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而精”的理想,能撐起“大而遠”的夢想嗎?

(封面圖)

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Alex Chiang

國内“蔚小理”三大新勢力造車企業中,理想汽車“打頭陣”,率先公布了2021年的全年财報。

上周五美股開盤前,理想汽車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未經審計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務業績。财報釋出後,理想汽車股價開盤上漲2.7%,上周五美股收盤,理想汽車收盤股價上漲1.94%。

從上漲的股價或許可以窺見資本市場對于理想2021年财報的基本态度,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對這份财報也頗為滿意:“我們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和加速銷售網絡擴張的前提下,第四季度仍然實作了盈利,經營現金流量達到人民币38億元,充分反映理想汽車擁有出色的經營效率。”

而面對上漲的股價和CEO的褒言,又該如何具體看待理想汽車這份最新的成績單?

01.季度營收首破百億大關

理想汽車交出的2021年成績單的耀眼之處,首先展現在其全年營收層面。

據财報資料,理想汽車2021年實作營收270.1億元(機關:人民币,下同),相較于2020年全年的94.6億元,同比漲幅達185.6%。聚焦到車企銷量普遍看漲的四季度,财報顯示2021年四季度理想汽車的營收額為106.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56.1%,這也是理想汽車首個破百億的季度營收。

在去年11月底公布的三季度财報中,理想汽車高管預測,2021年四季度的收入總額預計為88.2億元至94.1億元,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長112.7%至126.9%。2月25日美股開盤理想汽車漲2.7%,可見四季度的實際營收遠高于當初的預測值,是推動理想汽車盤前股價看漲的主要原因。

(圖源:網絡,侵删)

由表及裡,推動理想汽車營收高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智能相對論》通過分析财報資料認為,整車傳遞量的大幅提升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據财報資料,2021年理想ONE的傳遞量達到9.05萬輛,較2020年的3.26萬輛同比增長177.4%。2021年整車銷量的大幅擡升較大程度上是由四季度的銷量帶動的,四季度理想汽車的傳遞量為3.52萬輛,占全年傳遞量的比重為38.9%。

傳遞量的同比大幅增長帶動了全年營收的高漲。但從傳遞量的角度來看,與蔚來、小鵬相比,理想的全年傳遞量并不占優,且與前二者在全年傳遞量上也并未拉開較大的差距。

據相關資料統計,小鵬汽車2021全年的傳遞量為9.82萬輛,蔚來汽車2021全年的傳遞量為9.14萬輛,理想汽車與前二者的差距僅為數千輛。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目前僅有理想ONE一款車型,而目前小鵬有高端轎車P7,新車型P5,有主攻中低端市場的SUV車型小鵬G3共三款車型,蔚來目前也有ES8、ES6和EC6三款車型。

依靠理想ONE一款車型,全年取得破9萬輛的傳遞成績,可以說理想2021交出的成績單還是相當不錯的。而理想在去年尤其是四季度良好的傳遞成績也延續至2022年,今年1月份,理想汽車傳遞1.23萬輛理想ONE,同比2021年1月增長幅度達128.1%,1月份同比漲幅領先蔚來、小鵬。

遙想當初,當理想汽車推出增程式動力車型時,資本市場普遍持看空态度,認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模式将是絕對的主流。而隻有美團創始人王興堅定地看好這條路線,2020年7月理想汽車5.5億美元的D輪融資中,其中美團領投5億美元。從2021年理想汽車的傳遞量和營收來看,王興或許并沒有看走眼。

02.毛利率提升的“背後推手”是什麼?

在“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理想的财務狀況或許稱得上是最好的。

據最新的财報資料,2021年理想汽車的毛利率為21.3%,2020年同期這一資料為16.4%,上漲4.9%。财報中提及,整體毛利率的提升要得益于車輛毛利率的擡升,理想汽車2021年的車輛毛利率為20.6%,而2020年這一資料則為16.4%。

與同行對比來看,這一毛利率表現還是較為不錯的。2021年三季度,蔚來汽車綜合毛利率為20.3%,整車毛利率為18%。而小鵬汽車的表現則稍遜一籌,2021年三季度的整體毛利率僅為14%。

對于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來說,提升毛利率絕非易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競争加劇不斷擡高成本的大背景下。對于理想汽車毛利率經曆較大幅度的提升,其首席财務官李鐵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得益于生産及供應鍊管理的出色營運效率”。

我們該如何對這句話做出具體解讀?

《智能相對論》認為或許可以從下兩個方面來加以解釋。第一,傳遞量的提升所帶來的規模效應降低了生産成本,從時間縱向對比來看,2020年二季度理想ONE的單車銷售成本為25.53萬元,同年三季度的這一資料為23.26萬元,而到了2021年四季度單車銷售成本已經降至22.9萬元。傳遞量的增長和成本的降低,推高了理想汽車的毛利率。

此外,從技術視角來看,理想ONE作為一輛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與純電模式相比,技術相對更加成熟,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其造車成本。

第二,去年5月釋出2021款理想ONE售價的提升。5月25日,上市已逾兩年的理想ONE也迎來了改款,單車起售價調整為33.8萬元,而2020款理想ONE的起售價為32.80萬元。去年三、四财季,理想汽車的傳遞量共計6.02萬輛,雖無法知曉2021款理想ONE的銷售量,但其售價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毛利率水準。

理想汽車良好的營運狀況不僅僅展現在毛利率提升上,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毛利率的提升是在營業費用大增的背景之下。據财報資料,2021年的營業費用為67.8億元,較2020年的22.2億元增加205.5%。其中研發費用為32.9億元,較2020年的1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8.8%。

理想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也确實看到了成效。2021款理想ONE在2021年6月份傳遞了基礎ADAS和基礎AEB功能,在12月份傳遞了NOA導航輔助駕駛和完整AEB功能(主動安全),成為了全球第三家具備完整的NOA和AEB全棧自研能力的品牌,之前的是特斯拉和小鵬。

此外。在前不久第三方AEB(汽車主動安全)測試中,理想ONE超過寶馬5系、沃爾沃XC60等車,獲得了年度冠軍,而理想ONE也是測試車型中唯一有能力準确識别橫向車輛和兩輪車的車型。

實際上,理想汽車營業費用尤其是研發費用的增長是有迹可循的,理想在為新車型做準備。在2021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理想汽車高管曾表示,“我們将在明年(2022年)第二季度向市場推出X01,并在第三季度開始傳遞。”

同時,理想還在增建工廠擴充産能。今年1月,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網顯示,重慶車之渝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約4.31億元的價格拿下兩江新區水土組團A分區A16-8地塊,該地塊的使用條件産業類别為交通運輸裝置制造業,成交時間為2022年1月27日。據公開資料顯示,重慶車之渝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由重慶理想汽車有限公司100%控股。有分析稱,這或意味着理想汽車将在重慶建設生産基地。

從戰略發展角度來看,增建工廠擴充産能是包括理想在内的造車新勢力企業發展鍊條中的重要一環,但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成本的上升。管理層對于2022年的銷量目标是20萬輛,但理想X01的量産傳遞,産能爬坡都需要一定時間,不得不說實作這一目标的難度還是不小的。

03.理想在找下一個“突破口”

在這份财報釋出前後,理想汽車還進行了一項“大動作”。

2月24日,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旺達”)釋出公告稱,包括江蘇車和家汽車有限公司(理想汽車)在内的19家企業,合計24.3億元向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旺達”)增資,認購欣旺達汽車電池12.37億元的新增注冊資本。其中,理想汽車投資額度為4億元,獲得欣旺達電池公司3.21%的股份。

在增資的19家企業中,除了理想,蔚來的身影也出現在投資者。蘇州蔚瑞創業投資合夥公司此次向欣旺達出資2.5億元取得其2.01%股權,而蔚瑞創投隸屬蔚來系。理想、蔚來争相向欣旺達投資的目的是什麼?

最為合理的解釋是增強對于産業鍊的把控能力。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較之2020年同比增長160%,巨大的增幅也使得新能源汽車生産端承壓,尤其展現在動力電池上。

動力電池核心原料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已經漲至46.75萬元/噸,而一年前的價格僅為5萬元/噸,翻了9倍不止。而且從采礦到冶煉,再到加工為電池的生産周期需要時間,是以“電池荒”可能短時間内無法緩解。

而去年因為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包含理想汽車在内車企均面臨不同程度的産能不足。在新能源車的構造中,電池占到總成本的約40%。因而于造車新勢力而言,投資電池公司能增加其話語權,在動力電池供應鍊緊張的情況之下,獲得優先為其提供電池的機會。

而這一筆投資對于理想而言,或将更為重要。今年将要推出的旗艦SUV車型理想X01仍為增程式系統,但在2021年的招股書中,理想明确提出了要打造高壓純電平台及高壓純電車型,預計将于2023年上市。有業内人士預測稱理想X01的售價或為45-50萬元,在純電動車成本正在下探的當下,這一售價或将為理想帶來更高的毛利率。

此前,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在一次采訪中說到,“理想汽車未來并不是僅在純電動市場競争,而是在整個乘用車市場。無論是增程,還是純電,更多地替代燃油車是理想的出發點”。

當初理想選擇增程式路徑,或許大機率是在賭燃油車向純電動車的轉型期夠長,但眼下純電動汽車市場環境的快速轉變,讓理想不得不提前布局應對挑戰。但這并非意味着增程式動力在未來沒有發展空間,在大陸“雙碳”目标和汽車油耗“雙積分”等多重要求下,燃油車想要實作節能減排,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發展混合動力。

推出純電動車,并不意味着理想的“掉隊”,隻是在基本盤穩固的情況之下,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參考文章:

「1」《2021新勢力車企傳遞榜出爐,蔚來被反超,小鵬笑到最後》,車評社;

「2」《解讀理想汽車财報:單季度營收破百億,一台車淨賺6.6萬》,優視汽車;

「3」《理想汽車第三工廠或落戶重慶 造車新勢力提前備糧迎新一輪博弈》,每日經濟新聞;

「4」《欣旺達獲24.3億元投資,理想、蔚來布局動力電池領域》,GoLight出行;

「5」《理想2023年推純電動汽車晚不晚?》,中國經濟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