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洞庭作家】向建華/我與嶽陽樓之二三事

我與嶽陽樓之二三事

作者:向建華

【洞庭作家】向建華/我與嶽陽樓之二三事

從我記事起,“嶽陽”一詞就常繞我耳邊。我們三姐弟都在嶽陽城裡出生,卻在老家農村生活。那都是因為我們有個從軍隊複員被配置設定到嶽陽城裡工作的父親。于是我們一家時而相聚在農村老家,時而牛郎織女般分隔兩地,又時而在嶽陽城裡某間小屋裡相擁。從小就聽着父親哄我的一句老套話:聽話啊,帶你去看嶽陽樓。可這個崇高的獎勵卻總也遲遲沒有兌現。

記得我4歲多時,老爸一擔籮筐,一頭挑着我,另一頭挑着我妹,娘懷抱着襁褓中的弟弟。上汽車下火車,我們一路奔騰從嶽陽城裡回到農村平江老家。這一次回鄉是他們的最終決定,我們的未來将要“紮根”在農村。嶽陽,嶽陽樓也就成了我夢中的聖地,遙不可及。

一晃幾年,我讀四年級了。好長時間的咳嗽讓我不得不半休學待在家。在巫師,鄉村醫生的調治下,我日漸形銷骨立,最終還是老爸帶我去了嶽陽大醫院做檢查。六月的風是熱的,比風更熱的是父親緊抱着我時流下的串串眼淚,掉落在我的臉上手臂上,滾燙而讓人疑惑不解。入住醫院的頭一天,父親慈愛地笑着對我說:“你還沒去過嶽陽樓吧,今天帶你去看看”。——就像多年後我對年邁的他說:“你還沒去過天安門吧,今天帶你們去看看”一樣。雄偉的建築,古樸的樓宇,一切與世隔然的樣子讓我好奇。父親的講解多半是神話故事,這讓我更加迷茫對它似懂非懂,走馬觀花,草草了之。直到我讀初二了,看到國文課本中的那篇《嶽陽樓記》,這一瞥便是翩若驚鴻。

八十年代初,鄉村學校少有課外書籍,知識面很窄。當我看到我曾經到過的嶽陽樓出現在我的課本裡時,那份驚訝奇妙不可言喻。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它,早早地就把它背了過遍,也對照注釋學了個一知半解。當老師讓我們翻開新課,講解《嶽陽樓記》時,我聽得格外仔細。他驚訝地發現我這個平時并不冒尖的學生竟然把拗口難懂的古文全背下來了,他很欣慰。當他得知我遊覽過嶽陽樓時,更是欣喜地問長問短,顯然老師也未曾去過。從此以後備受老師“關注”,課間提問防不勝防,這也讓我不得不聚精會神認真聽講,時刻準備着回答老師的提問。說也奇怪,從此我就喜歡上了國文,喜歡上了那言簡意赅博大精深的古文詩詞類。聽老師談古論今,品偉人高貴品格,贊先賢博大胸懷。在老師引經據典觸類旁通的引導下,知道了嶽陽樓以外還有個滕王閣,黃鶴樓;詩人不止有李白,還有蘇轼王勃白居易等,老師用他豐富的知識填充着我們空白的大腦,他那厚厚的眼鏡片後面所蘊藏的寶藏讓我們心生敬佩,深深折服。學習成績提高了,作文也常貼上牆報。但實際上我對嶽陽樓記還是淺嘗辄止,一直到幾十年以後,有了電腦,玩上了QQ。

是誰說過:視野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某日與網友“千色寫春秋”的聊天中,談到嶽陽樓,他說“我隻知道‘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之說,那我一定要去看看你說的‘巴陵聖狀’是何聖景"。此刻我才意識到作為一個嶽陽人,竟然把勝景說成聖景,鬧出了大笑話,居然還需要一個廣東人來矯正你對本地風景名勝的介紹,何其慚愧!情何以堪!此後,我便發誓要養成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女兒的一大堆高中課本擱置在書櫃,被我翻來覆去,語數曆史一頓惡補。先背後默寫,再做習題。這一年我已四十好幾,年近半百的我凡事認真,在工作中争優,為報刊寫稿,登報紙,上電視,樣樣争先。臨近退休也還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生生地把一份平常的吊車工作演練成了碼頭傳說,乃至離港多年,行間仍然有人在傳“2号門機向師傅”。——人走茶未涼,夫複何求?

退休了,退而不休。陪着父母種菜育豬,自給自足,怡然自樂。與朋友相聚,自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嶽陽樓必去也,隻為範老先生的“先憂後樂”而來。朋友笑談,向導不賴。與文友談到《滕王閣序》,本就被那抑揚頓挫行雲流水般的“天下第一骈文”所傾倒,于是,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隻為一睹“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曠世美景,而後又為他那天機難破的佛理禅機去廣東六榕寺看那洋洋灑灑的碑帖。一路吟誦着傳承了上千年的精篇美句,品味着先人的美德,神遊于蘭亭的曲水流觞,正應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觀今能鑒古,無古不成今。對比“天下一文”的絢麗,我更欣賞那“先憂天下”之大愛胸懷;菊蓮之愛乃個人之喜好,又怎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寬厚?每覽蘇轼“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的窘迫,“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怆,以及他那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之宦海沉浮之時,未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浩劫,但他隻用了“一蓑煙雨任平生” 以淡然處之。豁達胸襟,永世流芳。此時此刻,我想到了那個耐人尋味的話題——生命之意義何在?竊悟之:讓人性之光輝在曆史的長河中得到永生。再登嶽陽樓,我倍感舒坦,風也輕,雨也柔。

質本潔來還潔去,繁華落盡是本真。當我再次朗讀蘇轼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時,我頓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原來我也被《嶽陽樓記》帶着兜了一大圈。我,還是原來的我,隻不過比年少時認真了一點。呵,應該謙虛點說,我正在認真的路上。再次重登嶽陽樓時我已達知命之年,不禁感慨:

青磚黛瓦天地間,先憂後樂千載傳。或悲或喜逐波去,青磚黛瓦天地間。

【洞庭作家】向建華/我與嶽陽樓之二三事

作者簡介

向建華,1969年出生,湖南平江人。2016年退休于城陵矶港務局,曾是一名“特殊起重機”司機,愛好文學,書畫,音樂。自2009年開始散文創作,在《泰格林紙報》,《城港周刊》,《嶽陽日報》發表過近40篇作品。

圖檔: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