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中國汽車發展不算久,雖然目前已經在快速追趕,在新能源領域甚至已經做到了相對領先的地位,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産發動機與海外發動機仍然存在差距,并且在高性能發動機領域,國産品牌目前還是空白狀态。

為什麼國産品牌就是不如合資?内燃機已經經曆如此長時間的發展,工作原理早就爛熟于心,為什麼自主品牌就是做不出一台令人驚喜的發動機?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内燃機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大約17世紀,通過燃料爆炸産生化學能,再通過活塞連杆機構将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進而推動車輛做功。

原理大家都懂,制造出能正常工作的内燃機也不複雜,但要做到行業内頂尖就不是易事了。實際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内燃機的進步已經不能同日而語,即便是同樣的原理,經過不同技術、工藝的加持下,發動機性能也有明顯差別。

個人認為,國内發動機發展勢頭緩慢有幾個原因

根據某個公司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品牌對研發的投入為:長城42億、上汽55億、廣汽50億、長安45億,比亞迪84億。

相較之下,豐田為100億美元,大衆169億美元,通用73億美元,福特80億美元。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投入跟技術高度是成正比的,正是由于對發動機技術的投入不足,發動機技術自然不會有領先世界的進步,這是客觀規律。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衆所周知,機械加工需要高新的機床,正規名字叫數控機床。大陸國内的頂尖數控機床基本依靠進口,據相關統計,中國高精尖數控機床的進口量為全球第一,而德國則是出口量第一。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其中,高精尖行業需要用到的模具,目前大多數都是依靠進口,雖然國内有少部分企業能夠做這種加工裝置,但從性能、成品率、速度、穩定性來看,目前國内的裝置與海外仍然有一定的距離。

汽車發動機又是對精度要求極高的裝置,任何的差池都有可能導緻使用者在用車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而自主品牌的口碑剛剛開始建立,任何差池都可能将努力毀于一旦。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目前,頂級的發動機拼的就是細節上的鑽研,所謂的細節除了發動機的細微資料統計以外,還有發動機加工精度的細微差別。例如,由于加工精度引起了壓縮比不同,将精度提升±0.06,發動機就能提升0.7%的功率和扭矩,降低0.5%的油耗,這就是高精尖數控機床帶來的提升。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目前,在政策的驅使下,各大廠家早已經不會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内燃機的研發中。在如今這個時代,汽車已經不再是拼發動機功率了,新能源、自動駕駛、網際網路、移動出行已經逐漸取代内燃機成為汽車行業中的風向标。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從2020年開始,衆多品牌已經釋出了自家停止銷售純燃油車的消息,在這種大環境下,内燃機的進步自然也會相對放緩。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衆所周知,目前很多自主品牌都推出自家混動車型,個人認為這是在純内燃機過渡到新能源最好的方式。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混動系統同樣需要有内燃機的存在,隻不過相比起單一内燃機動力,混動系統對于發動機的要求相對低一些,主要在效率、油耗方面做文章。目前,自主品牌在混動專用的内燃機方面似乎成績不錯,例如比亞迪DM-i系統就是使用首款專為混動研發的發動機,從油耗表現以及整體的車輛表現來看,這套動力系統算得上是一流水準。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從目前情況來看,内燃機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上文說的主打效率,通過各種高新技術實作更低油耗為目的。不過這種發動機的壽命并不會特别長,等到新能源技術成熟,混動發動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消失于曆史長河中。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另一種是頂級多缸大排量發動機,搭載在超級跑車或者賽車上,成為頂級人群中的享樂機器,實作體感、聽覺、視覺上的三重刺激。

油耗高動力弱?中國品牌發動機不如合資 原因是這!

在全球環保理念的驅使下,内燃機已經從普及型裝置轉變成享樂型裝置,舉個不是特别恰當的例子就是電子表和機械表,當電子表實作了精準走時、可靠耐用之後,機械表就成為人們對精品工藝的追求與審美上的物品,内燃機同樣如此,當新能源完全占據主流時,傳統内燃機追求的是更高端化的享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