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上世紀60年代,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開發了一款啤酒遊戲,一款類似于大富翁的政策性趣味遊戲。他們讓學生們通過遊戲體會産銷系統供應鍊中存在的牛鞭效應,即需求小幅上揚,卻導緻庫存過度增加,進而引發産品滞銷的商業現象。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在遊戲裡學生可以分别選擇扮演啤酒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三種角色,彼此之間隻能通過訂單、送貨程式進行溝通,每個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權,決定該向上遊下多少訂單、向下遊銷多少貨物,以使自己控制的角色利益最大化。

顧客則由遊戲自動扮演(自動生成需求訂單),隻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對顧客,批發商供貨給零售商,制造商供貨給批發商,由此模拟市場需求變化以後,對零售商、批發商和制造商的影響。

你所經營的産品是一種銷量非常穩定的品牌“情人啤酒”,顧客大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由于情人啤酒銷量十分穩定,啤酒的交貨期為4周,零售商每周都會銷售大約4箱啤酒,他們也會訂購4箱啤酒,把啤酒的庫存量保持在12箱,以免出現缺貨。

第1周風平浪靜,零售商銷售了4箱啤酒,批發商又送來4箱啤酒,同時拿走4箱啤酒的訂單,庫存結餘12箱,這是零售商的正常操作。

從第2周開始,某搖滾樂團在附近舉辦了一場露天音樂會,導緻第2周啤酒銷量增加了一倍,達到8箱,隻剩下8箱啤酒庫存了。零售商以為是有人舉辦宴會多買了一些啤酒,為了應對銷量變化,這周訂了8箱啤酒。

第3周演唱會還在進行,啤酒銷量仍然是8箱,批發商送來4箱啤酒,可庫存隻剩4箱了,按照這個銷量,下周啤酒庫存就為零了!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零售商認為一定是啤酒商做了品牌宣傳,導緻啤酒銷量大增,還納悶為什麼沒有事先通知自己。為了避免缺貨,他們這周訂了12箱啤酒。其實,在搖滾樂團新專輯的主打歌曲裡,結尾有一句“我喝下最後一口情人啤酒,投向太陽”的歌詞,讓情人啤酒一下子火了起來。

第4周,仍然銷售了8箱啤酒,零售商也聽說了音樂會的事情,批發商送來4箱啤酒,可是庫存全賣光了!是以零售商一口氣訂了16箱啤酒,免得出現缺貨,影響聲譽。

第5周仍然銷售了8箱,批發商送來4箱啤酒,可是庫存已然耗盡,出現了缺貨情況。零售商隻好跟兩位預約的老顧客道歉:“非常抱歉,下周一到貨我馬上給您送去。”零售商立即又訂了20箱啤酒。

第6周庫存情況依然嚴峻,銷售了8箱,批發商送來8箱啤酒,可庫存仍然缺貨。考慮到之前已經多訂了一些貨,零售商又繼續訂了16箱。

第7周銷售仍是8箱,到貨12箱啤酒,總算補足了缺貨,可庫存仍然為零,零售商減少訂貨量到12箱。

第8周到貨16箱啤酒,考慮到之前的訂貨量,零售商又恢複到正常的每周4箱訂貨量,庫存也恢複到8箱,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水準。

第9周到貨20箱啤酒,考慮到還有很多在途庫存,零售商就沒有繼續訂貨,幸好銷量仍維持在8箱/周,看來這将是未來的常态。庫存已經悄悄增加到20箱,下周不能再訂貨了。

第10周沒有訂貨,可又收到16箱啤酒,銷量回落到每周4箱,因為音樂會結束了,庫存增加到32箱,零售商感受到庫存的巨大壓力。

第11周收到12箱啤酒,銷量保持在每周4箱,庫存增加到40箱,比正常時的庫存增加了兩倍以上。

盡管零售商已經停止訂貨,他們的庫存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掉,好在啤酒是一種快銷商品,如果是不常用的商品,滞銷的後果将更加嚴峻。

這僅僅是一場音樂會帶來的市場變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節假日活動,影響到市場需求的變化,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既不丢失客戶,同時又不産生過多的庫存積壓,的确是一個困難的課題。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表1:啤酒遊戲中零售商和批發商針對市場需求的訂貨情況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圖1:音樂會引起零售商啤酒銷量變化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圖2:音樂會引起零售商啤酒庫存變化

【專欄】葉京生:啤酒遊戲與庫存計劃

圖3:音樂會引起的批發商啤酒庫存變化

從圖中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場為期8周的露天音樂會,零售商啤酒需求從每周4箱變為8箱,就引起了零售商訂貨的大幅波動,啤酒庫存由正常時期的12箱,增加為最高點40箱,而且還出現了2周的啤酒缺貨情況。

市場的這一變化傳導到批發商那裡,造成的影響更大,不僅讓批發商的庫存由正常時期的12卡車,增加到最高點的94車,而且還出現了連續5周的供不應求,不僅失去了很多商業機會,還對品牌産生了負面影響。

同樣,制造商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

情人啤酒隻是啤酒制造商的一款産品,從制造到出貨需要2周時間。這種啤酒品質不錯,但銷量并不大。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剛剛招聘了一位營銷總監,希望加強市場營銷,擴大銷量。

雄心勃勃的銷售總監上任才幾周,情人啤酒的訂單就快速增長,已經供不應求了。老闆對新來的總監贊不絕口,可由于啤酒廠産能不足,新總監申請立即增加生産線,老闆當然十分支援。

8周以後,新的啤酒生産線建成,産能擴大了一倍。可是這時候市場卻回歸正常,很多批發商的訂單變成零,導緻這條新增加的生産線完全不能開工!制造商産能過剩,庫存增加,顯然,新生産線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面對巨大的啤酒庫存和停滞的生産線,曾經信心滿滿的銷售總監隻好遞上辭呈......

上面的圖表隻是啤酒遊戲的一種結果。幾十年來,來自不同背景的數萬人參與了啤酒遊戲,相同的危機還是一再發生,得到的結果也幾乎完全相同:下遊零售商、中遊批發商和上遊制造商,初期都嚴重缺貨,後來又嚴重積壓,其原因必定超乎個人因素。

這就是經濟學裡的庫存加速器理論(Inventory accelerator theory),也被稱為牛鞭效應,正是牛鞭效應給庫存計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那麼,有可能避免庫存缺貨或庫存積壓嗎?怎樣才能縮小牛鞭效應?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将讨論從啤酒遊戲中獲得的啟示,以及對于庫存計劃的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