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被稱為“網際網路茶水間”的脈脈,要做“大衆點評”了。

“先看點評,再找工作”,這是職場社群APP脈脈近日推出的一項新功能——公司點評。員工可以在脈脈發表對公司的評價、回答求職者的提問,甚至給公司打分,俨然一個“職場版大衆點評”。

實際上,無論是“公司點評”,還是“職得去”榜單,背後都是脈脈想發力招聘業務的野心。有業内人士指出,公司點評更像是脈脈為招聘業務引流的工具。紅星資本局發現,在公司點評之外,各家公司的“崗位招聘”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

随着“公司點評”新功能上線,脈脈迎來不少質疑聲。有使用者表示脈脈“公司點評”機制的客觀性存疑,同時脈脈還存在社群謠言和水軍刷評等問題。脈脈CEO林凡聲稱:“公司點評目前隻開放給現任員工以及前任員工可以對企業點評”,但紅星資本局親測發現,一個沒有通過脈脈身份認證的賬号,依然可以發表公司點評,并且通過稽核,出現在了該公司的評分頁面。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脈脈要做“職場版”大衆點評

控評、水軍、灰産如何解決?

“五星,好公司,給人漲錢的就是好公司。”

“1星半,業務方向混亂,一年能調整三次,能不來的盡量别來。”

在職場社群APP脈脈新推出“公司點評”闆塊,某網際網路巨頭的員工們正以匿名的方式,發表着對公司的點評。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此外,脈脈還上線了“職得去”榜單,在脈友入職熱榜、薪資福利榜、名校生最愛去、最無年齡焦慮公司等标簽下,評選出數個公司。紅星資本局發現,位元組跳動、騰訊(騰訊控股00700.HK)、阿裡巴巴(09988.HK)等網際網路大廠均“榜上有名”。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對于公司點評功能,脈脈信心滿滿。2月17日,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喊出:“脈脈要重新定義求職模式”、推動招聘行業進入“點評時代”、“消費點評,讓差評店鋪消失了;脈脈公司點評,将讓差評公司消失”的口号,有意将點評與求職、招聘挂鈎。

“公司點評”新功能上線,脈脈随即迎來不少質疑。有使用者表示脈脈“公司點評”機制的客觀性存疑,同時脈脈還存在社群謠言和水軍刷評等問題。

3月2日,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在微網誌釋出長文,針對網友質疑的點評客觀真實性、社群謠言、水軍刷評三個方面進行了公開回應。

“點評本身具有主觀性,但會制定好規則讓點評越來越趨近客觀真實全面;脈脈創造員工和企業平等對話的平台,保障員工的發言權,也用規則限制謠言的産生和傳播;隻有現任員工和前任員工才能點評,防範刷好評和水軍。”林凡說到。

CEO親自出面回應,為脈脈的“公司點評”功能增加了不少熱度。值得一提的是,脈脈宣布要做公司點評以來,林凡的言論就頻頻登上微網誌熱搜,“脈脈CEO吐槽目前招聘模式落後”、“脈脈CEO回應點評模式争議”等,為新功能增加了不少關注度。

下一個“匿名職言區”?

公司與HR不看好,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相比林凡的信心滿滿,公司和HR們對“點評”功能的情緒卻複雜得多。

“員工對公司的點評,對HR的招聘工作影響很大,有這方面意識的公司都會去控評”,3月3日,一位負責招聘業務的資深HR對紅星資本局表示。

另一位網際網路公司招聘端HR也對紅星資本局提到:“脈脈的職言區已經有類似功能了,其中評價有好有壞,用不好就成為吐槽公司的管道,公司都比較謹慎”。

有脈脈職言區在前,HR們對“公司點評”的擔憂或許不無道理。一直以來,脈脈職言區因匿名制度,被形象地稱為“網際網路茶水間”、“網際網路人的樹洞”,但在網際網路公司心中,脈脈職言區又被視為:“大廠公敵”。

許多引爆企業輿論的話題都是從脈脈職言區發酵,例如,王者榮耀團隊的年終獎、陸奇從百度離職、拼多多員工事件、位元組跳動員工猝死等。甚至各家網際網路公司裁員的消息也最早在脈脈職言區曝出,也是脈脈目前最吸引流量的活躍闆塊。

但問題也随之而來,因為職言區匿名資訊的真假難辨,脈脈被不少網際網路大廠告上法庭。紅星資本局在天眼查搜尋發現,脈脈的營運主體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涉及60條法律訴訟,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名譽權糾紛、商業诋毀糾紛案件占大多數,對象不乏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如便利蜂、位元組跳動、百度等。

實際上,脈脈的匿名制度早已引來監管關注。2018年7月,脈脈就因匿名區涉嫌侮辱诽謗他人,侵犯他人名譽、隐私等合法權益的問題被北京市網信辦約談,責令關停,此後,脈脈匿名區更名為現在的“職言”,但依然允許使用者使用花名發言。

紅星資本局發現,脈脈的新功能“公司點評”也采用随機花名的方式,與已有的職言區并無太大差別,不禁讓人想問,“公司點評”又如何避免匿名制度的缺陷?

脈脈CEO林凡聲稱:“公司點評目前隻開放給現任員工以及前任員工可以對企業點評”,但紅星資本局親測發現,一個沒有通過脈脈身份認證的賬号,依然可以發表公司點評,并且通過稽核,出現在了該公司的評分頁面。

随後,紅星資本局就此問題向脈脈官方求證,脈脈官方客服表示:“目前是前員工和已經認證的員工可以點評”,但為何紅星資本局沒有認證也能點評?對方回答:“從您填寫的工作經曆中可以看出在這家公司工作”,但實際上,紅星資本局測試賬号的工作經曆均為虛構,并且未在脈脈進行認證。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借公司點評切入招聘賽道

能否講出新故事?

實際上,無論是“公司點評”,還是“職得去”榜單,背後都是脈脈想發力招聘業務的野心。

有業内人士指出,公司點評更像是脈脈為招聘業務引流的工具。紅星資本局發現,在公司點評之外,各家公司的“崗位招聘”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例如,搜尋位元組跳動公司點評時,會同時顯示位元組跳動有“16130崗位招聘”的字樣。點進“崗位招聘”頁面,可以直接投遞履歷,也能與公司HR直接溝通。

紅星資本局發現,從公司點評闆塊投遞履歷是免費功能,但如果要和公司HR直接溝通,則需要付費開通脈脈的“職業發展會員”。

脈脈上線“公司點評”被指真實性存疑,親測無認證也能評

一直以來,脈脈都被定位為“職場社交”平台,招聘的屬性并不明顯。

一位網際網路公司招聘端HR告訴紅星資本局:“不是所有人都在脈脈看機會,HR很難直接聯系到求職者,隻能碰運氣,回複的人較少”。另一位網際網路公司的HR則直言:“在脈脈上招人轉化率太低,用BOSS直聘更多”。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員工也表示,脈脈并不是自己找工作的首選平台。

但脈脈很早就确立了招聘這一營收管道。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早在2019年,脈脈的廣告、會員和招聘就已經成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其比例分别為40%、40%、20%。

2021年,脈脈CEO林凡在晚點LatePost的采訪中透露,脈脈最早最大的收入是廣告,其次是會員、招聘。但他也提到:“2020年招聘起得很快,已經變成1:1:1了”。

可以看出,招聘業務的快速發展給了脈脈一定的信心。但發力招聘業務,也就意味着脈脈将自己直接擺到了BOSS直聘、前程無憂(JOBS.US)、智聯招聘們的對立面。

不過,脈脈與後者的差距并不小,據QM資料,脈脈2021年12月MAU(月活躍使用者人數)在380萬左右,而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同期MAU均超過1000萬,主打精英人才的獵聘MAU也超過600萬。

另有業内人士對紅星資本局分析到,脈脈從公司點評做招聘業務本身就充滿沖突,一方面開放公司點評讨好求職者,另一方面,又要解決為招聘業務買單的公司方和差評之間如何取舍的問題,想從兩者身上都賺到錢,并不容易。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從2018年D輪融資2億美元後,脈脈再無資本消息,原本計劃2019年上市,也一度擱淺。脈脈能否借“公司點評”來給市場講新的增長故事?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強亞銑

編輯 楊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