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系車拾級而下,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本文首發于《紫金商業評論》,授權紫金财經釋出,轉載請注明來源)
那一年,韓流刮過大江南北,人們談論《藍色生死戀》,喜歡《浪漫滿屋》,追逐《來自星星的你》,一部《摩登家庭》讓人們對南韓女子的賢惠津津樂道。南韓的産品也随着影視劇,風靡中國。
那一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結構也很傳統。在合資汽車品牌中,向來有德系、美系、日系、韓系的“鄙視鍊”,其中韓系雖然處于最末端,但成本效益的政策所向披靡。吉利、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孱弱的年代裡,同級别競品中,韓系品牌乘用車往往比德系、美系的定價低出3萬到5萬元。
這确實切中了消費者的痛點,韓系汽車,着實風光了幾年。在銷量登頂的2016年,北京現代熱銷車型幾乎全線為緊湊型産品,單車月銷可達3萬輛。然而現在的變化已經滄海桑田,在國内,現代·起亞頻繁遭遇滑鐵盧,甚至陷入經營困境。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逐漸下降,品牌力和産品力提升空間很小。
随着自主品牌上探、合資品牌價格下調,韓系車賴以為生的市場空間被直接擠壓。曾經的成本效益優勢,一夕變為甩不掉的标簽。入華二十年,韓系汽車似乎已經迎來至暗時刻。
韓系車的滑鐵盧
起亞是最早進入國内主流新車流通領域的汽車品牌!
上世紀90年代初,彼時的中國正經曆着“國有企業改制”的熱潮,和許多“弄潮兒”一樣,悅達集團收購了一家位于鹽城且連年虧損的汽車工廠。起初為了扭轉虧損,悅達引入南韓起亞汽車旗下一款名為“普萊特”轎車的生産技術,從此結緣起亞。
此後起亞汽車在中國風生水起,千裡馬、賽拉圖、K5、K9等車型攪動市場,曾對中國車市産生深遠影響。登上頂峰之後,依賴“成本效益”優勢的東風悅達起亞,卻走了一條一路下行的道路。從2016年65萬輛巅峰,跌至2021年15.9萬輛,銷量斬到了“後腳跟”。
現代汽車也走出了類似的軌迹。自2015年以來,現代汽車集團全球銷量處于持續下滑狀态。截至2021年,現代汽車已連續七年未實作年度銷量目标。2021年,北京現代全年批發銷量銳減至38.5萬輛,僅為2016年114萬輛年銷量的三分之一。這已是北京現代年銷量的“五連降”。
這與國際市場的表現非常不同。資料顯示,現代·起亞集團2021年全球銷量687萬台,在全球車企中位列第四,如果從全球範圍來比較,其綜合實力仍然強過國内自主品牌。不過國内國外冰火兩重天,據中汽協最新資料,2021年,韓系品牌的乘用車市場佔有率下降至2.4%,越來越可以歸入“其他”的類目。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從上一年同期的38.4%上升至44.4%。“自主品牌一哥”吉利2021年銷量132萬輛,長城同年銷量128萬輛。韓系車跌掉的銷量,幾乎與吉利、長城的體量相當。
此外,韓系品牌的保值率也在下降。起亞品牌二手車三年保值率從峰值的72%降至66%左右,部分二手車商直言不敢經營起亞品牌,因為新車折扣力度高,流轉效率低。“認可的車主越來越少,收進來可能就是庫存。這是一種‘馬太效應’,賣的隻會越來越差。”
韓系興衰皆有因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汽車工業相對不發達,整體技術水準較低,而消費者的購買力也不是很強。此時産業更成熟的韓系汽車在華主打低價産品政策,搶占不少市場空間。
某種程度而言,韓系汽車曾在中國市場取得矚目成績,較大原因在于其搶占先機,搶到市場紅利,當市場紅利消失後,韓系汽車的發展機會也就會相對減少。而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正在變得越來越激烈,這也對韓系車企帶來了巨大挑戰。
韓系汽車走向衰退的第二個原因,是彼時自主品牌汽車的産品力還沒有起來,與韓系車還有很大的差距。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自主品牌技術實力不斷提升,吉利、比亞迪等知名國産車企高歌猛進,從産品銷售到供應鍊建設都展現出了十足的活力和自信。其整體水準已足以與韓系汽車較量,韓系汽車的成本效益優勢不再突出。
第三個原因,在中國,汽車的電動化、新能源化是大方向。特斯拉在中國攻城略地,造車新勢力生龍活虎,傳統車企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在新能源車方面技術積累深厚,産品力可以與國外車企在同一水準上一較高下。
在這個領域,韓系車在中國的動作很慢,沒有發現消費者的口味已經發生了變化,與其在國際其他市場的布局有差異。
國内韓系車苟延殘喘,但海外的韓系車卻是風生水起另一番景象。近日,2022歐洲年度車評選結果在日内瓦出爐。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最終榜單有且僅有一款燃油車入選,同時韓系車起亞EV6第一次摘得歐洲年度車稱号。
2021年,現代汽車集團宣布徹底改變中國市場戰略。根據其計劃,現代汽車集團将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純電動定制車型、引進高端品牌捷尼賽思、優化代理商分銷系統以及開啟線上銷售。這說明,韓系汽車已經發現了問題,開始做調整。
當然,如果韓系車能夠早點調整的話,要比現在主動的多。冰火兩重天的市場表現,韓系車接下來,應該大開投入中國市場,找出真正的問題出在哪?
在中國,韓系車還能迎來新的機會嗎,後續仍然值得觀察。
參考資料:
《韓系汽車最後的掙紮》來源:全天候科技
《現代、起亞敗退,韓系車到底錯在哪兒?》 來源:《财經天下》周刊
《韓系汽車,敗走中國》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