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衛平:大灣區醫療衛生的互聯互通,建議疫苗先行先試

要建立大灣區的“醫療特區”,公共衛生領域不可缺

文/趙天宇

編/王小

蔡衛平:大灣區醫療衛生的互聯互通,建議疫苗先行先試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增進互聯互通,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議題之一,這其中就包括當地的醫療衛生領域。

《财經·大健康》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在2022年3月3日抵京參加全國“兩會”,帶來了“為粵港澳大灣區内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種服務”等建議。

從2021年開始,在大灣區内,内地部分醫療機構如果需要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或醫療器械,可以由廣東省政府準許後使用。首批獲準使用的藥品有九個,醫療器械有兩個。這被稱為“港澳藥械通”,大灣區的患者得以率先使用到内地尚未上市的藥物、器械,以解燃眉之急。

蔡衛平告訴《财經·大健康》記者,基于“港澳藥械通”,他建議疫苗也納入其中,在廣東省内指定醫療機構先行使用,并建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疫苗接種資訊系統。

一個大灣區,三種免疫規劃

《财經·大健康》:大灣區居民在疫苗接種上的障礙是什麼?

蔡衛平:大灣區粵、港、澳三地的居民,日常交流往來很頻繁。

此前我看過一篇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疫苗民生需求的報告提到,不少在内地創業的港澳青年,在新冠疫情以後,因為通關不暢而無法及時回到港澳,也就無法繼續按港澳的政策給孩子接種疫苗。其實在疫情之前,大灣區就已經有大量的内地居民每年前往香港和澳門去接種疫苗,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多聯疫苗。

雖然國家在不斷加大疫苗生産和研發的力度,但是因為引程序式和審批上面的一些考量,内地在國際疫苗的引進方面相對滞後。

出于對傳染病的長期關注,我注意到,目前大灣區的疫苗監管和免疫接種,實際上分屬于粵、港、澳三地,分割屬地管理,形成了“一個灣區,兩種體制,三種疫苗監管系統,三種免疫規劃”的互不關聯現狀。

這導緻大灣區内跨城市流動的人員,比如,在大灣區創業、興業的港澳人士,前往港澳旅遊、工作、生活的大灣區内地人士等,他們在疫苗接種互認和續種、補種等方面,日常遇到了不少阻礙,而且,大灣區居民對于多樣化的疫苗接種需求,得不到滿足。

是以,需要為在内地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港澳疫苗接種更為便利的解決方案。

蔡衛平:大灣區醫療衛生的互聯互通,建議疫苗先行先試

圖/pixabay

《财經·大健康》:大灣區“兩種體制,三種疫苗監管系統,三種免疫規劃”,具體是什麼樣的?

蔡衛平:大灣區内粵港澳三地,因為疫苗接種管理體系的不同,因而同樣的疫苗各地接種的方式可能不一樣;或者預防同一個疾病的疫苗,各地接種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些跟疫苗的生産和來源有關系。

比如,給兒童接種的脊髓灰質炎疫苗,一種是注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一種是服用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都需要多次接種。使用的疫苗不一樣,接種的程式也就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内地和港澳提供的疫苗,其實是沒辦法混合接種的。

現在新冠疫苗加強針混打,其實做了好多的研究,基于充分的研究才證明了混打首先安全沒有問題,然後有效性也很好。但是如果沒做過臨床實驗的話,是不可以去混打的,隻能按照原來的接種方案來接種。

麻煩在于,由于在港澳和内地有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上市,對大灣區居民來說,要麼就全部都在港澳那邊接種,要麼都在内地接種。

從大灣區的調研結果來看,超過七成在内地居住的港澳受訪者說,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他們更願意回到港澳去接種疫苗,因為對他們而言更友善一些。

在港澳,使用的疫苗多數是多價或多聯的疫苗。

所謂多聯疫苗,就是将多種病原微生物制備成為一種疫苗,達到接種一種疫苗就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的目的。與預防單一疾病的單價疫苗相比,不但可預防疾病的種類多,免疫效果相仿,而且接種疫苗的次數少,簡化程式,更受家長和接種醫生的歡迎。

這兩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内地與港澳的通行,不像疫情前那麼通暢,大灣區居民疫苗接種的不便就顯得比較突出,是以我提出了這個建議。

《财經·大健康》:在你的日常工作中,接觸到人們對赴港打疫苗的詢問,最常見的是什麼?

蔡衛平:詢問比較多的還是HPV疫苗,尤其是内地還沒有上市的時候。另外,我的病人主要是艾滋病病人,他們的免疫力相對較低,适合接種多價肺炎疫苗,不過内地多價肺炎疫苗可獲得性比較差,是以他們會到中國香港,甚至去國外接種。

與内地醫療體系形成互補

《财經·大健康》:受益于“港澳藥械通”,目前已經有十幾種港澳的藥物或器械引入内地使用,是基于什麼樣的判斷标準呢?

蔡衛平:目前藥械引進的标準,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内地醫療機構臨床急需。還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這些藥械不屬于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特殊管理範疇,而且已在港澳上市而内地尚未上市。

但是,疫苗跟藥品不同,它不是治療,而是預防的作用,要從公共衛生應急和傳染病防控的角度,去了解疫苗的“急需”。

《财經·大健康》:在大灣區内公共衛生服務一體化,你認為哪些可先行?

蔡衛平:大灣區的公共衛生服務一體化,其實疫苗是公共衛生裡面非常重要的内容,要實作一體化,需要把疫苗考慮進去。

其實作在港澳與内地差異最明顯的,我覺得應該是二類疫苗,就是大家自費且自願接種的疫苗。

比如流感疫苗自費接種,其實在内地接種流感疫苗的人較少,在香港接種的人較多。這時如果有流感發生,在香港可能沒引起流行,但在内地可能引起流行。現在内地與港澳的交流、交往太多了,是以兩邊如果公共衛生服務能趨于一緻的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員流動帶來的一些病原體之間的互相傳播。

目前問題在于,港澳絕大部分的疫苗,其實并沒有在内地獲批上市使用,之前“港澳藥械通”政策,其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這個政策裡沒有包括疫苗,是以我建議用同樣的辦法,把疫苗作為一種特殊藥品來處理,先給在大灣區内地城市居住的港澳居民去使用。

蔡衛平:大灣區醫療衛生的互聯互通,建議疫苗先行先試

圖/Pexels

《财經·大健康》:如果想要實作更多的港澳藥品、器械,包括疫苗在大灣區内使用,根據你的觀察,難點是什麼?

蔡衛平:我認為還是“度”的問題。

現在相對容易實施的,可以從港澳在内地合辦的醫院開始。然後,内地的醫院逐漸放開,看一下後面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我覺得應該不會造成很大的沖擊。這樣,接種的人數也是有限的,使用的量也會有限。

《财經·大健康》:針對之前提到的大灣區疫苗的需求,你的建議是什麼?

蔡衛平:我帶來兩份建議。

第一份是,建議為在粵的港澳居民按照香港、澳門的免疫規劃要求,在粵就地接種港澳使用的疫苗。對于在港澳已上市、内地尚未獲批的疫苗,根據“港澳藥械通”政策,允許這些疫苗在廣東省内指定醫療機構先行使用,為在粵工作居住的港澳居民提供接種服務,讓在粵的港澳同胞獲得與港澳地區同樣的疫苗保護。

第二份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内地城市居民提供港澳上市成熟疫苗試點,比如,開通“港澳疫苗通”通道,允許港澳廣泛使用的疫苗進入大灣區非免疫規劃疫苗範疇;建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疫苗接種資訊系統;在大灣區内地九市設立港澳疫苗特别接種點;注重創新疫苗在粵港澳大灣區内真實資料積累,挖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的可能。

如果能夠實作的話,人們就可以在大灣區内一些指定的接種點,接種到跟港澳一樣的疫苗,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大灣區内粵、港、澳三地的疫苗政策趨于一緻。

《财經·大健康》:對于内地的疫苗産業而言,這是否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蔡衛平:其實好處是在于,推動内地疫苗企業去研發、生産一些新型疫苗。目前我們内地的疫苗産量很大,但制法傳統,很難做成多價、多聯的滅活疫苗。

如果可以通過“港澳藥械通”的方式,引進一部分在港澳已經上市的、在國際上比較普遍使用的疫苗,若是在内地居民使用效果比較好的話,一個是可以引進一部分,另外一個也可以促使國内的一些疫苗生産的公司看準疫苗機遇,抓緊研發。

還有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的,比如mRNA新冠疫苗,内地企業也應該跟上去,甚至有自己創新的方法做出來。

《财經·大健康》:如果想要讓“港澳藥械通”惠及更廣泛的群體,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蔡衛平:還是要一步一步來,通過小範圍試點看一下産生的影響,跟海南博鳌樂城其實有點像(注:海南博鳌樂城先行區,允許患者使用尚未在境内上市的新藥),也是從試點開始,再慢慢放開,和内地醫療體系形成互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