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位于盆腔深處,被喻為女性的“秘密花園”,雖然隻有彈丸之地,卻能量超群,掌管着女性的容顔和生命力,是每個女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卵巢不聽話,後果非常嚴重。
在西方,婦科醫生流傳着一句話:如果“癌症”是英語語言中最可怕的單詞之一,那麼對大部分女性而言,“卵巢癌”則是它最糟糕的定語。
因為不易察覺發現,卵巢癌在所有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中死亡率最高,堪稱婦癌之王。據統計,全世界每年超過 22 萬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死亡人數高達 14 萬。
根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 J CLIN》中《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1]資料,卵巢癌新發病例數為52100人,死亡人數為22500人,近10年來大陸卵巢癌發病率增長30%,死亡率增長了18%。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一、晚期患者七成容易複發
一個基因突變,讓患病率猛升。
它在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中最難診斷,也是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中最惡性的一種疾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郎景和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卵巢癌。
在一本《Ovarian Cancer(卵巢癌)》英文版教科書中,有這樣一張插圖,70個小女孩的襁褓車中,其中有一個是黑色,也就是說,每70個新生女嬰中有一位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遭遇卵巢癌。
圖檔來源:騰訊醫典
卵巢癌發病率雖然沒有宮頸癌高,但死亡率卻遠超宮頸癌,是個兇險的敵人,大約 70% 患者發現卵巢癌時已是晚期(3期/4期);70% 左右的卵巢癌不能治愈,效果很不理想;約 70% 生存時間不超過5 年 [2]。
除此之外,與卵巢癌相關的還有一個特别的BRCA基因,是一種與卵巢癌相關的人體抑癌基因,一旦發生突變,機體就将喪失抑制惡性良性腫瘤發生的功能,導緻癌細胞大量繁殖。
“一般人群中卵巢癌發生率隻有 1.4%(1/70),如果家裡有兩個直系卵巢癌親屬,患癌幾率是 7 %;如果确定是攜帶BRCA基因的遺傳性卵巢癌家族,患卵巢癌幾率會達到 50% 。”郎景和院士這樣解釋。
二、早期篩查有方法
但隻有高危人群适合做!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已論證“癌症可防可治”,早篩查更被各路學者推崇。但對于卵巢癌,如果沒有高危因素,癌症篩查一定有益嗎?也許不一定。
2018年,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的一篇報告,對卵巢癌早篩給了一個否定的答案:無症狀女性做卵巢癌篩查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有害[3]!
事實上,在過去的 20 多年裡,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 CA125檢測和經陰道超聲作為篩查卵巢癌的方法,一直被寄予厚望。
但上面這篇報告中,兩項分别涉及 202,546 人和 68,557 人的臨床研究結果均顯示,無論是單用還是聯用,CA125 檢測和經陰道超聲兩種篩查方法,都無法很好降低卵巢癌死亡率。而3.5%的女性在經陰道超聲術後反而出現了感染、傷口破裂、心梗、血栓等并發症。
是以,美國婦産科學會和美國癌症學會等學術組織也釋出聲明,目前沒有任何有效的篩查方法來早期發現卵巢癌,對于沒有臨床症狀的女性,不推薦去進行卵巢癌篩查。
但是,對于有卵巢癌高危因素的女性,篩查卵巢癌則十分必要。比如:
具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子宮内膜癌或結腸癌家族史等需要進一步接受遺傳咨詢或評估的女性;
已知攜帶有卵巢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的女性,如 BRCA1/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 乳腺癌易感基因 1/2) 基因或林奇綜合征相關基因(錯配修複相關基因)等突變的女性。
高危女性人群篩查政策通常為,女性在 30~35 歲之間,可以開始接受經陰道超聲檢查與血清 CA125 的聯合篩查。[4]
三、這幾大卵巢癌預警信号,千萬别大意
此外,月經周期小于30天,月經不規則及初潮年齡過早或排卵次數增加的女性,生産次數少或不生育的女性以及非母乳喂養的女性,以及以下的生活方式:高脂飲食、肥胖、缺乏體力活動、久坐時間長,也會增加卵巢癌發生的風險。
建議注意以下症狀:
腹脹:這種預警信号最常見。卵巢癌分泌大量腹水,将肚子撐起來,這種腹脹速度很快,一兩個月甚至隻有十幾天,肚子就會迅速膨脹,可以達到懷胎十月的樣子。
腹痛:這是另外一個常見的預警信号。頻繁、反複發作的腹痛,可能是卵巢癌侵犯腹腔髒器、腹膜所引起的疼痛感,一般來說,疼痛部位較為模糊,程度也不劇烈。
容易吃飽:一般表現為少吃或不吃食物,肚子就會有飽脹感,不想吃東西。這是卵巢癌體積巨大,壓迫胃腸道所引起的。
尿頻尿急:小便次數增多,經常上廁所,這跟卵巢癌壓迫膀胱有關。有些極端情況是少尿無尿,出現尿潴留或者腎積水,這也是卵巢癌壓迫尿道或輸尿管所緻。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疾病,需要到惡性良性腫瘤專科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1] Chen WQ,Zheng RS,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 in China,2015[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6;
[2] 70%卵巢癌發現已晚期 基因檢測讓“兇手”早現身http://www.jksb.com.cn/index.php?m=wap&a=show&catid=216&id=10896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3] Henderson JT, Webber EM, Sawaya GF.Screening for ovarian cancer: 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JAMA,2018,319(6):595-606.
[4]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and Ovarian (2018 Version I)[DB/OL].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