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慎成裡内景 本文圖檔除曆史資料均由作者拍攝

“慎成裡,石庫門裡弄住宅。缪凱伯工程師設計,1930年竣工,磚木結構,裝飾藝術風格。”徐彙區永嘉路291弄大門口的牆壁上,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銘牌上如此介紹着這片裡弄住宅。

慎成裡建築銘牌

行走于這片道路兩旁遍遍植梧桐樹的前法租界核心區域,風格各異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别墅不斷映入眼簾,類似慎成裡這樣的裡弄更是不計其數。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司空見慣”,使它們所承載的舊日往事在曆史的長河中被慢慢淡忘。當人們介紹起這些建築時,所能看到的文字也就隻有上述這般寥寥數語。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慎成裡門口 2020年景

幸運的是,一段紅色風雲令慎成裡這條“普通”的弄堂獲得更多目光。1939年4月,中共江蘇省委機關轉移至當時的慎成裡64号(今永嘉路291弄66号),省委組織部長王堯山夫婦作二房東,省委書記劉曉作三房客,掩護省委活動。1941年底,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占領上海租界,次年8月,江蘇省委奉命分批撤退至淮南根據地。

中共江蘇省委舊址銘牌

兩年多的“潛伏”,為慎成裡平添幾分傳奇色彩。也正是伴随着對這段紅色往事的挖掘,我們得以窺得慎成裡這條紅色弄堂的更多面相,看到其中那些豐富多彩的人、物、事。這個過程用如今時髦的話來說,或許也算是對一處城市空間的“微考古”吧。

慎成裡在法租界中的位置

“法租界西愛鹹斯路甘世東路轉角慎成裡,有建立三層樓高等住宅百餘幢出租,式樣美觀,空氣舒暢,雇用武裝巡捕日夜保護,室内裝設精緻異常,自來馬桶等皆有,極合衛生。至于交通尤為便利,無軌電車可直達門口……”從1931年5月開始,《申報》上就能不斷看到上述關于慎成裡的招租廣告,盡管内容不乏溢美誇大之處,但作為一處“新樓盤”,考慮到那時候“上海灘,居不易”的實際情況,慎成裡在當年仍可被視為一處宜居所在。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慎成裡 《申報》 1931年5月15日 廣告

查閱史料,如今可知的慎成裡的部分住戶資訊,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判斷。

1932年,慎成裡18号居住着一位在四川路29号3樓開業的律師,名叫馬壽華。巧合的是,相隔不遠的16号居住着另一位律師:上海律師公會會員過守一。過守一早年留學日本,可能同為無錫人的緣故,他曾受聘于無錫工商業巨子榮氏家族,擔任申新公司法律顧問。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1935年2月《新聞報》過守一律師參與申新七廠拍賣案的報道

1935年轟動全國的申新七廠拍賣案中,榮氏家族多份重要通告即通過過守一律師對外釋出,而這一時期,後者正是居住在慎成裡。

有意思的是,慎成裡與“法律人”的結緣還不止于此。1933年8月31日,慎成裡71号遷入一位名為沈錫慶的中年人。此人原籍紹興,是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的表侄,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法科,1932年開始擔任上海地方法院院長,1933年兼任上海市地方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同時受聘于東吳大學,在彼時上海的法學界頗有名望。

日記裡,沈錫慶除了記錄了遷入慎成裡前後的過程,還特别提到“租價僅50元,連巡捕捐、自來水……”,其對此處住宅成本效益的滿意溢于言表。

除了“法律人”之外,慎成裡住戶的行業分布頗廣:8号曾有一位上海市會計師工會會員何元明會計師;27号住着同濟大學軍事教官何良信;1930年代中期61号曾是市政府秘書王紹奇的住址;79号則有後來著有《中國小說史》的女作家郭箴一……

律師、會計師、公務員、作家、教師……受制于資料的有限,我們無法複原慎成裡全體住戶的身份、職業,但僅就上述資訊而言,專業人士、中産階層,顯然是此處住戶的一大特征,這在相當程度上也是1930年代法租界該區域居民構成的縮影。一定程度上,各業混居的人員環境或也是江蘇省委機關決定選址于此的一大因素。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1939年行号路圖錄中的慎成裡(紅框部分)

當然,衆多共性之下,慎成裡也不乏特殊之處。除了已經廣為人知的紅色往事,當年的慎成裡還是一條有着濃濃“電影元素”的弄堂。據中國教育電影協會1934年出版的《中國電影年鑒》記載,當時慎成裡内3号、10号、36号、40号、43号等處共居住着至少7名電影業從業者。

影業人員為何對慎成裡情有獨鐘,檢視這七位的履曆,不禁發現他們幾乎都是或曾經天一影業公司工作。順着這條線索,我們翻開1930年代末的上海市行号路圖錄中慎成裡所在區域,答案很快浮出水面。這家電影公司就位于同慎成裡僅一牆之隔的甘世東路232号(今嘉善路234号)。

天一影片公司是近代上海規模較大的電影公司,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于1925年6月在虹口橫浜橋創立,初以拍攝古典題材劇情片而聞名,因内容通俗易懂,廣受市場歡迎,在南洋地區也擁有大量擁趸。随着規模擴大,1920年代末天一在甘世東路建造攝影棚。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天一影片公司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受到時局影響的天一也曾拍攝多部較有社會意義的影片,但總體來說,這還是一家拍攝商業片為主的影業公司。全面抗戰爆發後,天一逐漸結束在上海的業務,将裝置、資金轉移至香港,成立南洋影片公司。

居住于慎成裡的天一影片公司員工中,範雪朋是知名度較高的一位。這位1926年從影的女演員曾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著名的武俠明星,因在影片《兒女英雄》中飾演主角十三妹而為人所熟知。1930年代中期,範雪朋加入天一公司,由于此時武俠片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加之自身年歲漸長,是以其在天一時期的作品如《舞宮春夢》《黎明》等影片中多扮演中年婦女。

除了天一影片公司的演員,慎成裡内還曾居住着另一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電影明星,他就是有“東方哈代”美譽的喜劇演員劉繼群。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劉繼群

根據史料記載,劉繼群至遲于1934年時就已入住慎成裡2号,此時他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在為聯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多部影片中以淳樸老成的表演博得廣泛好評,聲譽漸起。1936年後,劉繼群開始為“新華”和“華新”等公司拍片。1939年11月14日,劉繼群因中風病逝于慎成裡家中。

海派城市考古|慎成裡,一條紅色弄堂的往事

《時報》1934年10月18日 劉繼群主演影片的廣告

紅色往事、影業傳奇、商界争鬥……慎成裡,一條舊日法租界紅色弄堂,豐富的内涵就已浮現眼前。上海,近代中國風雲彙聚之地,每一處街區,每一條裡弄,不經意間,或多或少都曾被“卷入”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事件、大曆史,微考古的意義和趣味,也在品讀每一處空間時盡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