

“下場之後我就哭得厲害,就不想練了。”好在經過前輩的開導,甄淑梭堅持了下來。沒想到,因為之前每天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堅持訓練了半個月,功力就恢複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溫州的戲曲事業異常火熱,當地群眾有錢、也願意花錢看劇,在北方戲曲不景氣的情況下,溫州戲曲市場一枝獨秀。

從上戲校開始,甄淑梭的藝名一直叫“妞妞”。雖然她不是科班出身,但在溫州演出時,“妞妞”不僅基本功紮實,勤奮,人緣還好。演出中,她還自創了一些高難度動作。不知不覺,“妞妞”成為了溫州第一武旦。

“當時就是如果沒有‘妞妞’,别人就不讓你劇團在這裡演。”那時,南方流行的“打鬥台”,兩個戲班鬥戲,鬥赢就有獎勵,知名度也會提高。一年20個打鬥台,“妞妞”參與的就沒輸過。當地觀衆笑稱,“來多少個武旦,都鬥不過一個‘妞妞’。”

因為甄淑梭太火,最累的時候,她一天要演三場。有時剛從戲台上下來,就被其他劇團拽到機車上拖走,“當時是沒有我,他們沒辦法開戲,我也難以拒絕。”

在那個年代,甄淑梭和夫妻兩人一天的收入已經達到360元,當時溫州的房價每平方米也才2000元。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頭牌“刀馬旦”走進直播間:凋蔽行業裡的意外火爆

換一個舞台繼續

轉眼間,甄淑梭在的溫州演出生活已經二十多年,兒子和女兒也都已經長大成人。

2020年,新冠疫情來臨時,溫州當地不少戲曲演出都被取消,之後一直斷斷續續恢複演出,總共沒演過幾場。

沒有演出的日子裡,甄淑梭一直堅持每天練功。兒子發現母親每天還在練習,建議她開個視訊直播試試。沒想到,疫情期間她直播一開,人氣就特别旺。開播第5天,直播間内就有1萬多人觀看,甄淑梭很興奮。

疫情過去後,當地戲曲演出市場已經大不如前,甄淑梭選擇和夫妻一起回河北老家。

雖然換了地方,甄淑梭的直播還在繼續。不同的是,相較于之前直播間受到的追捧,每場直播間人數隻有一二十個人甚至幾個人,但甄淑梭一直在堅持。那些鐵杆粉絲們也在留言區鼓勵她,“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兩年時間過去,甄淑梭的視訊賬号粉絲已經超過100萬。如今,她每天的兩場直播,每場都有超過萬人線上點贊。

在甄淑梭拍攝的視訊裡,最火的一條點贊量達到139萬,視訊拍攝的是她揮舞燒火棍的場景,一旁的背景是農村院落正在燒火的大鍋。評論區不少人大贊“好功夫”,還有不少零零後、九零後給視訊點贊。

甄淑梭自稱是一個内向少言語的人,但是練功她每天都沒有停止。因為她一直期待有重返舞台的機會,當機會來臨,她便會穩穩抓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