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宫颈锥切的坑,你踩过几个?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已经 20 余年,从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医生,到现在如履薄冰的老医生,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无论是别人踩过的雷,还是自己蹚过的水,都是步步惊心、惊吓不断。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宫颈锥切的坑,避免以后再次踩雷。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以下简称宫颈锥切术)是宫颈病变诊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手术刀完成,即冷刀锥切(CKC),亦可通过高频线圈环形电切(LEEP)完成。

与 LEEP 相比,CKC 应用历史更加悠久,虽然具有需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出血相对较多等缺点。

但由于可以根据患者宫颈形态及病变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从而有机会一次性完整切除宫颈病变送病理学检查,而且切缘不受电热损伤,不影响病理医师对于切缘的判断,因而仍然在当前临床工作中大量应用。

手术时机:建议月经干净后实施手术。

1宫颈 6~9 点方向损伤穿透腹腔

患者系育龄期妇女,剖宫产手术史,无阴道分娩史,CIN III,宫颈 3 型转化区,在静脉麻醉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

从 12 点开始进刀,切除锥高 2.5 cm,切除后创面出血不止,电凝后仍见 6~9 点方向有活动性出血,且位置较深。

立即用宫腔镜查看,并申请床旁彩超提示:盆腔积液增多。宫腔镜发现宫颈后壁浆膜层与腹腔相通,有 0.5 cm × 0.5 cm 破裂口。

分析一下原因,术中未能把握好保持向宫颈管内倾斜的角度,未能及时收刀,导致穿透后血液流向张力低的腹腔内,造成腹腔内出血。

还好及时发现,而且没有盲目止血,立即给予 2/0 可吸缝合线间断缝合封闭破裂口,之后宫颈成型恢复解剖结构,痊愈出院。

2 宫颈切偏,范围过大

患者因同房后出血、持续 HPV 16 阳性就诊,宫颈活检 HSIL,宫颈肥大,组织脆,几乎没有正常宫颈组织,可疑浸润癌,为明确诊断,行诊断性锥切。

当时一门心思想把病灶切除干净,几乎是贴着宫颈边缘切,切除宫颈组织锥高 4 cm,锥底 3.5 cm。

切除后创面大量出血,几乎看不到宫颈管组织,而且偏向 1~3 点处,6~9 点切除组织过多,仅剩宫颈筋膜,九点处出血凶猛。

经仔细检查,出血处系子宫动脉下行支切断后所致,电凝止血根本无效,需缝合止血。

缝合过程中需要避免缝扎输尿管。术后病检结果是宫颈鳞癌,于术后 10 周行宫颈癌根治术。

术中发现右偏后宫颈筋膜组织菲薄,局部破损后瘢痕愈合,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增加手术难度,手术也是经历千山万水,术后坎坎坷坷,最终痊愈出院。

3 术后宫颈管严重粘连

年轻育龄女性,宫颈 HSIL,外观非常肥大,2 型转化区,手术范围较大,锥高超出了正常需要切的范围,切除后宫颈管并不明显,整个内陷,缝合时也未能很好的宫颈成型。

术后宫颈管粘连严重,一到经期就下腹剧烈疼痛,经血无法排出,全部积在盆腔内,妇科检查宫颈口无法明示。

期间反复给予扩宫、宫颈管放置尿管,此种处理方法尝试过四个周期,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终做了宫腔镜下宫颈管电切,重新切出个宫颈管通道,最终解决了患者周期性腹痛的问题。

预防宫颈管粘连

要以宫颈管轴线为中心,手术过程中沿着宫颈管轴线往上切,时刻注意不要偏离方向,且不能切的太多,及时收刀

缝合的时候一定要恢复解剖结构,把宫颈管充分暴露,避免宫颈管粘连。

术后 4 周复查,可用探针探测宫颈管有无粘连和狭窄,若有要及时行扩张术。

如何完美完成 CKC,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根据患者年龄、宫颈病变程度、锥切目的(诊断性、治疗性)、生育愿望、宫颈形态(转化区类型)以及阴道镜评估碘不着色区域,设计宫颈冷刀锥切范围,以及宫颈缝合方式等等。

术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阴道镜评估病灶,设计手术范围;术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可拖延,不可侥幸;术后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要有预见性。

结语

主任常常告诉我们,手术无大小,任何手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但要熟记手术步骤,而且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能冷静处理,这样的手术技术才能做到炉火纯青,医生才能登上更高的台阶。

医路漫漫,布满荆棘,医生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诊治的病人安安全全出院,但医生的临床经验哪个不是经过血和泪的教训得来的,无论是别人的经验教训,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希望在这些惨痛的教训中,能让我们更加提高自己,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在临床上,做到胆大心细,心中有数,勇于担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走得更远、更高、更稳。

作者:王静丽

策划:dongdong

题图:站酷海洛

本文首发于丁香园旗下专业平台:妇产时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