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論‖靈魂的燭照

典論‖靈魂的燭照

□ 王筠

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是以散發着持久的魅力,主要在于它以優美的文字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形象。十八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就是這樣一部文學作品。

在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由于社會現實的規定性,構成了自身特定的社會身份,這一個個“自身”又構成了其他人物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物都在既有現實規定的土壤裡,透射出獨有的個體人性,演繹着不同于他人的或悲或喜的人生命運。小說中,不同的人物呈現出鮮明的個性化的人的多面性與複雜性,而這各自不同的人的“多面與複雜”被“顯現”的“光源”,則是來自幾乎是真善美化身的一個身份卑微的天真少女——艾絲美拉達。

在圍繞艾絲美拉達的衆多人物中,作品刻畫最有深度、最富有立體感、最真實的,要數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了。

克洛德,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因其優秀,被升為巴黎最為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為了完成上帝賦予的神聖使命,他潛心研究基督教義,研究宇宙自然的各種奧秘,幾乎是心如止水。在小說中出現時,他已經人到中年,自命不凡,高高在上,雖外表孤僻清高,卻又對世俗社會充滿憐憫。他以一種“聖人”的心迹俯視整個社會,披着一具不食人間煙火的空洞而又陰暗的軀殼。

典論‖靈魂的燭照

克洛德的這一切,他的非凡的修行,他的冰冷的似乎塵世難以打擾的心,因為艾絲美拉達的出現,開始不淡定了。他的心在沖突中掙紮着,撕扯着,痛苦着。他無法抗拒艾絲美拉達的美豔,無法抵禦陷入世俗的魅惑。艾絲美拉達喚醒了他靈魂深處深藏着的與世俗連接配接的根。他畢竟是血肉之軀,身上流動着的血液是熱的,艾絲美拉達使他暴露了人的本性隻能克制壓抑而不可能消除。不管他的外表多像是一塵不染的聖徒使者,他的本性依然是斬不斷世俗情緣的活生生的人,他依然有人的正常需要,有一個男人的情欲與追求,隻是,他從年輕時就決心矢志不渝的宗教信仰成了他通往世俗生活的藩籬。當他抵擋不住艾絲美拉達的美豔,最終要沖出這藩籬時,又被這藩籬撕扯着刺傷着,使他掙紮痛苦,但他還是被内心的凡俗力量推向了無法“救贖”的深淵。由于他不能獲得艾絲美拉達的愛,他變得比世俗中的壞人還要陰暗惡毒,他魂不守舍地跟蹤竊聽艾絲美拉達的私生活,他忍受不了艾絲美拉達愛上别的男人,他不惜對情敵痛下殺手。當他看到無辜的艾絲美拉達被置于即将走向死亡的審判庭時,内心雖慚愧自責,卻又沒有勇氣為被誣陷的艾絲美拉達洗清冤屈。他私下要和艾絲美拉達作一筆情欲的交易,遭到斷然拒絕時,完全被妒火燒毀,他情願毀滅這人世間的“尤物”,也絕不容忍這個女子屬于他人。

至此,這個克洛德,在艾絲美拉達面前已經完全脫去了“聖者”的虛僞外衣,一任世俗的人性而且是醜惡的一面支配自己,滑向了獸性,最後成了殺害艾絲美拉達的魔鬼。

典論‖靈魂的燭照

小說裡其他圍繞艾絲美拉達活動的人物,如巴黎市衛隊長腓比斯,教堂敲鐘人卡西莫多,法國國王,詩人戲劇家甘果瓦,乞丐幫,貴族夫人小姐們等,其形象塑造則比克洛德要單純明晰許多。艾絲美拉達與巴黎市的衛隊長腓比斯,是真情真愛對虛假與亵渎。與卡西莫多,是唯美引起的醜陋外表下一顆善良靈魂的自卑與痛苦。與詩人甘果瓦,顯露的是文人的自命清高卻又膽小怕事,無所作為,可憐又可鄙。在丐幫那裡,顯示了社會底層人民蘊含的階級情誼與無私奉獻精神。在國王那裡,暴露了專制統治者的虛弱無知,膽怯殘暴及對下層人民的鎮壓。在貴族女性那裡,顯示的是對底層痛苦生活的漠不關心,及奢侈無聊空虛的生活狀态。

雨果以它高超的浪漫主義,甚至還帶有虛幻色彩的手法,通過塑造艾絲美拉達這樣一個理想化的形象,映照性地揭示了在一個黑暗的社會環境裡,在教會和王權勢力籠罩一切的世間,美好的事物要麼妥協,同流合污,要麼被無情地毀滅,沒有獨立存在的現實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