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劇《新華方面軍》感動上演,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宋經緯)2 月 25 日晚,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的話劇《新華方面軍》在江蘇大劇院上演。該劇以周恩來、潘梓年、華崗、熊瑾玎、吳克堅、何雲等六位報史上的重要人物為群像支撐,完成對"新華方面軍"的繪寫與禮贊。舞台詩意而磅礴,震撼人心。

話劇《新華方面軍》感動上演,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

巨型"滾筒"搬上舞台,現場"印刷"報紙

"賣報賣報,新華日報",抗戰時期重慶街頭的報童叫賣聲,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但鮮有文藝作品專題講述這背後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新華日報》1938 年創刊,是中國共産黨第一張公開發行的全國性政治機關報,擁有光榮的紅色基因、深厚的革命曆史,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黨的一個方面軍"。

舞台上,正是煙火彌漫的的戰争時期,《新華日報》在危難中誕生,編輯室主任秦一江、采訪部記者楊子齋、校對部職員梅容、經理部職員于錦如,用不同的智慧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

話劇《新華方面軍》感動上演,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

《新華日報》無疑是《新華方面軍》最大的"主角",如何将報紙的意象和形象用裝置的方式呈現在舞台之上呢?現代快報記者現場看到,10 米長的印刷機"滾筒"在舞台上來回翻滾,配合多媒體螢幕,一張張充滿曆史感的老報紙随着劇情的發展,就在舞台上"印"了出來,驚豔觀衆。

該劇的舞美設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舞美中心主任桑琦告訴記者,在接到任務後,他第一時間對報紙的背景進行了研究,對劇中所涉及的曆史事件進行梳理,尋找能夠代表《新華日報》的形象。"報史館展陳的一台印刷機,它本身就有時間的印記,有一種粗糙感跟力量感,加上那個滾筒上的油墨帶來的沖擊力,我當時就特别震撼。"在他看來,"新華方面軍"的武器就是報紙,而報紙正在被一張張印刷出來的這個動作,和話劇所要表達的力量感十分契合。

話劇《新華方面軍》感動上演,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

翻閱 3231 張老報紙,探尋文字後的铿锵力量

據悉,《新華方面軍》集結了國内一流主創團隊編創,著名編劇、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羅周擔任編劇,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導演李伯男擔任導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舞美中心主任桑琦擔任舞美設計。自去年 1 月 1 日建組以來,主創人員全力以赴投入創作。

如何用兩小時的時間講好厚重的紅色故事?羅周将目光鎖定在" 1938 年— 1947 年"。在創作中,羅周查閱了大量文字、圖檔、視訊等資料,其中 1938 — 1947 年間的 3231 張《新華日報》老報紙為她提供了權威而豐富的素材。"新升隆"号遇襲、《新華日報》移渝出版、"搶米事件""皖南事變"、《屈原》公演等重大曆史、文化事件成為全劇的脈絡和載體。

話劇《新華方面軍》感動上演,一張報紙的戰鬥史詩

"在時代的風浪中,《新華日報》這号角、這旗手、這燈塔,時時被撲打着,又始終屹立巍然。我要寫的,既是一張報紙,更是那群報人,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職責,更是他們的熱血、他們的奔赴!"羅周說。

在導演李伯男看來,文獻感和文化質感是《新華方面軍》有别于其他戲的特質。雖然四個主要人物是虛構的,但他們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光彩,正是新華報人這一個群體形象的精準表達。"在我們國家陷入危難的時候,在我們民族的重要曆史節點,《新華日報》扛起了‘黨的一個方面軍’的使命和擔當。他們的人格風采,他們的曆史貢獻,在劇中都有藝術化的再現,鮮明且感人。"

(江蘇省演藝集團供圖 編輯 李蔚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