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最近,香港身份的熱度又起來了。先是在去年年底推出“高才通”計劃,被稱為“史上最寬松的人才入境計劃”,後又有中年父母紮堆赴港讀碩,為孩子随遷香港鋪路。

為什麼是香港?很顯然,香港的教育資源實在是太令人矚目了。

國際化的中國小教育、寬松的高校報讀政策、無縫銜接歐美頂尖名校,哪一個不比在内地卷聯考香!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微網誌

越來越多的爸媽開始承認,養了個普娃的事實已經難以改變,而“雞娃不如雞自己”,如果能獲得香港身份,孩子就能參加香港“聯考”,就讀名校的難度直線下降。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赴港還存在嚴重的資訊壁壘,怎樣獲得香港身份?在港讀研是怎樣的體驗?孩子升學的途徑有哪些?

想要幫孩子殺出一條上學路,這些問題,父母都需要一一探索。

01

擁有香港身份,踏上升學新大陸

想要讓孩子獲得香港身份,進而參加香港的升學考試,需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父母通過工作、學習,或人才引進等方式,獲得香港居民身份;

第二步,在港連續通常居住七年,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第三步,18歲以下未婚的受養子女,可以跟随父母一起,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香港入境管理處

其中的第一步,也就是獲得居民身份,往往是最考驗父母實力的。

比較常見的入境方式,包括高才通計劃、優才計劃,以及科才計劃,分别對應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高技術人才和研發型人才。

這些入境計劃不僅對學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需要入境者擁有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妥妥的“想雞娃,先拼爹”。

很多父母難以滿足人才引進的硬性要求,隻好把眼光瞄準到“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這一條,在香港修讀全日制的學士學位或更高資曆,之後再留港找工作。

2022年底開始,畢業生逗留期限模式由“1+2+2+3”改為“2+2+3”,也就是說,畢業後哪怕沒有立即被公司聘用,也有2年時間可以慢慢找工作,這也鼓勵了更多媽媽們赴港讀書。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香港入境管理處

如果想要讓孩子在18歲前獲得香港身份,父母至少要在孩子11歲前就開始謀劃。如此漫長的投資期限,為什麼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呢?

原因很簡單,投資回報實在太豐碩了!孩子在香港參加“聯考”,兼具學額優勢和分數優勢,相當于競争的人少了,難度還降低了。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小紅書@保未來

如果參加華僑生聯考,進入985名校的分數直降200+。孩子還可以參加DSE考試,無論是進入香港、内地的一流大學讀書,還是申請國際名校,都比内地更有優勢。

難怪媽媽們賭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也要為孩子的未來拼一把。

02

赴港讀碩的媽媽們,過得怎麼樣

仔細觀察那些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港碩媽媽,會發現她們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她們大多居住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周邊的沿海城市,以深圳為首要聚集地。這是因為媽媽們要完成7年在港的學習和居住,還要照顧家庭、維護工作,距離将成為很大的阻礙。

其次,她們往往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心理素質和目标感都很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度過了前三年的學習和過渡期,想要拿到永久居民身份,還需要在之後的4年間不斷維護簽證,在香港找到一份工作,或是長期住在香港,這對媽媽們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香港大學網站

最後,她們是對孩子的教育有清晰、長遠規劃的一群人,熟悉各條升學路徑的優劣,對孩子的特點也有着清晰的認識。

深港媽咪阿婉就是這樣,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決定赴港讀研,前往相對容易申請的香港都會大學,就讀了一年制的“水碩”。

說是“水碩”,主要是因為易錄取、學制短、好畢業,隻需要上7個月的課,甚至不用經常往香港跑,是以對家庭的影響不是很大。

她說,最開始選擇這條賽道,是因為親戚家的孩子從小成績一般,卻憑借香港身份,考上了香港排名前三的大學,香港理工的計算機專業。

想到自己家的孩子:“我和老公也不指望他考到多麼頂尖的名校,隻是希望他在升學的道路上稍微松弛快樂一些。”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深港媽咪阿婉

就這樣,一方面為了孩子的教育,阿婉選擇去香港讀研,給孩子的未來鋪路。

另一方面,阿婉也覺得就讀碩士是個人提升的一種途徑。

作為雙非大學畢業的寶媽,她在國内的就業市場已經不再有優勢,而去香港讀研,回國後是正兒八經的留學生,職場競争力大幅提升。

做決定的時候通常都十分艱難,但到了真正邁出這一步的時候,心态反而會平和許多。甚至有許多寶媽感歎說,“後悔沒早點來。”

03

升學路徑多樣化,考驗家庭綜合實力

2023年清華北大招生結果出爐後,許多人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憑聯考裸分被錄取的孩子,還不到總人數的一半!

以北京大學為例,今年共招收了4483名新生,其中留學生有419人,強基計劃898人,國家專項277人,競賽保送生194人,高水準運動隊和藝術團、數學實體英才班又占去300多人。

由此可見,招生方式和升學路徑的多樣化,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趨勢。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在諸多入學途徑中,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對成績的要求無疑是較低的,也是有能力有條件的家庭所努力的目标。

除了香港,新加坡、泰國也成為華人追捧的教育高地。與歐美國家的留學相比,亞洲國家留學的費用相對比較低,交通更為便捷,生活環境、文化環境也和國内相近。

近年來,泰國中國小教育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新加坡更是被譽為歐美大學的黃金跳闆。

為了獲得留學生資格,低齡留學成為了許多家庭的首選。在國小甚至幼稚園階段,就送孩子出國留學,就讀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國際學校。

将來,孩子進可憑借O/A水準課程申請世界名校,退可用留學生身份申請國内985、211學校,可謂是升學無憂。

拼一次,強三代​?父母赴港讀碩成雞娃新路徑

圖檔來源:曼谷國際學校網站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庭教育經驗廣為流傳,他曾說:“如果你要成功,就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随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對于孩子來說,多一條道路就多一次嘗試的機會,多一分未來的可能。

如今,升學的通道早就不再局限于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家庭的資源與實力,父母的學識與眼界,以及孩子綜合素質的整合結果。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雞娃不如雞自己”。

所謂雞自己,也不是父母要拼命學、玩命掙,而是激發家庭的資源整合能力,為孩子的未來保駕護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