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美真空裡的白日夢——讀萊姆《完美的真空》

此書采用和《萊姆狂想曲》一樣的寫作方式,給虛構的書寫書評,不像正常的小說,《萊姆狂想曲》尚保留了科幻的特點,而《完美的真空》的16篇作品,大都遠離了科技和幻想的套路,成了反思、諷刺人類社會的哲學思辨,如果單看本書,是不會給萊姆貼上“科幻作家”标簽的,此時的萊姆,更像一個哲學家或諷刺作家,他用科幻小說般的玄思妙想,解剖身邊的現實社會,揭示文化的錯誤和人世的荒誕,用滿滿的現實感,撩撥人類整體麻木狀态下隐藏在心靈深處的敏感神經,并報之嘿嘿的冷笑。

此前所讀萊姆作品,我都将主題概括為一個詞:《索拉裡斯星》——回憶、《未來學大會》——展望、《伊甸》——接觸,《無敵号》——尊重,《其主之聲》——反思,《慘敗》——絕望,《萊姆狂想曲》——自黑。《完美的真空》有反思、有自黑、有絕望, 該如何概括它呢?有啦!這次用三個字概括,而且引用萊姆自己的評價——白日夢。

夢有千千結。我們不必像弗洛伊德那樣刨根問底,非要給夢一個現實的解讀,不妨放松身心,跟着萊姆在完美的真空裡,做一次豐富多彩的白日夢。

——反諷刺夢。綜觀16篇作品,萊姆似乎找到了一個表達自己對宇宙、人類、人生、文化等等看法的出口,用虛拟書評的方式進行自由發揮,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對人類行為的反思和譏諷,于嬉笑怒罵中引人深思。《性爆發》講述人類由放縱情欲到陽萎失欲,最後進化成無性生物。《小隊長路易十六》是講一個逃到南美的納粹分子,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小王國,裡面充滿狡詐、欺騙、兇殘,最終走向滅亡。《“自制圖書”》是對胡亂改造曆史文化遺産、無價值圖書泛濫的抨擊和諷刺。《伊塔卡的奧德修》尖銳地指出,那些青史留名的天才,不過是二等天才,頂級天才是遠離人類的。《你》諷刺的是文學取悅讀者或故意忽悠讀者,認為“作家反抗文學服務起義的唯一真正一緻的形式就是沉默”。《生命股份有限公司》是設想生命的過程全都被電腦代數運算控制,從物質到精神,全是可以購買的商品,人生已不再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知性。在這些誇張的氛圍中,你不難發現現實社會的投影,現實與魔幻,總是相通的,應該是互為鏡子的一種關系吧。

——以夢說夢。《魯濱遜家庭》如同南柯一夢,主人公塞爾鸠什落難荒島,過起魯濱遜的生活,先後遇到了幽靈般的仆人和叫作“星期三”的小姑娘,在有人相伴但難掩孤獨的環境中,他思考着“讓夢服務于清醒狀态,用夢殖民清醒狀态”,最終,卻感悟到“在那永遠不會放過我們的清醒之中,除了死亡,沒有其他的喚醒方式。”《一無所有,或曰後果》有些不知所雲,在反複強調該書作者不走尋常路的同時,書評中卻假設了一個傳統的小說寫法,稱主人公“好像他是那個進入某人夢鄉的人,而且多虧那個做夢者他才暫時存在”。這還是一個夢與現實互證的哲學思考,和莊周夢蝶一個路數,幾千年過去了,困擾人類的,還不過是那幾個老掉牙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名著引夢。由名著引發出虛拟的作品,在此書中出現三次。《魯濱遜家庭》源自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吉伽美什》算是緻敬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白癡》無疑是由陀翁引起的。源于名著,突破名著,是這三篇奇文的特點。《魯濱遜家庭》主人公的欲望明顯多于原著中的魯濱遜,思想的突圍與掙紮似乎更強烈。《吉伽美什》一些比較污穢的念頭,比《尤利西斯》最後 一章不遑多讓,但它卻力圖表達“人的命運作為一場戰鬥,無可避免地走向失敗”的終極意義。《白癡》談愛、談創作,并對陀斯妥耶夫斯基進行抨擊。可以說,在肯定與否定的交錯中,萊姆把這些名著當成工具,講述着自己的夢話。

——深思成夢。作為科幻大家,對于未來的思考已成了萊姆的習慣,沉思的結果,往往成為未來學探索的問路石子。《恕不伺候》說的是造人學,關于人造“類人”的思考,與後來的作品《泥人十四》相呼應,是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預想之作。萊姆借此文表達了自己對“類人”的看法:“它在創造和決策方面也将是完美的,但無法成為人類,因為它缺乏人類‘神秘的深度’,人類内部的‘複雜性’,人類迷宮般的本性......”《宇宙深化新論 》以諾貝爾獎得主緻辭的形式寫出,是本書最具科幻小說性質的作品,文章認為,宇宙在120多億年前就有了第一批生命,人類的早期文明勞動成果,就圍繞在人類身邊,我們隻是沒意識到而已。和處于胚胎文明階段的地球文明需要技術工具不同,擁有10億年曆史的文明不使用任何工具,“它的工具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法則。”萊姆的這個觀點,和中國古代哲學混沌、道法自然等遙相呼應,大有李白的詩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長如此。”

——狂人說夢。《類啟示錄》《文化是錯誤》《生命的不可能性》這三篇都有點饒舌,有反思、有反諷,好像一個看不慣世事的狂人、癡人,說長道短,識者自知,不怕路人笑我癫。以《類啟示錄》的觀點,所謂文明的成果,大多是一堆無用的垃圾,“可怕的文明機器,在啟動之後就成了衆缪斯的機械擠奶器。”《文化是錯誤》更是挖苦人類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書中直言:“人類集體是因為錯誤、纰漏、失敗、過失、謬誤和誤解才創造了文化。”“人們用文化為自己建起圍牆,根據文化的設定扭曲了世界的圖景,幾千年後又發現,他們在這監獄裡并不十分自在。”“文化是錯誤”“打倒進化”之類的口号式語言,越發顯出狂人的氣質。《生命的不可能性》絕對會讓你看得心煩,一個人的誕生,确實存在極大的偶然性,但當作者從主人公的父母相遇開始往前捯,把個人、家庭、社會、曆史各種偶然的影響因素都煞有介事地拉到一起的時候,一個人的誕生成了一個無窮無盡的偶然組成的線團,扯不斷理不清,生生把你整暈弄蒙,聽癡人講經,聽者最終也成了癡人。

中國當代的科幻作品我看得很少,不妨拿古代有關夢的作品比較一下。中國明清文學中,夢的題材不可勝數,如湯顯祖“臨川四夢”,《聊齋志異》中的《畫壁》《席方平》等,當然,還少不了以夢為題的《紅樓夢》。這些小說都是借夢發揮,反映現實的痛苦與無奈,融入了佛道的因果、輪回、無為等觀念。《完美的真空》《萊姆狂想曲》則是以上帝和科幻為經緯,反思過往,展望未來,宗教與科學一般情況下是勢不兩立的,但在萊姆的這些虛構作品中,二者達成了最大的和諧,成為萊姆腦洞大開的基地,點火,發射,任由思緒向無窮的遠方飛揚。

白日做夢,以夢為馬。萊姆的思想總是那麼天馬行空,說出來則如水銀瀉地,宛如完美的真空中,一朵永不凋謝的夢幻之花。

讓我們和萊姆,一起入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