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把音樂當“鑰匙”,唱《小星星》教特殊兒童學說話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3月8日訊(記者王春岚 通訊員王琛)“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這是星星的圖檔。”原本不開口說話的孤獨症患兒,在學唱歌一年後,不僅學會了整首兒歌,還會和“老師”搶拖鞋,把媽媽激動得差點哭了。

“用音樂這把‘鑰匙’打開孤獨症患兒的‘心鎖’,讓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分享我們的歡樂。”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康複師王璐說,音樂康複與認知康複結合,雙管齊下訓練特殊兒童,能盡可能提高他們各方面能力,盡快适應社會。

教唱《小星星》,陪男孩“走出孤獨”

武昌的徐女士有對雙胞胎兒子,長到兩歲仍不開口說話,逗他們玩的時候也不和家長對視,出門時讓他們牽着大人的手,孩子們也總是牽不住。

2021年年初,徐女士帶孩子到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求醫,被診斷有孤獨症傾向,大寶病情更重,需要及早幹預,否則隻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此後,兩個孩子都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康複訓練。

“大寶第一次來上課時,給他看了架子鼓、鋼琴、響闆等樂器,他靜靜坐在一邊,絲毫不感興趣。”王璐回憶,她一邊彈鋼琴,一邊模仿各種聲音,同時細心觀察孩子。最後,一串低音旋律和模仿火車笛聲“嗚嗚”的聲音,吸引得大寶瞟了一眼。

她把音樂當“鑰匙”,唱《小星星》教特殊兒童學說話

王璐和給患兒提供的“樂器”。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岚 攝

“孩子對這種刺激有反應!”王璐連忙繼續彈奏旋律和發出“嗚嗚”聲,終于得到大寶的關注;随後,她又拉着大寶的手,讓他嘗試彈鋼琴,一起模仿火車笛聲。就這樣,通過幾個月的音樂課,大寶對鋼琴有了些興趣,能将火車圖檔和笛聲聯系到一起。王璐又開始教他唱《小星星》,教他将歌曲與星星圖檔聯系到一起。

經過系統的認知康複和音樂康複,今年,4歲多的大寶能将《小星星》完整地唱一遍。他還學會了叫爸爸媽媽。春節後上第一次課,進教室前要換穿拖鞋,大寶執意要搶着穿王璐的粉紅色拖鞋,兩人嬉鬧了一會兒。媽媽徐女士在一旁紅了眼眶:孩子終于走出自己的世界,開始和身邊人有交流了。

把音樂當“鑰匙”,連通患兒和世界

王璐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後又到南韓韓世大學音樂治療專業學習。在校期間,她經常跟着老師到醫院病房、特殊學校、福利院等地實踐,用音樂為患者和老人進行“心理按摩”。

也是在一家醫院,一場小型個人音樂會令她下定決心,選擇從事音樂康複工作。

“開音樂會的女孩同時患有孤獨症和多動症,經常不理人,還會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但通過接受音樂康複治療,她能安靜地在台上彈奏鋼琴、唱歌。她的媽媽在台下激動地默默哭泣。”王璐說,她意識到,音樂是一把打開特殊兒童“心鎖”的“鑰匙”,能連通他們和身邊的世界。

她把音樂當“鑰匙”,唱《小星星》教特殊兒童學說話

王璐(右)和顔佩為患兒做音樂康複訓練。通訊員張祖國 攝

在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工作時,王璐也多次見識到音樂康複治療的“魔力”:通過學唱兒歌,有的孩子開口說話了,有的孩子身體動作變協調了,還有的孩子展現出音樂方面的特長,在藝術比賽中獲獎了。

“孤獨症患兒左腦認知受損,學習說話對他們來講很有難度,但他們的右腦具有掌管旋律的功能,通過音樂‘共鳴’,可讓孩子在音樂中學會唱歌,進而培養語言表達。”王璐說,把音樂作為治療媒介,還能幫助孤獨症患兒、腦癱患兒和發育遲緩兒童提高肢體平衡、認知協調、語言溝通。

早幹預,“組合拳”治療效果更好

資料顯示,中國12歲以下的孤獨症兒童約有200多萬,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孤獨症又稱為孤獨性障礙、自閉症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識别、早期幹預,通過有針對性的行為矯正、特殊教育,能盡量提高患兒的社交能力、語言功能、認知水準和社會适應能力。

除了音樂康複外,王璐的同僚、康複師顔佩主要負責為患兒進行認知康複,通過相應的康複訓練,讓孩子們盡可能聽懂指令、服從指令,增強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康複和音樂康複雙管齊下,孩子們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顔佩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語言交流障礙,經常回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不願與人親近,對某個玩具或某件事物有刻闆單一的興趣,就應引起重視,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盡早開始幹預。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

undefinedundefin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