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過去年代家庭條件有限,并且每家不止一個娃,隻要能吃飽飯就行,其它的需求對孩子來說都是奢侈。但是現在生活環境在變,經濟條件也在變,孩子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思想觀念也完全不同。如果父母用自認為有效的哭窮教育法,結果或許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目的,反而會影響孩子一生。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在《少年說》中一位中學生吐槽一直接受父母哭窮教育,這位15歲的男孩兒說,因為爸爸媽媽總在說家裡沒錢。從小到大他經常穿親朋好友家孩子淘汰的衣服,從小到大他的玩具少得可憐,買一個心愛的玩具,他都擔心第二天全家沒錢吃飯。

不僅如此在父母哭窮教育的影響下,這名男孩兒時常擔憂自己的學費無着落,他經常因為家裡窮而自卑。直到上了國中,他無意間發現爸爸開公司,自己家并沒有父母所說的那麼窮。站在台上這名男生想讓媽媽以後多給自己點零花錢,可是媽媽當場拒絕。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媽媽告訴他,就算家裡有錢也是爸爸媽媽掙得,不能向父母要,長大後需要自己努力掙錢。

這位媽媽的出發點可以了解,為了讓孩子懂得勤儉節約,花錢有節制。但是刻意哭窮帶給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患得患失,産生焦慮、自卑。

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需求時,靠哭窮來制止每次都能達到預期,但結果卻過早地讓孩子内心背負沉重的負擔。甚至接受父母買的東西後有愧疚感,哭窮教育帶來的傷害想象不到,甚至一生無法挽回。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哭窮教育帶給孩子傷害

随着年齡增長,孩子需求也越來越多,他們會向父母提出物質要求,零食、玩具或者漂亮的穿戴。

雖說現在人們生活水準可以足夠滿足日常所需,但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是以,一直提倡節約,對孩子的要求刻意限制,很多爸爸媽媽以家裡沒錢,買不起等理由來搪塞。

這樣的方式,表面看省錢了,也傳遞給孩子勤儉意識,但給孩子的帶來的傷害或許一生難以挽回。

傷害一:父母刻意哭窮,孩子自卑、敏感

無論在幼稚園或者學校,孩子的世界也是一個小社會,如果需求一直被父母拒絕,還要接受哭窮教育。使孩子下意識認為自己與其他夥伴不同,家庭條件差,沒有能力擁有好的,也不配擁有好的物質和生活,自卑感油然而生。

因為貧窮産生壓力,孩子不願意與人接近,擔心被人嘲笑,變得及其敏感,不利于人際交往。

傷害二:哭窮教育,使孩子沒有格局

孩子經常被父母灌輸貧窮的觀念,内心沒有安全感,做什麼事都會算計錢,變得斤斤計較,目光短淺,眼界窄。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長大以後即使并不缺錢,也容易變得摳門吝啬,遇到關于金錢就極其小心權衡利弊,沒有格局。

傷害三:哭窮教育,使孩子不懂得合理支配金錢

從小處于物質和金錢匮乏狀态,沒有正确支配金錢的觀念,在孩子心裡留下了錢非常重要的種子,容易形成不良價值觀。

一旦擁有金錢,很難合理支配,會出現報複性消費,填補兒時的空缺和自卑。這樣的狀況下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為了錢失去原則沒有底線,受金錢“驅使”。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引導孩子正确的金錢觀教育

不管物質貧瘠還是富有,都應該引導孩子正确的金錢觀,首先傳遞樂觀積極的心态。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物質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時刻把貧窮滲透到孩子的思想,讓孩子背上不符合年齡的心裡負擔。不僅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内心世界也變得貧瘠。

如果父母所傳遞的都是樂觀向上的情緒,積極面對生活,孩子受到影響也會是一個内心充實,積極向上的人。不會被生活的貧困打倒,更不會是以自卑,隻能使他更加努力想改變現狀,在努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如果确實經濟條件有限,面對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求,父母要誠懇對待,孩子成長中有很多需求很正常,父母也應該适當滿足。

但是如果已經超出家庭的經濟能力,應該坦誠告訴孩子,商量合理的解決方式,或者有能力時再延遲滿足。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在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時,指責或者哭窮,隻會帶來負面情緒,自尊受到傷害。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活中金錢隻是工具,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很多東西是金錢不能買到的,比如健康和親情等等。

傳遞給孩子把錢花在有用地地方,培養合理消費,自律的習慣。如果為了限制孩子的需求哭窮,最終孩子不會變得節儉,反而會被刺激出強烈的購買欲望,消費長期被壓制,抓住機會很可能會做出極端行為。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帶來的傷害你和我都想象不到

涉及到金錢有關孩子需求,父母合理的滿足,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理性坦誠對待,才能傳遞給孩子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正确的金錢觀。

枕邊育兒寄語:

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被慣壞,盡管經濟條件并不差,免不了為了阻礙孩子消費,會采用哭窮教育方式。最終結果看起來教育出一個知道節儉、“懂事”的孩子,其實會使孩子内心自卑,做事沒有格局甚至不能合理駕馭金錢,得不償失。是以與其哭窮,不如培養孩子正确消費觀和金錢觀,傳遞積極面對生活的意識。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