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帶頭搞事,17家車企掀漲價潮,銷量不降反升?

特斯拉帶頭搞事,17家車企掀漲價潮,銷量不降反升?

作者 | 王賀

編輯 | 子钺

圖源 | 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微網誌

2022年伊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動作當屬迎來一波漲價潮。

先是特斯拉Model 3以及Model Y兩款車型的後驅版分别上漲1萬元和2.1萬元。

緊接着,兩大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也坐不住了。小鵬汽車宣布全系漲價,P7全系上漲4300-5900元不等,P5全系上漲4800元-5400元不等;哪吒汽車将目前在售車型漲價約3千元到1萬元不等。

就連國内老牌傳統車企也加入了漲價大軍。比亞迪将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幅度1000元-7000元不等;上汽榮威也宣布多款新能源車型漲價。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7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

特斯拉帶頭搞事,17家車企掀漲價潮,銷量不降反升?

近期新能源車企漲價統計,創業邦制表

從各家車企公告看,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球晶片短缺、新能源補貼退坡、保費上漲等,是漲價的表面原因。

“去年的原材料漲價壓力,基本是電池企業自行消化了,未能向下遊車企傳導;關于漲價的原因,從車企公布的資訊來看,主要是補貼退坡、電池原材料及晶片供應緊迫價格提升,倒逼車企漲價。”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告訴創業邦。

在獨立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汽車零部件成本的上漲屬于長期趨勢,如果短期是車企尚可以承受,但如果持續一兩年,車企肯定要漲價。

在這波漲價潮背後,折射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供需沖突,部分車企的産品價值獲得極大提升,一場全新格局下的競賽已悄然展開。

而面對大漲後的新能源車,消費者為何仍願意買單?

車價“漲漲漲”的營銷政策

就在幾年前,消費者普遍對新能源汽車敬而遠之,燃油車一直是他們的購車首選。

如今,随着續航裡程、售後服務水準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與日俱增,2021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這無形中也給了車企漲價的勇氣。

此次新能源車企漲價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22年1月,與車企一般的營銷政策基本吻合。

張翔分析,一般年底沖銷量的時候,車企都不敢漲價,希望把去年12月份的銷量盡量提高。第二年一月份其實是一個銷售淡季,車企一年的銷量可以靠後面的時間來調整,是以一月份是比較好的漲價時間。

特斯拉帶頭搞事,17家車企掀漲價潮,銷量不降反升?

“漲價的一個因素是因為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提升,再加上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新能源汽車後市場服務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對于漲價的接受度也在提升。”于清教表示。

中國品質協會測評結果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使用者滿意度指數(NEV-CACSI)指數(NEV-CACSI)為80分(滿分100分),與燃油汽車持平。其中,純電動汽車使用者滿意度指數80分,再創曆史新高,同比提高2分,連續6年增長。

消費者接受程度的提升,也帶動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

此外,于清教認為,也不排除部分車企把漲價作為一種階段性促銷手段,提振漲價日期前的銷量。

2021年11月19日至2021年12月31日短短1個多月内,特斯拉Model 3入門版車型曾連續漲價3次,累計漲幅近3萬元。

漲價資訊公布後,持币待購者奔走相告,反而讓特斯拉的銷量迎來爆發。2021年12月,特斯拉傳遞車輛70847輛,反而創下單月新車傳遞量新高。

新能源車一車難求

消費者接受度的提升,也讓新能源汽車變得供不應求。

“車企漲價的原因是市場上有些品牌的車型變得供不應求。”張翔表示,像特斯拉的一些車型可能要交定金後等兩三個月才能提車,比亞迪的一些車型甚至要等半年才能提車。

特斯拉的訂單量卻依舊火爆。據相關管道透露的消息稱,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訂單量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除了要給國内消費者提供充足的産能,還要考慮歐洲市場的訂單需求。

特斯拉官網資訊顯示,目前國内消費者訂購model Y和model 3兩款車都需要等待3至4個月才能實作交車。而對于歐洲市場,外媒消息稱,model 3後驅版的等車時間已經延長至9個月,也就是最早要到2022年11月份才能實作傳遞,需求量十分龐大。但model Y則可以通過特斯拉德國柏林工廠直接購買。

此前,在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内部的電話财報會議上,埃隆·馬斯克曾表示,2022年特斯拉将不會推出新車型,目前主要任務仍然是擴大産能,預計年産增速将超過50%。

在張翔看來,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形成了一個供需沖突,即供不應求,而漲價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能夠解決這個供需沖突的手段。

漲價可以讓一些比較受歡迎的品牌價值大幅度提升,商業價值也會提升。車企的營業收入、利潤會增加。

當然并不是所有車企都敢于漲價。

“大部分車企還是不敢漲價的,因為汽車行業總體産能過剩,漲價以後會導緻産品競争力降低,以後銷量可能會下滑,是以隻有少數比較受歡迎的品牌敢漲價。”張翔說。

對于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領先的特斯拉來說,不漲價意味着競争力會更強,為何仍要選擇漲價?

事實上,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大多屬于中産階級,消費能力較強,預算也比較充足,Model Y漲價2萬塊錢,對于車主來說是可以承受,而且漲價以後,特斯拉利潤、營業收入、品牌價值也進一步增加。是以,特斯拉選擇漲價,利遠大于弊。

特斯拉帶頭搞事,17家車企掀漲價潮,銷量不降反升?

張翔判斷,一些車企漲價屬于跟風,比如特斯拉漲價了,像小鵬跟特斯拉屬于激烈競争的關系,那麼小鵬也跟着漲價,這就是所謂的跟風。當然,車企漲價是經過仔細測算和研究過的,要保證漲價對它的銷量不會有很大影響,而且漲價幅度也讓消費者能夠接受。漲價後車企的利潤、營業額都會提高,品牌價值也會升高。

不過,在業内人士看來,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發起的這波漲價潮并不會持續太久,降價或将成為市場的長期趨勢。

于清教認為,就算漲價,幅度也不會太大,車企會從其他方面想辦法降成本與促消費,最終的銷量影響不大。

2022年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30%,無疑加大了車企的成本壓力。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指出,補貼退坡30%,仍然可能會對新能源車增長速度帶來一定影響,車企面臨後補貼時代的挑戰,必然在價格上進行調整。“但價格提升隻是短期現象,車企要想保持競争力,價格下降是長期趨勢。”

繼續閱讀