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資料來源:虎嗅APP、環球網等

作者:NEXT

物聯網智庫 整理釋出

導讀

藍牙道釘與單車智能鎖産生信号互動,自動識别車輛是否合理停放于指定區域,直至使用者将單車停放至規定區域。這項智能“定點換車”模式不僅讓共享單車管理無序難題得到了解決,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同時還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

共享單車誕生以來,始終以肩負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為使命,不斷推動居民綠色出行和便利出行。然而,市場初期的無序發展,導緻了許多意料之外問題的發生,比如車輛随意停放、擠占盲道等破壞城市環境和公共安全的負面影響。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原本的“綠色出行最後一公裡”不知不覺間發生質變,成為“城市最鬧心的一公裡”。

面對這些問題,無論是共享單車營運商,還是當地政府主管部門,都需要頂着巨大的壓力前行。但事實上,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共享單車行業早已“駕輕就熟”,利用技術手段彌補共享單車營運的漏洞也已并非難事。

一個引人注目的“盒子”

今天早上,不少媒體“不約而同”的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

近日,上海街頭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地面上安裝了一個個醒目的藍色圓形裝置,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安全出行,規範停車”的提示語,這是從業人員為治理轄區共享單車停放亂象而試點使用的“藍牙道釘”,可向每輛共享單車發送信号,即當單車接收到禁停信号後,其車鎖無法鎖閉,而當車輛接收到可停信号後,才可成功落鎖。

一個小小的解決方案,卻解決了共享單車營運商和政府監管部門雙方的心頭大患,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共享單車作為未來城市交通中不可忽視的一大領域,一直以來備受物聯網産業關注。根據上海聯通物聯網研究院與哈啰出行共同釋出的《共享單車物聯網技術應用、演進及其生态價值》白皮書介紹,目前中國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近4億輛、電動自行車近3億輛。按照目前共享兩輪車行業發展的速度及中國總人口需求評估,未來共享單車的總數預計會達到3000萬輛。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面對如此龐大的“國民出行工具”數量,如何進行精細化管理就成為共享單車營運商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的難題。具體到單車胡亂擺放的問題上,無序擺放十分常見,尤其是在高峰期,無論是因為個人素質還是其他原因,要做到将單車整整齊齊的擺放停放區内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長期以來,使用者對于共享單車營運商的态度就是,“它們隻是逐利而無作為的商業販子”;而政府有關部門對共享單車“侵占”公共空間等問題,首先問責的也是共享單車營運商,這會導緻相關部門不得不限制營運商單車營運數量和範圍。

而對于共享單車營運商來說,作為商業服務的提供者,最大的困難還不是這些,而是在使用者每一次找車難、用車難等問題中,讓使用者對品牌喪失信心,進而導緻使用者的流失,如此循環往複造成共享單車營運中盈利受損,最終無法完成商業模式上的閉環。

而以上新聞中,共享單車使用者停放單車時,藍牙道釘會與單車智能鎖産生信号互動,自動識别車輛是否合理停放于指定區域,直至使用者将單車停放至規定區域。這項智能“定點換車”模式不僅讓共享單車管理無序難題得到了解決,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同時還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

“藍牙道釘”怎麼解決“最後一公裡”擁堵

實際上,“藍牙道釘”應用于共享單車也不是什麼新鮮嘗試了。藍牙道釘是一種定位精準的入欄判斷技術,這種裝置可以發射信号,和安裝在共享單車上的北鬥衛星高精度分體鎖通信,實作單車無樁式定點停放。

藍牙道釘内部裝有藍牙感應裝置,可以和共享單車車鎖上的藍牙相比對,通過在停車泊位區域内安裝該裝置,利用藍牙高精度識别和提示,形成一道虛拟的藍牙電子圍欄。當共享單車進入電子圍欄信号覆寫的範圍時,單車智能鎖内置藍牙晶片根據藍牙電子圍欄信号強度的大小及對應的藍牙道釘數量,就能判斷車輛所處相對位置。

每個藍牙道釘的感應距離一般為75-100cm,經過裝置調試後,共享單車隻有停入指定區域内才能完成鎖車操作,如果沒有停在道釘感應的停車線框内,可能就無法使單車上鎖,是以也就無法最終完成租車計費。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早在2020年1月,北京西城區金融街中心區域就采用了基于藍牙道釘進行入欄判斷的技術,配合藍牙嗅探電子圍欄,建設開通了“入欄結算”系統模式。藍牙嗅探系統可以檢測半徑約50米以内區域共享單車的唯一編碼,通過邊緣計算統計出每個品牌的單車數量、停放時間等資訊。

去年1月,藍牙道釘又在成都“上線”,哈啰出行、青桔單車、美團單車三大共享單車巨頭均進行了相關部署。哈啰出行利用藍牙道釘“GPS+北鬥導航+WiFi”的多重精準定位,可使車輛識别範圍達到1米。如果車輛沒有在指定區域停車,使用者将會被扣除騎行駕照分,扣完之後将無法繼續使用哈啰單車。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如今,“藍牙道釘”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花了。當然,這也跟它産生的價值有直接關系。根據一組上海市奉賢區奉浦街道采用“藍牙道釘”後的資料統計,奉浦街道轄區在實作定點換車後,從原先日均無序停放超過400餘輛單車,到如今已經實作規範還車率提升到98%,基本實作規範停車。在兩個試點區域中,運維人員也從原來每天5人減少到了2人,單車管理運維成本直線減少。

精準停車的其他方案

當然,除了藍牙道釘之外,目前還有其他手段用于精準停車,比如2021年9月30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下轄的彌勒市引進了一種基于NFC技術的電磁感應還車結算系統。

智能物聯網神器現身上海街頭,再也不怕亂停共享單車了……

具體來說就是在地面指定的停車區域内植入NFC标簽,可以直接使用溫度接近200度的普通瀝青油漆澆灌,通過共享電動自行車底部位置的NFC讀卡器,當車輛行至停車位置時,即可完成精準的定位識别,進而引導使用者正确有序的停放車輛。

采用NFC技術的精準停車方案,其優勢是施工成本和維護成本較低,且在性能和安全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

但是,NFC技術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需要克服地面标簽可識别範圍小的問題,做到使用者随意停放也能有較高準确識别率的程度,這在真實環境中,讀卡距離要求需要大于25厘米。另外地面NFC标簽還需要在晶片和材料上抗壓、抗高溫,打破惡劣的使用環境限制。

除了NFC技術之外,GPS方案、超高頻UHF 900MHz定位也常被用于精準停車定位當中,當然這些定位技術用于共享單車也均有着各自的優劣。

比如GPS方案定位精度在2-3米,但樹蔭或建築物會阻擋信号,導緻使用者體驗不佳;超高頻UHF 900MHz定位精度為0.5米左右,但讀卡器成本較高。

總而言之,共享單車作為現代智慧交通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大領域,也在帶動國内物聯網技術應用不斷發展,同時,物聯網傳感器、定位技術、連接配接技術以及相關的雲技術得以反哺共享單車産業良性發展。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來看,都是裨益良多。

參考資料:

1.《當共享單車不再“被偷走”》,虎嗅APP

2.《長安實踐 | “藍牙道釘”!破解共享單車管理無序難題》,長安評論

3.《北京市西城區上線藍牙道釘“入欄結算” 規範共享單車停放》,環球網

4.《如何讓共享電單車既好騎,又好停?恩智浦NFC精準停車方案幫你解憂!》,NXP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