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 8 點多,理想汽車低調地釋出了一條消息,确認代号 X01 的車型正式命名「理想 L9」。
消息精簡至極,連圖都沒配,卻充滿了關鍵詞:
北京車展期間
為家庭打造
全球
智能旗艦 SUV
L9
資訊量足以讓關注 X01 的車友們充滿想象了。
2022 北京車展的時間是 4 月 21 日—30 日,距離現在還有 50 天左右,此時放出官方的預熱消息,屬于正常的營銷節奏。「為家庭打造」的定位也是在大家預期之内,畢竟這是理想 ONE 成功的基石。而「全球」、「智能旗艦」和「L9」這幾個新資訊,以及大家最關注的價格,咱們可以一起來挖一挖。
01
賣多少錢合适?
李想曾在去年 2 月釋出内部信,其中提到:
堅持豪華智能電動車的品牌定位,廣泛地覆寫 15—50 萬的價位。
而在稍後 7 月份釋出的港股招股書中,這個價格定位區間調整為:
戰略性地專注于價格位于人民币 20 萬元至 50 萬元之間的新能源汽車。
那麼作為旗艦車型的 L9,所占據的售價區間必然是最高的一檔,普遍預計在 40—50 萬之間。具體會是多少呢?
目前理想 ONE 的售價區間是 33.8—34.8 萬,除了車身顔色的差價之外,其餘配置全部同價标配。考慮到與 ONE 的區分度,5—6 萬元,總體 15% 左右的差價是必要的,L9 定價的下限必然不會低于 40 萬。
再考慮到理想的銷量目标,到 2025 年想要 200 萬的銷量,不管能不能達到,它的每一款車都必須是爆款。就算産能是無限的,能買得起 40 萬以上豪車的有錢人也是有限的,每貴 1 萬,就會勸退一批潛客。
既要有一定高度的下限,又不能上限過高,進退維谷。我們先設想一下别的廠商會怎麼做:
大機率會給出一個接近 40 萬的起售價,最走量的配置車型的價位大機率在 44—45 萬之間,與 ONE 保持 10 萬左右的差距。
再考慮到已經明确的「從 2022 年的 L9 開始,所有車型都會把 L4 級自動駕駛相容的必要硬體作為标配」,那麼軟體訂閱服務也是一個必選項。
入門價格隻提供 L2 級輔助駕駛,不開通進階自動駕駛功能,同時在智能座艙方面有所取舍;中端價格在提供完善的智能座艙基礎上,搭配進階自動駕駛功能的按期訂閱;高端價格則提供自動駕駛的一次性終身買斷。再疊加一些車漆和外觀選裝,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合理的方式了。
但是,理想一定不會這麼做。
按李想的産品哲學,智能駕駛方面不可能收費,也不會提供過多的差異化配置。在這一政策之下,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硬體成本大幅擡升時,如何平衡售價和利潤,并擁有強大的成本效益,還真是讓人好奇。
但我大膽猜測,标配政策下的基本定價不會超過 45 萬。
02
聚焦中國,但不放棄全球
理想提到全球化市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 2020 年 Q4 财報電話會議上,沈亞楠就曾表示理想汽車的終極目标是成為世界領先的智能電動車領軍者,是以毫無疑問,理想将參與全球市場競争。在 2021 年 5 月的媒體溝通會上,他再次表示,理想汽車在非常認真地研究海外市場的産品和管道的模式,團隊已經建立。
而在上周剛剛結束的 2021Q4 财報電話會上,沈亞楠表示将參與國際競争,但更聚焦中國。同時也表示已經組建了一個專業的全球化政策團隊,此團隊的主要任務是:
找到産品的潛力市場
确定合适的産品陣容
确定在進入新市場時的商業模式以實作有意義的市場佔有率
現在,官宣 L9 是全球車型,就意味着在 L9 的産品生命周期内,必将實作出海,L9 就是沈亞楠所說的合适的産品陣容之一。
那麼咱們不妨對另外兩個問題——賣哪裡和怎麼賣做一些猜測。
新勢力出海并不是新鮮事,蔚來、小鵬、愛馳以及東風旗下的岚圖等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陸續進入歐洲市場。蔚來在海外仍然直銷,從基礎設施開始建設,2021 年 9 月開始在挪威市場傳遞 ES8,至今僅注冊 200 多台;而小鵬則是經銷商合作模式,2021 年小鵬汽車在當地傳遞了 438 輛新車,其中 G3 銷售了 406 輛,P7 銷售了 32 輛。
從銷量上看,大費周章地出海,似乎是賠本賺吆喝。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蔚來和小鵬當下出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建構品牌影響力,為未來鋪路。
而理想的目标如果一開始就是奔着「實作有意義的市場佔有率」去的話,就必須找到一個有足夠市場縱深,能支撐起足夠銷量的市場。
同時,對于理想 L9 而言,比上述品牌還多了一個限制,那就是它不是純電車型。歐洲極端的環保主義和小車文化,似乎并不适合這台全尺寸增程車型。
全尺寸 + 燃油增程 + 消費能力,那麼 L9 的「全球」重擔,怕是要落在北美肩上了。理想的全球戰役怎麼打,也是值得期待的好戲。
03
有多少能力才叫旗艦?
作為家庭用車理念的典範,新能源 SUV 的銷冠,理想 ONE 在這個領域的殺傷力已經接近滿級了。L9 沒兩把刷子肯定不敢自稱旗艦。
在上周的 2021Q4 财報電話會上,李想提到:
對 X01 車型而言,我們一方面能夠滿足使用者在理想 ONE 車型上實作不了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會打造出來一些全新的需求,這是今天市面上所有新能源車型都沒實作的。
我們相信很多使用者雖然表達不出來,但用了以後會說這就是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打造産品的一個核心理念。
緊随使用者需求的理念将在 X01 之中得到诠釋。
理想 ONE 實作不了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全新的需求,這應該就是 L9 的兩把刷子了。
結合此前港股招募書中關于「從 2022 年開始,理想汽車将自主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相容的必要硬體作為标配」的表述,L4 級的自動駕駛能力應該算此前不能實作的需求之一了,是旗艦必備,各種硬體的提升絕對是一大亮點。
同時,在座艙智能化方面,理想 ONE 仍然比較克制和傳統。結合此前李想在内部信中關于座艙空間的描述:
這個空間擁有我們喜歡的氛圍和設計,充足的電能,超強的算力,最好的 VR 和 AR 環境。
它是娛樂的空間,是社交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是家庭的空間。智能電動車會成為比住宅更超值的獨享空間。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 L9 上座艙智能會有一個颠覆性的旗艦體驗。
此外,全新的需求能有什麼呢?結合 L9 的價位,有 50 萬元車型消費能力的潛客,在家庭用車場景下會喜歡什麼呢?如果把這個範圍再放大到全球市場,全世界的這個層次的潛客會有什麼共同需求?
我能想到的,隻有家庭出遊這個具體場景了。大膽猜想,L9 或許會有很多針對這一特定場景的創新功能,比如移植一些房車的功能到 SUV,提供一般的 SUV 無法提供的戶外使用體驗。
04
從 ONE 到 L9,名字變化有點大
從 ONE 到 L9,這個命名思路着實讓人意外了一把。具體的品牌命名思路,目前可能隻有理想自己市場部的人了解内情,但是我們不妨來猜測一番。
首先去商标局查詢了理想近期的商标注冊記錄,可以發現在去年 12 月 9 日首次申請了「理想 L9」,之後 21 日集中申請了 L7、L9、M7 和 M9。
既然現在 X01 已被定名 L 系列,可以推測 M 系列可能是留給 MPV 系列的。理想的 MPV 車型傳言已久,據此前消息,Whale 平台對應 MPV 車型,空間優先。
應該可以确認,理想對于現在的 L9 的命名方式是比較晚才确定的。在去年 8 月 31 日,理想把 LX、LM和 LS 三個系列從 1 到 10 集中注冊了個遍,可見在那時還是按 X、M 和 S 三個系列命名的,可能大緻對應着 SUV、MPV 以及小型 SUV 和 Cross 車型。
而現在改用 L 單字母系列命名,卻沒有提前注冊完整的商标序列進行商标保護,讓人摸不到頭腦。
如果 L 系列用于 SUV,下一代的理想 ONE 很可能就是 L7,這兩個車型占據了 30—50 萬的區間。考慮到 20—50 萬的品牌定位,再往下就隻能容納一款 SUV 車型了,恐怕 L 系列隻能出到 L5 。而現在理想并沒有繼續向下注冊,我們大膽推測一下,或許理想短期内根本就沒有規劃比 ONE 更小的 SUV。
05
寫在最後
同是新勢力的标杆,蔚來已經推出了 5 款車型,小鵬推出了 3 款車型,而理想現在才迎來第 2 款,節奏上看可謂遲到。
但從單車銷量成績來看,理想卻是最成功的。具體到 L9,它實際上沒有同級競争對手。縱觀整個乘用車市場,能賣到 50 萬以下的全尺寸 SUV,根本沒有。而且,這還是一台将具備出色的智能化體驗的增程車。
但是,全尺寸 SUV 的市場不是很狹窄嗎?
在兩年前,理想汽車産品負責人張骁在和 42 号車庫交流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Segment 不能決定銷量,銷量是一個很綜合的問題,寶馬 X7 如果賣 50萬,你覺得它的銷量會如何?
各位仔細品品這句話,或許我們能從中預言 L9 成為爆款的玄機。
文章的最後也和大家預熱一下,接下來我們會在 42 号車庫理想社群和 App 持續釋出更多 X01 的精彩内容,歡迎大家來社群或掃描文末的二維碼進群與我們讨論互動,下周「車庫 X01」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即将上線,敬請期待~
撰文:42号鴿子
編輯:萊因哈特
這些也值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