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現代累計銷量約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3%。這是北京現代銷量下滑的第五個年頭,進入2022年,北京現代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随之而來的是,近期再次傳出股比工廠停工,股比調整傳聞。

近日,關于北京現代重慶工廠處于停産狀态的消息。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稱,某位接近北京現代的相關人士透露,“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大部分産線從去年12月份已經停工了,勞工也都在放假。”目前,北京現代在國内擁有北京順義第一、第二、第三工廠,以及河北的滄州工廠、重慶工廠共5大乘用車生産基地,總計年産能可達165萬輛。
産能過剩難題
據第一财經報道,北京現代位于重慶的工廠或已處于停産狀态。“北京現代重慶的工廠現在沒有産量,大部分勞工都在放假。”北京現代一名内部人士表示,重慶工廠去年12月份就停産了。财經網汽車為此聯系到北京現代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不清楚此事。”
資料顯示,重慶工廠在2017年建成,工廠總投資83.9億元,整車設計年産能30萬輛,發動機設計年産能30萬輛。相關資料統計,北京現代工廠年産能約為165萬輛,北京現代2021年市場銷量僅為38.5萬輛,銷量同比下滑23.3%,不僅未能完成2021年既定56萬輛的銷量目标,産能過剩問題擺在北京現代面前。
為了進一步緩解産能壓力,2021年5月,北京順義區政府公布的檔案内容顯示,理想汽車将在北京順義區新增一家工廠,工廠總投資60億元,改擴建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拟在2023年投産。
10月16日,理想汽車将北京現代第一工廠拿下,後續理想汽車将利用北京現代一工廠建設純電動乘用車智能制造工廠,開展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發,實作年産能10萬輛制造能力。
北京現代第一工廠作為在華首個工廠,于2002年正式投産,其年産能約為30萬輛。即便是去掉第一工廠後,北京現代在2021年的市場銷量不足40萬輛,而閑置産能或将接近百萬輛,整個北京現代的産能使用率不足三分之一。
如今,北京現代除了已經賣掉的第一工廠外,在北京還擁有兩座工廠,河北滄州以及重慶各一座工廠。通過買工廠來止損,或将成為北京現代挂牌出售工廠的潛在因素。去年,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稱,現代汽車集團正将其北京第二家工廠挂牌出售,現代将把重點轉向電動汽車和豪華車型,希望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扭轉多年銷售低迷的局面。截至目前,除第一工廠被理想汽車收入麾下之外,第二工廠和重慶工廠将被出售的話題仍舊不斷。
此前,有報道稱,理想汽車的第三工廠或已敲定落戶汽車重鎮重慶。
據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網公布,重慶兩江新區水土組團A分區A16-8地塊完成成交,成交時間為2022年1月27日。該地塊土地面積為113.34萬平方米,成交價4.3069億元,受讓方為重慶車之渝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條件的産業類别為交通運輸裝置制造業。
工商登記顯示,重慶車之渝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9日,注冊位址為重慶兩江新區龍興鎮兩江大道618号,該公司由重慶理想100%控股。
不過理想汽車對财經網汽車表示,理想在重慶的新工廠與北京現代重慶工廠無關。
銷量連年下滑
無論是賣工廠還是重慶工廠停産,都與北京現代的市場表現脫離不開關系。
從全球市場銷量來看,現代汽車去年公布的銷量資料顯示,現代汽車2021年度全球銷量達到389.10萬輛,在全球汽車市場中,能夠與豐田汽車、大衆汽車以及雷諾-日産-三菱聯盟等一較高下,現代汽車市場銷量全球排行第四位,而在國内市場上,現代汽車銷量聯系5年呈現下滑。2002年成立的北京現代,在華20年以來的市場發展過程中,曾經的輝煌已成為過去式,在2013年跨入百萬級俱樂部之後,最高市場銷量達到過116萬輛,而自2017年開始至今,北京現代銷量便一路下滑。
其銷量資料顯示,2017年北京現代銷量為78.5萬輛;同比下滑幅度超過30.5%,2018年銷量基本上與2017年持平,維持在79萬輛,2019年北京現代在産品布局上推出了包含轎車、SUV、新能源轎車和新能源SUV等6款車型,但市場銷量上并未能挽回頹勢。2019年北京現代銷量為71.6萬輛,除了銷量快速下滑影響之外,2019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關于北京現代第一工廠人員調整、工廠停産的負面消息也不斷被曝出,北京現代産品和品牌在市場上的競争力也變得越來越弱。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北京現代現在品牌影響力在大幅度下降,和沒有核心技術支撐有這很大的關系。同時,北京現代頻出的品質問題不僅僅是其技術薄弱的展現,也嚴重影響了它的口碑。”
2020年北京現代全年累計銷量僅為50.2萬輛,銷量同比下滑幅度達28.7%,北京現代的市場銷量排行也已從曾經的車企銷量排行前5,跌出了車企銷量前15名榜單。2021年北京現代累計銷量約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3%。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北京現代ix25賣出了16201輛;瑞納市場銷量為10723輛;菲斯塔全年市場銷量為8249輛;電動車昂希諾的市場銷量僅為611輛,過低的銷量資料很難支撐起北京現代電動化市場布局。作為北京現代主打電動化的代表,昂希諾的市場表現遠不及自主品牌長城歐拉等國産新能源車型的市場認可度,品牌存在感缺失成為其影響因素。
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對2021年的銷量下滑表示稱:“2021年,受到疫情以及晶片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北京現代面臨着整體經營情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相比2020年,2021年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全年完成銷量約38.5萬輛。”
北京現代方面稱銷量資料不理想是因對政策進行了調整,從注重銷量轉變為優化産品結構、提升技術和完善經銷商網絡,而據了解,目前北京現代經銷商網絡已從原有的800家減少到了590家。
2022年北京現代的銷量目标是50萬輛,而今年1月份市場銷量資料顯示,北京現代1月份的終端銷量隻有37099輛,同比下降了33.59%。其中伊蘭特的銷量達到了14657輛,北京現代iX35達到了8626輛,表現不甚理想的是純電動版車型菲斯塔的純電動版和名圖純電動版,其月銷量分别為30輛和14輛。
作為較早布局新能源領域的北京現代來說,在EV、HEV、PHEV三大技術領域均有所涉及,但時至今日,新能源産品的市場認可度寥寥無幾。在新産品規劃方面,除了全新一代伊蘭特外,北京現代規劃投放的多款新車也面臨諸多困境。
張翔表示:“對現在的汽車行業來說,企業如果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方面做得不好,那品牌影響力就會大幅度縮水。”
在國内市場占有率上,韓系車表現下滑已成常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所釋出的資料顯示,自2016年至2021年期間,韓系品牌在國内市場的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從7.3%下降到了2.4%,在今年一月份的市場銷量份額占比中,韓系品牌僅為1.7%。北京現代如何實作50萬輛銷量目标,如今從整個市場發展趨勢上來看,面對市場佔有率逐漸縮小,以現代、起亞為首的韓系車今年的市場壓力将進一步放大。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也曾表示,“北京現代銷量持續下滑,産能與銷量間的差距不斷擴大,我認為是水土不服的問題。現代汽車在全球市場的銷量表現不錯,唯有在中國不盡人意,品牌現在仍要面對如何提高産品力,如何快速适應中國市場變化的問題。”
或謀股比調整
近年來,北京現代在市場表現上一路下滑,不僅是産品力缺乏市場競争力,在産品技術方面也很難獲得市場認同,與此同時,多款産品上市後,産品之間的競争成為内耗,此外,在産品市場品牌上,面對自主品牌和其他合資品牌的擠壓,産品成本效益優勢不再,很難打開市場。
面對銷量下滑和市場佔有率不斷降低,北京現代的股比變化成為關注重點。
日前,據證券日報報道,“北京現代可能正在醞釀合資股比變動的事情。現代汽車集團将準備調整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參考起亞的新合資公司模式,最終能否實作調整,現代中國回應稱,暫未收到相關消息。
現代汽車想要增加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比調整傳聞由來已久,在2021年年底就曾傳出現代汽車将增加股比投資的意向,不過北京現代友善未對傳聞給出任何回複。
今年1月份,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佑回應稱:“現代沒有調整北京現代合資股比的計劃,中韓雙方的合資合同2032年才到期。”不過他也承認,2021年北京現代的市場表現較上年下滑明顯。
近年來,中國自主品牌崛起,合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逐漸縮小,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看來,股比全面放開後,外資公司想要增持其在華合資公司股份,還是要看中外雙方在合資公司裡的貢獻與能力比較。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國内合資車企因經營遭到挑戰,這些車企迫切需要通過股權變更來轉變困境,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從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以及東風悅達起亞的股比變化,都能反映出國内合資車企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現代對北汽集團來講意義重大,即便是市場銷量下滑,但北京現代在北汽集團中的地位依舊重要,北京現代想通過股比調整來擴大話語權的難度依舊不小。
除了在股比變化上面臨不小難度,在人事決策方面也頻頻調整,北京現代頻繁的人事變動,導緻北京現代品牌缺乏穩定的戰略和市場方向。2021年随着向東平和樊京濤先後離職,如今隻剩常務副總經理杜君保在堅守,面對2022年的市場壓力,銷量不振、産品品牌力尚待提升、市場佔有率逐漸下滑的環境,北京現代的将如何發展,能否帶來新的變化,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