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宮頸錐切的坑,你踩過幾個?

從事婦産科臨床工作已經 20 餘年,從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醫生,到現在如履薄冰的老醫生,在宮頸冷刀錐切術中,無論是别人踩過的雷,還是自己蹚過的水,都是步步驚心、驚吓不斷。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宮頸錐切的坑,避免以後再次踩雷。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以下簡稱宮頸錐切術)是宮頸病變診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過手術刀完成,即冷刀錐切(CKC),亦可通過高頻線圈環形電切(LEEP)完成。

與 LEEP 相比,CKC 應用曆史更加悠久,雖然具有需在手術室麻醉下進行、手術操作相對複雜、出血相對較多等缺點。

但由于可以根據患者宮頸形态及病變情況進行個體化設計,進而有機會一次性完整切除宮頸病變送病理學檢查,而且切緣不受電熱損傷,不影響病理醫師對于切緣的判斷,因而仍然在目前臨床工作中大量應用。

手術時機:建議月經幹淨後實施手術。

1宮頸 6~9 點方向損傷穿透腹腔

患者系育齡期婦女,剖宮産手術史,無陰道分娩史,CIN III,宮頸 3 型轉化區,在靜脈麻醉下行宮頸冷刀錐切術。

從 12 點開始進刀,切除錐高 2.5 cm,切除後傷口出血不止,電凝後仍見 6~9 點方向有活動性出血,且位置較深。

立即用宮腔鏡檢視,并申請床旁彩超提示:盆腔積液增多。宮腔鏡發現宮頸後壁漿膜層與腹腔相通,有 0.5 cm × 0.5 cm 破裂口。

分析一下原因,術中未能把握好保持向宮頸管内傾斜的角度,未能及時收刀,導緻穿透後血液流向張力低的腹腔内,造成腹腔内出血。

還好及時發現,而且沒有盲目止血,立即給予 2/0 可吸縫合線間斷縫合封閉破裂口,之後宮頸成型恢複解剖結構,痊愈出院。

2 宮頸切偏,範圍過大

患者因同房後出血、持續 HPV 16 陽性就診,宮頸活檢 HSIL,宮頸肥大,組織脆,幾乎沒有正常宮頸組織,可疑浸潤癌,為明确診斷,行診斷性錐切。

當時一門心思想把病竈切除幹淨,幾乎是貼着宮頸邊緣切,切除宮頸組織錐高 4 cm,錐底 3.5 cm。

切除後傷口大量出血,幾乎看不到宮頸管組織,而且偏向 1~3 點處,6~9 點切除組織過多,僅剩宮頸筋膜,九點處出血兇猛。

經仔細檢查,出血處系子宮動脈下行支切斷後所緻,電凝止血根本無效,需縫合止血。

縫合過程中需要避免縫紮輸尿管。術後病檢結果是宮頸鱗癌,于術後 10 周行宮頸癌根治術。

術中發現右偏後宮頸筋膜組織菲薄,局部破損後瘢痕愈合,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增加手術難度,手術也是經曆千山萬水,術後坎坎坷坷,最終痊愈出院。

3 術後宮頸管嚴重粘連

年輕育齡女性,宮頸 HSIL,外觀非常肥大,2 型轉化區,手術範圍較大,錐高超出了正常需要切的範圍,切除後宮頸管并不明顯,整個内陷,縫合時也未能很好的宮頸成型。

術後宮頸管粘連嚴重,一到經期就下腹劇烈疼痛,經血無法排出,全部積在盆腔内,婦科檢查宮頸口無法明示。

期間反複給予擴宮、宮頸管放置尿管,此種處理方法嘗試過四個周期,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終做了宮腔鏡下宮頸管電切,重新切出個宮頸管通道,最終解決了患者周期性腹痛的問題。

預防宮頸管粘連

要以宮頸管軸線為中心,手術過程中沿着宮頸管軸線往上切,時刻注意不要偏離方向,且不能切的太多,及時收刀

縫合的時候一定要恢複解剖結構,把宮頸管充分暴露,避免宮頸管粘連。

術後 4 周複查,可用探針探測宮頸管有無粘連和狹窄,若有要及時行擴張術。

如何完美完成 CKC,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要根據患者年齡、宮頸病變程度、錐切目的(診斷性、治療性)、生育願望、宮頸形态(轉化區類型)以及陰道鏡評估碘不着色區域,設計宮頸冷刀錐切範圍,以及宮頸縫合方式等等。

術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次陰道鏡評估病竈,設計手術範圍;術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可拖延,不可僥幸;術後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要有預見性。

結語

主任常常告訴我們,手術無大小,任何手術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不但要熟記手術步驟,而且對于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都能冷靜處理,這樣的手術技術才能做到爐火純青,醫生才能登上更高的台階。

醫路漫漫,布滿荊棘,醫生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診治的病人安安全全出院,但醫生的臨床經驗哪個不是經過血和淚的教訓得來的,無論是别人的經驗教訓,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曆,都希望在這些慘痛的教訓中,能讓我們更加提高自己,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問題。

在臨床上,做到膽大心細,心中有數,勇于擔當、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走得更遠、更高、更穩。

作者:王靜麗

策劃:dongdong

題圖:站酷海洛

本文首發于丁香園旗下專業平台:婦産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