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從二戰之後的曆史事件不難看出,中美俄三國在看待周邊鄰國為域外勢力提供軍事部署空間等問題上,立場基本是一緻的。

當年,抗美援朝是打出了中國和美國東亞勢力的緩沖地帶,而古巴飛彈危機則博弈出美國和美洲共産主義陣營的緩沖區域,現在的烏克蘭立場問題則是俄羅斯能否抵禦北約的最後一道生死線。

可以這樣說,在1960年後開始的核威懾時代,除了北韓戰争,其它兩大事件中有一個共同前提,即美俄雙方都盡了最大努力,來争取防禦對方攻擊性武器或地面裝甲部隊的推進時間。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而這個時間的生死線,戰術飛彈層面至少需要15分鐘,地面部隊則至少需要行進72小時以上。

自從蘇聯解體後,世界上最主要的沖突都出現在亞歐大陸上。雖然中國大陸的地緣條件比起俄羅斯更優越,但大陸周邊海域的勢力成分卻遠比俄羅斯領海來得複雜。

如果俄羅斯的地緣是容易被入侵,那麼中國的地緣則是容易被圍困,特别是南海,這裡從各種意義上都是中國的生死線之一。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從烏克蘭沖突看南海,美國也在反複抵近中國

為什麼俄羅斯這次非要揍烏克蘭不可?首先,丢了黑海的控制權事小,一旦讓北約在烏克蘭部署進攻性武器,美利堅的飛彈打到克裡姆林宮就隻需短短4分鐘,這讓普京如何安睡?

俄烏沖突的爆發,本質上是俄羅斯對美國勢力不斷滲透的底線徹底爆發了。

這一問題也如同當年的抗美援越,中國打得也是一種底線。如果當初讓美國徹底控制了越南,南海區域必将徹底陷入美國代理人戰争的無盡旋渦中,而那些東南亞國家也必将成為“西太平洋公約組織”的一員。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這一點,從美國後續依舊借助南海問題對周邊國家反複進行政治煽動,甚至調動航母戰鬥群不斷施壓的做法就不難看到。

時至今日,拜登仍然想通過黃岩島等問題沖擊中國對南海部分區域的控制力度,使該地區淪為“美方印太勢力不斷蠶食中國領海的戰略緩沖區”。

如果拿北約先後東擴五次的行為來做比較,美國借助南海問題的軍事施壓則是一次次的“北上嘗試”,隻是美國暫時還沒有選好類似烏克蘭那樣的突破口,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這種嘗試。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若失去南海主動權,中國恐成為第2個俄羅斯

中美在南海範圍内的博弈拼的是什麼?答案是決心,這個決心不是指美國對中國發動戰争,也并非中國對美國的先手反制,而是中美兩國要如何讓東南亞國家選擇自身立場,也就是如何樹立好自身的地區格局。

拿黃岩島來說,目前美國在印太地區集結重兵,美國對菲律賓的軍政影響已經逼得菲律賓内外不斷變化,就連杜特爾特這個一向極不親美的人都開始三緘其口,美國的滲透力度可見一斑。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而美國所擅長的外交綁架,加上媒體輿論炒作和民粹情緒煽動,輕易就能塑造出自身的“國際正義性”,并在當地培養仇恨中國的意識形态苗床。

通過不斷放大一些敏感雙邊問題,把此前那些并不反中的國家轉變成極度排華的國家。

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如不設法制止,就像不斷有墨水滴入清水那樣呈現擴散效應。

如果美國在黃岩島問題上得逞,南海就會出現第二個“國際仲裁”,乃至第三個“主權糾紛”。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去年在進行環亞通路時主動會見了阮春福,當時鮑威爾就有意無意的提出美國想在越南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但是這個提議并沒有得到越南的明确回複。

仔細想想,如果美國對越南重演“蘿蔔加大棒”手法,在提出一連串經濟合作的同時,也派兩個航母艦隊在越南附近演習巡航,對方又會不會産生立場動搖?

隻能說,如果東南亞國家長期處于美國的軍事脅迫之下,且中國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和規劃,南海地區的局勢将面臨嚴重的安全挑戰。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現在拜登已經正式提出了新的印太架構,要加大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外交,以及經貿和科研領域的合作投入,旨在從多個方面去動搖印太國家的對華立場。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次重大挑戰的開始。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培晉三等人在内,已經主動呼籲美國要在日本部署“防衛性質”的進攻性武器,而且類似的事情也在部分“台獨”分子之間模仿叫嚣。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反應出現絲毫猶豫,放任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現象,那麼這種針對中國的外交威脅勢必會從東海波及到南海,進而讓我們丢失主動權,成為第2個俄羅斯。

美國有理由借保護之名把軍事力量投射到南海周邊國家,或者以“維護盟友主權”為借口嘗試将進攻性武器部署到中國的家門口,又或者利用這些手段憑空增加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俄羅斯的遭遇已經提醒中國,主戰場到底在哪兒

這次俄烏沖突中,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充分見識到了英美等國的卑鄙手段。

不僅讓宣稱“永久中立”的瑞士主動當機了俄羅斯的國家資産,連蘋果公司也停止了對俄羅斯地區的終端服務,一些歐洲國家還開始驅逐俄羅斯籍的留學生。

他們不僅禁止俄羅斯參加一切體育文化活動,甚至在歐洲動物協會的眼裡,就連“産自俄羅斯的貓”他們也沒有放過。

難道說把國際政治鬥争強加于民間交流,就是西方口中的“經貿無國界,科學無國界,文化無國界”嗎?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看看西方網絡上那些虛假的宣傳,很多明明是發生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内的抗議遊行,示威者的手裡卻高舉着“英文口号”的标牌,這些人的做法就是CIA在“如何進行和平演變”這一課程中的經典橋段。

甚至網絡上那些不斷出現的“感人故事”,明明是叙利亞戰争受害者的照片,卻被描述為“俄羅斯所引起的悲劇”。

明明是烏東人員為了從烏克蘭的不斷進攻下保護家人,揮淚同女兒告别的一幕,卻被篡改成了“一位烏克蘭父親為抵禦俄羅斯入侵,同他的女兒揮淚告别”。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這樣的網絡輿論戰正時刻發生着,俄羅斯已經被西方的輿論陷阱徹底包圍了。但是除了烏克蘭戰場,俄羅斯根本無力做出更多回應。

類似的國際輿論壓力已經産生了一種“針對俄羅斯的國際道德限制”,西方群眾隻相信他們通過社交媒體“親眼看到的東西”,卻不相信他們政府所極力澄清的事實,以及想要保持的外交立場。

這些國家從民間開始醞釀反俄情緒,不斷倒逼政府在俄烏問題上做出外交表态。而歐洲民間組織的某些動作,就是在這種“不符合事實”的國際宣傳高壓下所産生的。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現在對于俄烏談判一再拖延,提要求的底氣也越來越足,明顯就是在等歐美的輿論攻勢繼續發酵。

澤連斯基想等國際社會同情烏克蘭,讓西方主流意識形态替他否定俄羅斯的一切正當主張。

甚至在西方輿論攻勢的圍堵下,全世界也不會聽到桑德斯是如何在美國國會大聲質問:“為什麼我們不接受古巴的軍事威脅,卻要求俄羅斯接受烏克蘭的軍事威脅?”這就是輿論戰的威力。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從烏克蘭看南海,中國能頂住輿論戰的壓力嗎?

2016年的“南海國際仲裁”就是歐美輿論戰的産物。

隻是,美國當時的外交戰略是想逼中國屈服,但中國做出了背水一戰的準備,讓美國的攤牌計劃沒有得逞。

但是,如果他們的目的僅僅停留在控制東南亞的外交傾向,盡可能避免和中國産生直接沖突,可能那之後美國還不至于和菲律賓鬧僵。

現在,美國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印太經貿架構,他們似乎想在中國周邊步步為營的進行推進。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現在的事實是,美國開始借助俄烏問題的輿論發酵,盡一切努力想嘗試讓全世界和中俄經貿脫鈎。

舉個例子,雖然歐洲國家需要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但如果西方輿論戰讓俄羅斯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邪惡納粹”。又有哪個國家會冒着“幫助納粹”,被國際社會一同制裁的風險繼續和俄羅斯的合作呢?

北溪2号項目被德國主動叫停,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明。連一向務實謹慎,實力冠絕歐洲的德國都被迫出現選邊站隊的情況,其它的歐洲國家誰又能頂住國際輿論的道德壓力?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雖然美國的天然氣價格遠遠高于俄羅斯,但是大力聲援烏克蘭的美國顯然是更具“國際道德感”的一方,那麼來自美國的天然氣也無疑“更加道德”。

隻要他們認為自己所付出的這部分代價是值得的,人們就會心甘情願用額外金錢“去購買這種國際道德”。

再看南海,現在東盟是位于南海周邊的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如果美國利用南海問題不斷滲透,奪取了南海周邊的外交主動權,并對中國發動輿論戰,未來的經貿形勢就将有大大有利于歐美國家。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這種新的“國際道德”可以強制減少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依賴。

同時,美國還能用“民主自由”的宣傳口号,将中美脫鈎所産生的一系列額外負擔“更加合理地”轉移到普通群眾身上,并一舉加速美國的國内基建,刺激美國内部經濟的二次循環。

是以,對美國而言無論是外交還是内政,又或者變相牽制打壓中國,利用南海問題和中國進行博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問題是,中國現在能頂住輿論戰場的壓力,穩定南海的周邊立場嗎?

從烏克蘭沖突看中國:假如失去南海,中國将成為第2個俄羅斯?

從歐美對俄羅斯的進攻方式來看,我們可能在應對國際輿論上的準備依然不足,中國仍舊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國際發聲平台。包括我們的國際版抖音在内,營運方也并不是中國。

而推特等國際主流平台,向來對涉及中國的内容實行雙重标準,部分美國冬奧會運動員隻因為分享了中國真實一面,就慘遭推特官方封号。

其實這次俄烏沖突給中國的最大啟示,就是必須謹慎對待美國在南海的外交行為,我們絕不能失去南海的外交主動權和區域影響力,至少應該想辦法做點什麼,讓東南亞國家不被美國單方面施壓洗腦,進而影響到整個南海地區的外交走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